第六十二章 本王要让那小皇帝见识见识
摄政王府内。
姬玄端坐案前,府中幕僚环列左右,神色凝重。
“诸位以为,如今朝局当如何应对?”姬玄声音低沉。
长案一角,幕僚们面面相觑,无人敢先开口。
良久,一位白须老者拱手道:“主公,恕老臣直言,是我等轻敌了。”
姬玄眉头微蹙:“哦?”
“皇帝陛下身边又有能臣辅佐。”老者捻须而谈,“林阁老心机深沉,非同常人。”
“确实如此。”姬玄指尖在案上轻敲,“本王先前只将姬致视作棋子,不料棋子竟成了对弈之人。”
姬玄起身踱步,龙纹靴底摩擦着青石地面。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转身望向众人,“既然皇帝与林阁老步步紧逼,本王也不必再留情面。”
“主公欲如何行事?”众幕僚齐声询问。
姬玄负手立于窗前:“太皇太后那边,本王会亲自走一趟。今后朝政上,诸位也要协力一致,不可再让皇帝如鱼得水。”
诸幕僚拱手:“谨遵主公之命。”
姬玄眼中寒芒愈盛,“传令下去,明日请太皇太后召见贵妃,拖住她。”
“没了他人辅助,本王要让那小皇帝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朝堂博弈。”
次日清晨,乾清宫内。
“陛下,静妃求见。”小太监躬身禀报。
姬致眉头微皱,指尖轻敲案几:“不见。”
太监面露难色:“静妃说她身体不适,请陛下移驾前去探望。”
“身体不适?”姬致冷笑一声,拂过茶盏,“告诉静妃,朕政务繁忙,改日再去。”
小太监不敢多言,躬身退下。
芳华殿中,静妃立在殿中,手中捏着帕子,面色苍白。
“娘娘,陛下说……”
“不必再说了。”静妃声音颤抖,“我已知晓。”
“那太皇太后那边……”
静妃摆手示意太监退下,独自立于窗前。
自从容妃遭毒手,她便日夜惶恐,生怕自己步了后尘。
“静妃娘娘,太皇太后宣你去坤宁宫。”殿外传来宫女的声音。
静妃闻言一颤,手中绢帕滑落,她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知道了,这就去。”
慈宁宫内,太皇太后面色阴沉,正与一名老嬷嬷低声交谈。
“太皇太后,静妃到了。”
太皇太后摆手示意老嬷嬷退下,静妃上前跪拜:“臣妾参见太皇太后。”
“起来吧。”太皇太后声音冷淡,“陛下近日可有去看你?”
静妃低头不敢对视:“回太皇太后,陛下说政务繁忙……”
“政务繁忙?”太皇太后冷笑一声,将茶盏重重放下,“那贵妃日日伴驾,陛下倒不嫌烦了?”
静妃跪在地上,肩膀微微颤抖。
“你这无用之物!我费尽心思将你安插在陛下身边,你却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太皇太后怒斥,面容扭曲,“容妃死了,你也想步她后尘吗?”
静妃闻言,泪水夺眶而出:“臣妾知错。只是陛下近日对臣妾态度冷淡,臣妾实在无力回天……”
“废物!”太皇太后挥袖,“既然如此,我另有安排。你且回去等候。”
静妃如蒙大赦,行礼退出。
太皇太后独坐殿中,眉头紧蹙。
殿外传来守卫的通报:“摄政王求见。”
“宣。”
姬玄一身黑衣,步入殿中:“臣见过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微微颔首:“摄政王来得正好,哀家正有要事相商。”
姬玄起身落座:“臣也有要事与太皇太后商议。”
太皇太后端起茶盏,轻啜一口:“皇帝近日志得意满,不把哀家放在眼里,更是对静妃冷落至极。”
“正是此理。”姬玄指尖轻叩,“陛下如今有能人相助便自骄自满,实为不妥。”
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太皇太后放下茶盏:“哀家会召那贵妃前来训话,拖住她一段时间。”
“如此甚好。”
椒房殿内,姜妩正与知礼低声交谈。
“太皇太后召见臣妾?”姜妩眉头微蹙,“所为何事?”
知礼垂首:“未曾言明。只说事关重大,请娘娘务必前往。”
姜妩若有所思,沉吟片刻:“太皇太后此举,必有深意。你去告知陛下,务必小心行事。”
“是。”
“摄政王和太皇太后,怕是准备联手行动了。”
乾清宫内,姬致听闻知礼禀报,不以为然。
“摄政王如今能奈我何?”他扬起下巴,声音中带着几分傲气,“朕如今已有诸多能臣拥戴,朝堂之上不再是他一言堂。”
知礼拱手道:“娘娘嘱咐陛下,今日朝堂之上需谨慎行事,切勿锋芒毕露。”
“爱妃太多虑了。朕堂堂天子,岂能畏首畏尾?”
“陛下,林阁老昨夜已然告病,今日不能上朝。”知礼欲言又止,“娘娘担忧,摄政王定会抓住此时机行事。”
姬致沉吟片刻,随即挥手:“朕自有主张,不必担忧。”
知礼无奈,只得躬身退下。
太极殿上,文武百官列队而立。姬致身着龙袍,端坐龙椅之上。殿下众臣肃立,气氛紧张。
礼部尚书上前启奏:“启禀陛下,西北边境吐蕃部落频繁集结,恐有异动。”
姬致眉头微蹙:“可有确切消息?”
“据边关密报,吐蕃近日增兵近两万,并有意搬迁牧场靠近我边境。”礼部尚书声音凝重,“臣恐怕吐蕃有不臣之心。”
姬致正欲表态,摄政王姬玄已踏前一步:“陛下,此事非同小可。吐蕃虽小,但骁勇善战。若其与齐国暗中勾结,西北边境必生变故。”
姬致冷冷扫了姬玄一眼:“皇叔所言极是。朕已命人严密监视齐国动向。至于吐蕃,不过蛮夷小国,何足为惧?”
“陛下此言差矣。”姬玄声音低沉,“小国亦能成大患。臣以为,当先安抚吐蕃,赐以金银珠宝,以示恩威。”
姬致眉头紧锁:“皇叔的意思是,畏惧蛮夷,主动示弱?”
殿内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气氛顿时凝滞。
“非是示弱,而是权宜之计。”姬玄不动声色,“吐蕃若与齐国联手,我大秦两线作战,实为不智。”
姬致冷笑一声,龙袍下手指紧握:“皇叔未免太过谨慎。我大秦兵强马壮,何惧区区蛮夷?”
“陛下,”兵部尚书拱手出列,“臣附议摄政王所言。吐蕃虽小,但兵甲精良,战力不容小觑。”
户部侍郎也随即出列:“陛下,国库虽不充盈,但赏赐吐蕃些金银,消弭战祸,实为上策。”
姬致环视百官,见多数人均支持摄政王之议,面色阴沉。
“陛下,”姬玄抬头,目光如炬,“此乃国策大事,不可意气用事。”
殿内百官俱屏息凝神,等待天子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