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17章 真假世子关我什么事17

第17章 真假世子关我什么事17

    寒风凌冽,夹杂着细碎的小雪粒,打在人脸上疼的很。

    陆长安只掀开帘子看了一小会儿,就被她爹用被子裹紧了,让塞到车厢的角落里。炉子上的热水还滚着,陆承文哈着手给她冲了一碗糖水。

    北直隶和大同府的交界处,人烟罕至,镖局为了安全,赶路的速度都快了不少,这几日都是天还未亮就出发,一路疾驰,才能在天黑前赶到下一个住宿的地方。

    看着闺女被冻得通红的双颊,陆承文心疼地说:“再忍忍,最多两天我们就能到了。”

    陆长安觉得这冷风吹得骨头缝都凉了,只能捧着热碗点头。

    说是两天,但因为天寒地冻的路上难走,直到第三个两天他们才看到大同府的界碑。行过界碑,就是开州的辖地,衢县也就近在眼前了。

    天越来越亮,镖头过来通知他们马上就到了,镖局在衢县有分号以供车队休整,所以陆长安他们也跟着暂时在那里落脚。

    陆承文带着户籍文书去了衢县的县衙,照着章程登记好后,就又拿出了当初在县城的房契和地契。

    只是历经了战乱,房屋被毁坏推倒,再加上战乱后开州为了吸引人口,各地的田地已经重新分过了。

    房子可以重建,但田地暂时还不回来了,要么就先登记然后排队等着,要么就接受用银钱补偿,陆承文想了想还是同意了要钱。

    凭着幼时的记忆和打听的事情,陆承文在挨着县衙的街巷租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水井,因此价格稍高些,但生活方便了很多。

    等到带着陆长安搬进了小院,又置办齐全了家用,俩人才去了陆承文爷爷所在的村子。

    陆家祖父在家里排老二,有七个兄弟,但是逃难时都跑得七零八落,所以他心里也是很忐忑。

    没想到一路打听着回去了,居然还真的有族人在。

    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看到陆承文后,一把年纪哭的不能自已,陆承文也是磕头哭着喊了声“七叔”。

    亲人重聚,双方都是意外又惊喜,细细问了各自的情况后,陆老七又是悲从中来,等知道陆承文是要科举考试后,又高兴的一直说好好好,这大悲大喜的,他的几个儿子都怕老爷子身体受不住。

    等从村子里回来后,他们的生活就逐渐步入正轨了,陆承文读书也更刻苦了,每日笔耕不辍,三更睡五更起,间隔还要去县衙询问落户的事情,连带着陆长安也有些紧迫感了。

    之前她抽空在县城转悠了好几天,发现这里居然没有豆腐摊。她又让系统在附近的村子里找了找,也没看到有卖豆腐的。

    等到陆承文忙完了落户籍的事情后,父女俩总算有时间坐下来慢悠悠的吃一顿饭了,陆长安就和他说了这个事情。

    之前他们在江州府转道时,陆长安就对豆腐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现在一听她想做豆腐的买卖,陆承文也不意外,但他还是想了一下措辞,然后指着桌子上的两菜一汤问:“今日做这桌饭菜,可耗费了你不少时间吧?”

    陆长安刚想说没多累,反正她也没别的事情做,但转念一想就明白了。

    磨豆腐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尤其是现在还是手工制作的多。

    水磨被贵族垄断,普通人家用的都是石磨,石磨的价格并不便宜,还要耗用人力。

    人工磨豆腐的成本就不低,更别提用牲口拉磨了,在这里,人们伺候牲口的精心程度甚至都超过了照顾自己。

    而庄户人家最看重的还是伺候土地,种粮食。偶尔空闲时做做豆腐自己吃,但要是大批量生产做买卖,那需要的人手和花费,还不如去种两亩红薯更饱腹。

    “可是,为什么县城也没有卖豆腐的呢?”

    “衢县不是什么繁华之地,人口更比不上府城。一个铜板一大块豆腐,赚得的利润还不够摊铺钱。饭馆也是一样,豆腐菜卖不上价格,还要有人磨豆腐,所耗费的人工,是不划算的。”

    陆长安味同嚼蜡的吃完了饭,但心里还一直在想这件事。

    琢磨了两天,她还是决定把豆腐的买卖做起来。

    磨豆腐虽然累人,但她不一样啊,浑身的力气使不完。

    豆腐常见,菜色单一,那就更不重要了,因为她吃过的菜多啊。

    说干就干,陆长安开始准备东西。

    她想节约成本,去买个二手的石磨回来,还没等她出去打听,七爷爷家的大山叔赶着骡车来给他们家送冬菜和柴火了。

    那天他们从村里离开后,陆老七看着一屋子的老实头儿子,想了想还是叮嘱道:“咱们这一大家子,现在也就剩两房了,一心才能兴家,和睦才能传家。”

    “承文他们才回来,家里缺东少西的,山子你这两天收拾收拾冬菜,挑新鲜的送过去,再让你媳妇她们纳几双厚底子鞋,一起送过去。”

    几个儿子和媳妇都没意见,各自忙了几天把东西都准备好,才让老大自己送来。

    陆大山端着一碗姜糖水,喝的身上都暖和起来了,等他放下了碗,陆长安也正好把陆承文喊回来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完年后二月份就要县试,因此陆承文在抓紧打听具保的事情。

    等几人一起把车上的东西都搬进来放好,不管他怎么说,陆大山都不停留,直接就赶着车回去了。

    陆大山回去后也没歇着,直接去找了他爹,告诉东西都送过去了,还说了陆承文正在打听县试具保的事情。

    陆老七磕了磕烟袋,心里想着明天就去找老熟人打听,务必要找到妥帖的保人。

    他抬头瞧了眼大儿子,只见陆大山又吭吭哧哧地说:“爹,我到的时候,长安正要去买黄豆,她说打算做豆腐的生意。”

    陆老七抽着烟袋的动作也是一顿,不过很快就说:“那就让你媳妇再给她做两身厚衣服吧,样式都是她做惯了的。这天寒地冻的,不穿厚些怎么能成。”

    陆大山哦了声就回自己屋子了,他媳妇正在炕上盘线,一听这话手就停下了,迟疑着说:“可我做惯了的衣服,都是小子穿的啊。”

    “这话说的真多余,不做小子的衣服做什么?”

    “可长安毕竟是……”

    “毕竟什么?”陆大山虽然也不太明白,但他觉得他爹和陆承文这俩人,一个是族里最聪明的老头,一个是族里最聪明的读书人,对陆长安的行为都没意见,那就说明没啥奇怪的。

    “让你做就快些做,把你攒的那些棉花絮进去吧,尤其是裤子,可不能冻着膝盖了。”

    他媳妇啐了一口:“还用得着你教我怎么做!”

    这边夫妻俩拌着嘴,那边陆老七自己去了祠堂。

    他把祠堂门口的尘土扫了扫,又开始擦那些牌位,一边擦一遍念叨:“爹,爷爷,老祖宗们,这仗打得啊,咱们家还活着的就这么多人了。”

    “二哥他们早早就走了,承文虽然没说,但在那边肯定是受了不少苦,要不然不能这么多年才回来。但只要人活着回来就好,别的事情都是小事。他要读书,又要拉扯孩子,长安看着也是个懂事孝顺的。”

    “我岁数大了,也老糊涂了,只盼着一大家子别再少了谁,都太太平平的。祖宗要是怪罪,就都来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