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地主怎么了,我可是个好地主 > 第二十二章 村民齐心:韩家峪的新希望

第二十二章 村民齐心:韩家峪的新希望

    韩家院里人声鼎沸,乡亲们络绎不绝地涌入。阳光透过院墙上的老槐树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村正岳老爹牵着一只肥硕的公羊走在最前,他那满头银发在阳光下闪着光,脸上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身后的婆娘抱着两只肥鸡,脸上笑开了花,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三郎啊,这鸡可是我精心养的”

    其他村民也都拎着礼物,有的提着装满鸡蛋的竹筐,有的抱着白胖的大鹅,还有拎着熏肉和鱼干的。院子里很快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

    韩远站在院子中央,目光扫过眼前这热闹的场面。自从他那独门秘方传出去后,整个村子都沸腾了。那蓬松可口的金丝面饼,不仅不会发酸,还深受洛京城达官贵人的喜爱。想到这里,他的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三郎啊,”岳老爹笑呵呵地凑近,压低声音道,“这是我家五儿拜你为师的礼物。”说着,他眼角的皱纹都挤到了一起,眼神中透着精明。

    韩远心里明白,这哪是什么拜师礼,分明是冲着他家要招工的消息来的。一天两升糜子面加三顿饭,这样的条件,谁不想来?不过他也清楚,村里人能有活计干,总比整日闲着强。

    “岳叔太客气了。”韩远笑着接过礼,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

    院子里临时摆了张高脚长桌,几把胡凳整齐地排在后面。桌上铺着一块崭新的红布,显得格外喜庆。韩远让父亲和村正坐上首位,自己则坐在一旁。

    “三郎,”老爹探过身子,眉头微皱,“这么多人,咱们真能用得上?”

    韩远嘴角微扬:“爹,孩儿心里有数。”

    他环视四周,目光扫过村民们期待的眼神。韩家峪虽只有不到五十户人家,但人口却有五百多。除了在外当府兵的,村里还有上百个青壮年。每张脸上都写满了期待,甚至连平日里最爱摆谱的刘婶子今天也笑得格外灿烂。

    “诸位乡亲。”韩远站起身,朗声说道。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嘈杂的院子瞬间安静下来。

    “我们的金丝面饼在洛京城很受欢迎,每天都有上万个订单。这么大的生意,光靠我们一家可做不来。”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看到不少人眼中闪过惊讶。

    “所以我想请乡亲们一起干。每人每天最少两升粮,还包三顿饭。”

    此话一出,人群顿时沸腾。妇人们交头接耳,男人们则开始盘算起来。就连一向稳重的岳老爹,眼中也闪过一丝兴奋。

    韩远不等众人平静,接着说道:“我打算这样安排”

    他详细说明了从收粮、碾米、磨面到和面、蒸制的整个流程。每道工序都细分到位,就连用村民家的灶台蒸饼也算在内。说到关键处,他还特意放慢语速,生怕漏掉什么细节。

    “销售和配送也很重要。”韩远目光炯炯,“我们需要十个能说会道的叔伯哥哥,去洛京城推销我们的金丝面饼。”

    听到这里,不少男人眼睛一亮。特别是平日里就爱说话的赵二将,更是坐不住了,屁股在胡凳上扭来扭去。

    “卖得多,赚得就多。”韩远笑着补充道,“每月销量超过基数,都有额外的提成。”

    整个生产线需要二十六个妇女,三十四个男人,再加上骡驴。韩远心中盘算着,这样的规模足以应付目前的订单量,还留有余地。他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仿佛在计算着什么。

    “三郎,是不是太大了些?”老爹有些担忧地看着儿子,额头上的皱纹都加深了。

    韩远摇摇头:“爹,这只是开始。”

    为了公平起见,韩远定下规矩:每家只招一人,妇人要求已婚,年龄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若是招了妇人的家庭,就不再招男人。

    这样一来,五十户人家基本都能分到一个名额。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有几个年轻媳妇已经开始商量,要不要把家里的活计先安排好。

    趁热打铁,韩远又宣布要组建韩家班。他要招五十个村民,分成五个组,每组配一个泥水匠,专门承接炕灶工程。

    “三郎,这么多人,这么多活儿,我真能搞定吗?”老爹又担心起来,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韩远胸有成竹:“咱们家不是要修新石屋吗?闲着的时候可以先干这个。再说了,洛京城里的活计多着呢。”

    听到这话,村民们更加兴奋了。不少人开始计算起来:一家三口都能找到活干,每天就是六升糜子,还能省下口粮。若是家里有骡驴,那就更划算了。

    院子里的气氛越发热烈,连老槐树上的知了都叫得更欢了。有人开始讨论要不要把家里的骡子也算上,还有人已经在盘算着要买头毛驴。

    “好后生啊!”岳老爹抚着胡子,眼中满是赞许。

    “真有本事!”刘婶子也难得夸赞道。

    甚至有人开始提亲了:“三郎,我家闺女正当年,要不要”

    韩远哈哈一笑,摆手道:“叔叔婶子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现在还是先把生意做起来要紧。”

    他站在院子中央,看着眼前这热闹的场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夹杂着孩童的笑闹声。

    韩远开始安排具体工作。他让刘婶子负责收粮,因为她最会算账;让赵二将带着几个爱说话的去洛京城卖饼,因为他们最会讲价;至于和面发面的活计,则交给了几个手脚麻利的媳妇。

    “对了,”韩远突然想起什么,“咱们还得准备些竹筐和木盒,用来装面饼。这活计谁愿意干?”

    “我来!”何木匠立刻举手,“我儿子也会做。”

    韩远点点头:“好,这活计就交给你了。记住,要做得精细些,毕竟是要送到洛京城去的。”

    安排完这些,天色已经不早了。韩远让大家先回去准备,明天一早就开工。众人依依不舍地离开,院子里终于安静下来。

    “三郎,”老爹看着儿子,欲言又止。

    韩远知道父亲在担心什么。这么大的生意,确实需要细心打理。不过他已经想好了对策,就等着明天实施了。

    夜幕降临,韩远站在槐树下,望着天上的星星,心中已有了更大的谋划。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可能。但现在,最重要的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他深吸一口气,闻到了金丝面饼的香气。这个冬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