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思绪万千,一方面,他担心秦国若灭了楚国,周朝之后必然会对晋国下手。
另一方面,他又不敢轻易与楚国、周朝联手,生怕因此激怒秦国,招来灭顶之灾。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显露出内心的犹豫与不安。
此刻,他忽然有些想念自己的太子姬英豪。
若是姬英豪还在,必定会劝说他和楚宁联手,共同对抗秦国。
可眼下,他剩下的三个儿子都不想和大秦为敌。
若是他一意孤行旋转和楚宁对抗大秦,那必定是祸事。
不但会遭到反对,甚至会被这三人以此为由,联手将他从皇位上拉下去。
如今姬英豪才被黑冰台高手所杀,他还未掌握姬英豪手中的权力,暂时不能和三位皇子抗衡。
四皇子见晋帝迟迟未作决断,立即用眼神示意礼部尚书李谦和御史大夫张恒。
李谦会意,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四皇子所言极有道理。
我们晋国地处边缘,若贸然卷入秦楚之争,必将成为各方势力的战场。与其如此,不如作壁上观,静观其变。”
张恒也紧接着说道:“陛下,李大人所言极是,我们晋国虽与楚国素有交情,但国与国之间,利益为先。
若我们此时选择中立,既可避免与秦国正面冲突,也可在局势明朗后再做决断,此举实乃上策。”
两位大臣的话引起了其他朝臣的共鸣,一时间,殿内众臣纷纷出言附和。
户部尚书王瑾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臣以为,我们晋国应以自保为先。
秦国虽强,但若我们不主动挑衅,秦国未必会对我晋国下手。反之,若我们与楚国联手,必将激怒秦国,后果不堪设想。”
兵部尚书赵武也附和道:“陛下,王大人所言极是,我们晋国的兵力虽不弱,但与秦国相比,仍有差距。
若贸然开战,恐难以取胜。不如静观其变,待局势明朗后再做打算。”
晋帝听着众臣的劝说,心中的天平逐渐倾斜。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所言,朕已明了。既然如此,我们晋国便选择作壁上观,暂不插手秦楚之争。”
四皇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随即又上前一步,拱手道:
“父皇英明,不过,楚国太子楚宁即将抵达,我们需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免因此与楚国交恶。”
晋帝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便由礼部拟一封国书,以太子姬英豪遇刺一事为由,向楚宁说明我晋国目前难以抉择,需时间查明真相,再做决断。”
李谦立即应声道:“臣遵旨,臣定当妥善措辞,既不让楚国心生不满,也不让秦国有所猜忌。”
晋帝挥了挥手,示意众臣退下。
待殿内只剩下他一人时,他长叹一声,喃喃自语道:“英豪啊英豪,你若还在,朕何至于如此为难……”
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悲痛,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
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为晋国的未来负责,即便心中再多的犹豫与不安,也必须做出决断。
与此同时,四皇子姬英武走出大殿,抬头望向天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知道,晋国的命运正朝着他预期的方向发展,而他,也将在这场风云变幻中,逐步实现自己的野心。
姬英豪死了,晋国太子之位空虚,这就是他的机会。
只要能坐上太子之位,那龙椅离他还远吗?
至于姬英豪……
死了就死了,少了一个绊脚石,他距离实现自己的目标更近了。
晋国可以没有姬英豪,但不能没有太子。
接下来,他将全力以赴,夺取太子储君之位。
至于秦国和楚国,周朝之争?
那又和晋国有什么关系呢?
不管谁输谁赢,只要晋国不出兵,就不会得罪双方。
而且最终获胜的一方也必定元气大伤,说不定到时候还要和他们晋国做生意。
到头来,获利的反而是晋国。
所以,这次晋国不参与三朝之争才是最正确的。
至于楚宁对姬英豪的死有何看法?
那又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众所周知,那是秦国黑冰台干的。
楚宁就算要报仇也是去找黑冰台,去找秦国,和他姬英武没有半点关系。
念及于此,姬英武嘴角微扬,扬起玄色锦袍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