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24章 农门贵子关我什么事24

第24章 农门贵子关我什么事24

    在延和帝的催促下,内阁很快就拟好了旨意,经邸报发至各地,延迟女子和男子的成亲年龄,禁止缠足,严禁阻碍寡妇再嫁,废除立女户的严苛条件等等。

    旨意明文下发后,朝堂上就出现了反对之声。

    当日在大殿上,许多官员保持了沉默,有人是欣然接受的,而有些人则是怕,在那种情况下站出来说反对,自己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些不赞成的人,开始在前朝发难,借口种种原因,推迟和阻碍政令的实施,甚至还有官员弹劾长安。

    那日长安回府后不久,延和帝就派了太医来,转了一圈就走了,然后就传出她积劳成疾,染恙需要静养的消息。

    发财不放心,长安说:“没什么可担心的,要知道,咱们这么多年的买卖,我和那些官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比他们同延和帝的还要紧密。”

    “延和帝尚且要等到亲政后,才能把画的大饼端出来,而我让他们赚到的银子,可都是实打实的。”

    从一开始,长安就没有把希望,全部放在延和帝的身上。

    她的几个工坊,都建在了民风禁锢之地,几年的时间下来,不说民风完全开放,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女人不被困在后院,而是能出来做工了。

    至于长安选定的那些分销商,背后也都是世家和勋贵,利益就是他们之间最结实的纽带。

    再加上这次的事情,东海陈家到底是受了她的人情,世家之间都是连枝同气的,所以他们是不会出来拆台的。

    如今跳脚的那些人,除了读书读傻了,脑子被裹住的,就是想踩着长安立名声的,都不足为虑。

    长安在家休息,也乐得清净,不在乎外面的风风雨雨。

    可魏老大不能当作听不见,他现在是工部清吏司的主官,是正五品官员,每日也是要上朝的。

    有人弹劾长安,魏老大在朝堂上不作声。

    下了朝之后,他一出宫门就把官服脱掉,扯住对方就是一顿打。好歹也做了那么多年的木工,打一个文弱官员,还是不在话下的。

    延和帝知道后,就勒令魏老大给人家赔钱道歉,然后回家反省。

    魏老大在家中反省,但依然没忘打听消息,知道有谁还在弹劾长安后,就跑去对方家里,白天黑夜的跟着人家,时不时说上几句,没有良心的人就不该做官。

    王月娘也会跟着一起去,他俩到底是圣上的亲戚,上门去做客,也不会被赶出来。

    她也不做别的,就是和对方的妻子母亲唠嗑,说些女人的辛苦,说为人妻的艰辛,说男人不懂得体谅妻子,也不知道心疼自己的娘,简直就是大不孝,还不心疼女儿,更不配当爹。

    这方法虽然简单粗暴了些,可效果还挺明显,至少没人再在朝堂上,找长安的不是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令的推行就畅通无阻了,总是有官员不认可的。

    对这些故意拖延,阳奉阴违的地方官员,长安就不会冷眼旁观了。

    她让发财去看了一圈,到底有多少府县还没干实事,还真发现了几个顽固之地。

    都是宗族势力过大的地方,且族中的话事人都是老顽固,冥顽不灵的那种,当地的官员也很头疼。

    对这样的人,那就不用讲究脸面了。

    长安让魏老二去了一趟,说要在这里建豆酱工坊,但是一看到那些人连皇令都不听,就不太敢在这里做买卖了。

    又雇人去酒楼和戏园子里,说本来圣上的姨母,是要在这里建豆腐工坊,让穷苦老百姓来做工的。但因为那些人不同意善待女子,公然反抗朝廷的禁令,所以人家不敢来了。

    这些话一传开,底层百姓们就不满意了,你们家大业大的,不缺豆腐工坊,但他们需要啊。而且都知道长安开工坊,多是招女工,那样的话,家里男人和女人就都有钱挣了。

    很多乡里的耄耋,和小乡绅们,就去找到当地大族,贴脸问他们为什么要抗令呢,难道就是不让族里的女孩们过得好,也见不得乡亲们赚些钱吗?

    乡里的舆论压力,族中的分歧,再加上官府的威压,宗族势力再大,也扛不过过的,只好先妥协,表示族里不敢反对,只是之前的族长老糊涂了,新族长一定配合官府的政令。

    对这种舆论宣传,魏老二做的得心应手,不只是买卖覆盖到的地区,连怀庆三府都没落下。

    那里的人,本来就感念长安,因此在推行政令时,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没受到什么阻碍。

    就这样,在拉拢了世家和勋贵,又获得了底层老百姓的响应后,这些政令终于得以顺利实施了。

    中原腹地和江南道的繁华之所,是最难啃的地方,但也是最早看到成效的。

    一直和长安合作,在江南道做分销的商号,来京里见长安的时候,就提到了几件事。

    如今当地的一些家族,都不给女孩子缠足了。还有允许族中的女子不嫁人,那些女子会结伴做纺织品,或是棉布,或是买了毛线做钩针,只要每年从赚的钱中拿出两成,教给族里就可以了。

    长安听完后,心里很高兴,不能用未来的眼光,来评判这种给家族交钱的行为,但事情只要比之前有所改善,那就是进步。

    赚了钱后给族里交一些,反过来也能得到族里的庇护,总比以前被逼着嫁人,生死皆由他人,一点自主权也没有的好。

    等来人离开后,长安躺在摇椅上,看着院中飒飒作响的竹林,想到了她去找太后时的场景。

    就在武安侯府和东海陈家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之时,长安就知道,她一直等的机会到了,甚至比延和帝亲政后的时机还要好。

    所以她找到太后,想让她劝延和帝召集大臣和家眷,一起来断是非。

    太后有些担心她:“这样的政令,你想过自己以后吗?”

    长安飒然一笑:“当然知道,历朝历代的变革者,没有几人能得善终。”

    “但我还是要试试,因为我想做这件事,而且现在也有能力,去做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