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9章 鸠占鹊巢关我什么事9

第9章 鸠占鹊巢关我什么事9

    小卡车开出了村子,长安坐在车斗里,看着渐行渐远的村落,说不出的心旷神怡。

    她看着路两旁的景色,饶有兴致地问着于长宁都是什么,于长宁也不嫌车尾扬起的尘土糊嘴了,俩人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因为是直接找搬家的小卡车,不用像于大海坐公交车回家时那样绕路,可就算这样,也是一个小时后才到的新家。

    她们原来住的村子,可以说是挨着市中心的,从村里走十分钟就能到国道,然后再坐二十分钟的公交车就到市中心的商场了。

    可以说,这次他们是从挨着市里的村子,搬到了离市区三十公里外的县级市。并且这里也不是县中心,只是个镇子的边边,因为有了矿区才渐渐成了镇子的,四周都是延绵不断的山,虽然大家都知道矿区的位置会很偏僻,可这环境还是让人无端生出些苍凉的感觉。

    长安是瞧惯了荒凉之地,感觉这个矿区人来人往的还挺热闹。赵金英当初选房子时就跟着来过了,现在也不意外,倒是于长宁,新鲜劲儿过了后就开始喊累了。

    生活区就挨着矿区,生活区在路口处,矿区还得往里走,但是有班车负责来回,还挺方便的。

    于大海在副驾指路,小卡车一直开到了新家的楼下。长安她们从车斗里跳下来,看着眼前的楼房。

    这一排都是四层的红砖外墙小楼,一个楼两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三户,她们家是临街的一楼西户。

    推开门就是一个三平方左右的小厅,右手边是小厨房,穿过小厅就是南北向的两个卧室,中间夹了个小厕所。北向的卧室比较小,大概就十平的样子,南向的卧室就大了许多,有十五平那样,既可以做卧室,还可以放的下沙发和电视当客厅。

    这个不到四十平的房子,也是有工人住过的,只是人家现在去买盖的新楼了,这种老户型的旧房子,就清退了出来,卖给于大海这种单职工的一家人住。

    这个楼里这两天都是新搬来的,就算不是一个岗位的,也都互相看着眼熟,所以都来帮忙抬家具,等到家具和行李都安置好了后,于大海就笑着对众人说过两天来家里吃饭,大家也都欢欢喜喜的应下了。

    进门的小厅靠着厨房的半墙处摆了一张方桌,能让姐俩在那儿写作业,小卧室放了两张单人床,墙角还有一个衣柜,两个床中间的过道也没多宽了,只好顶着俩床头放了个板凳,用作床头柜。

    另一个大卧室,靠里横着放了一张双人床,然后再摆上电视,沙发和一个小圆桌,就是平时吃饭和会客的地方。

    尽管就是这样一个格局的小房子,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排上的,于大海说这还是报名的果断,抢到了这个临街的一楼,再晚些报名的就要去住公寓楼,是厨房在楼道,厕所是公用的那种。

    这时候还没到中午,赵金英又开始做新家开火的第一顿饭,长安和于长宁在一旁打下手,请了神之后,又摆上贡品,然后一家人才坐到屋里吃饭。

    吃完饭后一家人又跟着于大海出去逛了逛,这个生活区是真大,而且还只是一个旧区,隔了一条宽马路的对面就是小学,向西走几百米就是中学,这俩学校中间还有一个小巷子,竖着铁门,穿过这个巷子的后面,就是新生活区了,那里都是七层的浇筑顶小灰楼,户型也大。于大海指着那片说,等再过几年,争取也能搬到新楼去。

    因为时间不早了,就只在附近逛了逛,于大海说等给俩孩子报完名后,再带她们去文化宫看看,那里还有个游泳馆。

    这次职工搬家,学校为了接新生,定了考试的时间,就在八月底,别的年级不知道,升初一的学生只考语文和数学,上午考半天,下午就出分了,然后就直接分好班,九月一号那天学生们都先去教室。

    虽说是单位自己的学校,但也是出了政策的。家里是独生子女的,或者有两个孩子,但第一个是女孩的,也就是姐弟或者姐妹这种组合的,两个孩子都能享受职工家属的待遇,就是上小学和初中一分钱不用花,以后还能优先上矿区的职业技校。

    要知道,在矿区工作的,尤其是于大海这种井下的工人,很多都是农村出来的格外能吃苦耐劳的人,说是拿命挣钱一点也不夸张,所以这政策一公布,很多双职工都报了名买房搬家,也有单职工家庭的,为了孩子的前途也报了名,毕竟村里现在上学还要书本费呢,而且条件也没有这里的好。

    长安就问于大海:“那不能去子弟中学的人,就不能上学了吗?”

    于大海指着稍远处的地方说:“也有学校上,那儿就有寄宿的学校,就是花钱多。”

    可花钱多的寄宿学校,也不缺去报名的职工子弟,赵金英骑车子去那边的菜场买菜时,就看到那学校在招做饭的,她想去试试,结果被其他三个人给劝住了。

    等于大海上夜班走了后,长安和于长宁就挨挨蹭蹭地说想和赵金英一起睡。等娘仨并排躺在床上后,长安从自己的枕头里掏出一包东西递了过去。

    赵金英打开一看,是两个金戒指,还有五个金片,好几个银元,那金片和银元大小差不多,她一下子坐起来问:“这是从哪儿来的?”

    长安说:“老太太搬走了后,我和姐姐去南屋看了一圈,墙角的水缸没拿走,我们就想着搬出去卖给收废品的,结果收废品的说那个水缸漏底了,钱给的特少。”

    于长宁接着说:“妈,要不说还是长安聪明呢,我们把水缸卖了后,她又拉着我回去看那个地方,墙角都发霉了,可是地上却没有渗水的痕迹,然后我俩就把那个墙角给掘开了,结果就从里面挖出来这些东西。”

    长安问:“妈,这会是老太太藏的吗?”

    赵金英仔细看着手里的东西,摇头说:“应该不是,她又没有老糊涂,藏了钱肯定会带走的,这个应该是你爷爷藏的。”

    墙角的水缸一直在那个位置,旁边就是炉子,老太太为了平时用水方便,冬天不冻水,那个水缸的水就没空过,而且也没人闲得慌去搬水缸。

    那天大队的事情完了后,第二天老太太就收拾好东西搬到于大河家里了,正好赶上于志勇一直发烧,她是日夜不离身的照顾,只让于大河两口子去搬剩下的大件老木家具,那两口子也就没动水缸。

    长安从听到于大海说他爹走前留了东西,被老太太昧下后,就让发财去南屋找了一遍,连墙皮都一寸一寸的扫描了,最后在水缸下面发现这些东西,这才鼓捣着于长宁去卖水缸,其实为的就是这盘醋。

    长安又问赵金英:“妈,我和姐姐怕挨说,找出来后就藏起来了,也怕真的是老太太藏的,到时候再去咱家找事。你没生气吧?”

    赵金英说:“我为啥要生气?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这本来就该是咱家的东西,看来你爷爷还没瞎彻底,知道留个心眼儿。”

    赵金英想到公公是突发脑溢血,走之前嘴里一直含含糊糊喊着小丽大海,心想那时候应该就是要交代这些事的,奈何最后也没清醒过来,留下一堆烂摊子就走了。

    长安躺在那里,听着赵金英给她们说于家爷爷的祖上阔过,后来出了个败家的,就成了贫民,没想到还藏着这么些家私,看来于大海小时候的记忆没出错,他就是见过家里有银元。

    其实不止是这些东西,长安还让发财找出了老太太藏着的东西,是一个红封,封面上的字迹都褪色了,但还是能看出“丽清”这两个字,里面是个极其细的金镯子,还有俩银元宝。就连于大河和于大美家也没放过,却没有发现金子和银元宝这些东西,看来老太太是真的自己紧紧守着钱呢。

    她趁着于大河一家都在医院照顾于志勇时,半夜摸过去拿了回来,现在就放在她的小屋里。她准备等大些后,就和于大海商量下,去买块墓地,把于丽清的坟从山上迁下来,再把这些东西和之前那根旧的手绳一块埋进去。

    希望这母女俩,来世都能有个安稳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