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学闻言道了声谢,随即赶忙在秦老一旁,靠近门边的那张沙发上正襟危坐着半侧身看向老书记。

    老书记又看了两眼手里的书,随即细心用一张书签将书仔仔细细的放在了桌上,然后抬头看向了宋景学问道:“你,之前做过教师?”

    宋景学闻言眼睛都瞪大了几分,他在没有恢复高考时,的确是在农村,为村里的孩子办过一个小学堂,说是老师,不过就是一个传统的教书先生一般,十几个孩子,今天因为农忙来三个,明天因为秋收来五个,零零散散的教了两年,不过这两年,也的确是让村中的孩子,学到了一些基础的识字算数。

    宋景学紧张的捏着拳头,看着老书记那副瘦弱的身躯,他却觉得,比秦老那种猛虎般的气场还要令他生畏。

    随后就听宋景学点头道:“老书记,算是做过吧。”

    秦老扭头看了一眼宋景学,呵呵一笑道:“做过就是做过,什么叫算是呢。”

    秦老也调查过宋景学,但是没有调查到这个底细,所以他先开口,也是在提醒宋景学,好好答话。

    宋景学闻言便解释道:“当年在村子里,为村中以及附近几个村子的小孩子们,办过一个小课堂,说起来,无证经营的草台班子罢了,不值当一提的。”

    老书记闻言却道:“教书解惑,对于那几个小孩子而言,你,就是他们的老师,这并非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反而,说明你对于教育的看重。”

    宋景学也不知道老书记这究竟算不算夸赞,但还是虚心的笑了笑。

    随即,老书记便将刚刚他放在桌上的书拿了起来,示意给宋景学看:“这本书,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宋景学仔细看了一下,随即便答道:“看过,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贞观政要,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们,在治政时遇到的问题记录。”

    老书记看向宋景学点了点头:“那你今天,就把我和卫山同志,当做你的学生,为我们两个,讲一讲这本书。”

    宋景学一听,顿时额头都渗出了细汗,这书,他还是十年前看过的,对其中的内容,所记无几了,他没想到,老书记竟然会用这书给自己考试。

    老书记见到宋景学的状态,便呵呵一笑道:“我给你两分钟时间,你先备备课。”

    说罢,老书记便看向秦老说道:“尝尝这茶。”

    秦老闻言一笑,端起茶杯,可却担忧的又瞥了一眼宋景学。

    在心里回忆琢磨了一番,宋景学便开口说道:“老书记,秦老,我准备好了。”

    老书记哦?了一声,便认真的看向宋景学。

    就听宋景学说道:“我记得,当年历史书中,对于贞观政要,最著名的一句话,便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讲的就是要以民为本,那我就从这一段入手吧。”

    老书记饶有兴趣的点点头,没有插话。

    接着,宋景学便将贞观政要中的几处名句,进行了剖析,从从政为民,讲到思想见地,他对这书,记着的不多,所以只能以这种方式入手。

    听过宋景学的讲述之后,老书记便开始了提问:“就当下云海的民情,结合贞观政要中的记录,你有什么见解?”

    宋景学思忖了一下便答道:“贞观政要中讲,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国家啊,要以人民为根,人民,则是以衣食温饱为本,云海不是农业省,那是因为地理问题的原因,不如河东或者吉山那边,有着肥沃的土地资源,于是云海这些年,走的都是重工业的道路,但通过时间的印证,云海虽然群山环绕,但是可开发采集的自然资源却又太少了,走重工业道路,是不及其他几个重工业省份的,始终处在吊车尾的位置,所以我觉得,云海要发展,就要依托于云海的优势,打破曾经惯有的思维,着重发展轻工业,这样,才能做到不失时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