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长安话音刚落,不光是李翠娘攥着手帕的手捏红了,连李家族长都是一副惊呆了的样子,他只知道陆家这个孩子不爱说话,总不出门,但没想到是这么个画风啊,说出口的话一句比一句噎人。
这个时候一直坐在旁边当背景的里正开口了:“原来是为了送救命钱才来的啊,难怪咱们十里八乡都说你们李家人厚道呢!”
要不是现在还在和李翠娘飙戏,陆长安都能笑出声来,李家族长的脸色也是黑了一黑。
李翠娘只能尴尬的笑了笑,说一旁的婆子:“还不把钱给了二丫头,我是高兴的忘了,你怎么也不记得了!”
那婆子抬手就轻拍了一下右脸,赔着笑说:“还请姑娘别生气,老婆子也是太高兴了,这才一时忘了,夫人一早就准备好了。”说着就从袖子里掏出个荷包来,陆长安伸手接过也没打开看,直接就塞袖子里了。
然后又扭头看李家的族长,“族长爷爷,这钱恐怕只够给我爹抓药的,可我们家现在连买糙米的钱也没有了。”她眨巴着眼睛,可怜兮兮的说道:“族长爷爷先借给我家一些买米钱吧,等我爹醒了就想法子还给您。”
李老头一时没想到陆长安胆子这么大,会直接开口问他借钱,于是轻咳了一声,看了一眼一直蹲在门口的孙子,铁头立马往偏房跑了去,没一会儿就又进来了,直接把一个灰突突的荷包塞给了陆长安。
看得李老头眼睛直跳,但还是说:“你爹是服徭役伤的,也不知道有没有说法。这钱啊,不着急,先照顾好你爹再说别的吧。”
陆长安拿了钱,也不想跟李翠娘掰扯了,就抬头看了眼屋顶说:“到时辰了,我得去给我爹喂药了。族长爷爷我就先回去了,有事了再让铁头去喊我吧!”
说完也不等回话就跑出去了,李翠娘追了两步就停下了,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倒是铁头还在仰头看着屋顶,想不明白她是怎么看出来时辰的。
陆长安一路小跑着回到家,插好院门直接进到厨房,把小炉子搬到堂屋门口煎药,再进到东屋坐到陆父的炕前。
“爹啊,你要是再不醒,咱们爷俩就得被人捆把捆吧一起卖了。”
“长安,那个不是二丫的亲娘么?她现在找过来不是好事么?还有快看看给了多少钱!”系统在路上就一直催着看有多少钱。
陆长安把袖子里的两个荷包拿出来,先看李家族长给的那个,是好几块碎银子,也不知道多重,“呵!这么多,就知道这老头不怀好意!”
又拿出来李翠娘给的,是一锭银子,倒是不小,“哼!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果然也不是个好的。”
系统想问些什么,又不敢吭声。
“不管那么多了,明天就去县城里请大夫再来一趟,顺道再买些吃食。”一听要出去逛逛,系统也很高兴。
那边陆长安跑了后,那个里正说了几句客套话也走了。
李老头这才对李翠娘说:“当初你是签了切结书的,和这丫头是生不养死不葬,现在你又回来认女儿,你是认准了陆承文一定活不过来了?”
看着侄女不说话,他又说:“你也太心急了,就算是认闺女,也可以再等等,就陆承文那样子,也撑不了多久的。”
李翠娘这才抬起头说:“大伯说的是,是我心急了,主要是那边催的紧,我这也是没办法。”
前前后后又说了自己许多的不容易,然后才离开。
等李翠娘走了,族长媳妇才出来,啐了一口说“没见过这么心狠的人。”还想骂什么,回头看见族长的黑脸就不吭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陆长安就在小炉子上熬上了米粥,又绕着院子前前后后走了一圈才关好门往县城走去。
下河村属于七里镇,但挨着县城,这个七里就是镇子和县城相距七里的意思,走路过去也不到一个时辰,相比镇子里别的村子其实已经不算远了。
村子里也有结伴去县城的人,背着篓子,里面装着鸡蛋,去镇子上换些米面粗布。
陆长安光溜溜一个人,揣着个布袋子,小小的个子走起路来可不慢。
她一连超过好几个大娘,有人问就是去请大夫,也不等那些人再说些什么,就一阵风似的刮过去了。
昨天李翠娘虽说没有大张旗鼓的来找她,可村里还是有人看到一辆马车来了又走了,刚好她也去了族长家,总有好奇心旺盛的大娘嫂子们想找她打听。
系统看她心情还不错,就问:“长安,你娘,哦,那个女人来找你,你不跟她相认么?”
“认什么?虽然不知道他们上一代人的恩怨情仇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原身长到这么大,都没有见过她一次,陆父也没有给她说过李翠娘,你觉得她对原身会有多少慈母之心?”
“好吧,姑且算是陆父记恨她,不许她再来看女儿。可是按照那个婆子说的,她和离走的时候,原身可不是两三个月大,而是两岁多了。他们已经一起生活了那么久,你还记得昨天她叫我什么吗?”
陆长安发现路两旁居然长着婆婆丁,想着回去时薅上两把泡水喝,她这两天啃粗饼子啃得嘴都长泡了,不等系统回答她就给出了答案,“二丫,她叫我二丫头。”
系统一头雾水的问:“这有什么不对吗?村里人都这么喊啊!”
“可原身不叫二丫,她家人一直喊的是安丫头,村里人听岔了才觉得是二丫头。”陆长安叹了一口气,“李翠娘要真是心里有这个女儿,怎么会不记得孩子的乳名呢?”
系统听完都惊呆了,一时语塞。
像是感觉对系统的打击还不够,陆长安又问:“你猜李家的族长爷爷为什么会那么痛快的借给我银子?要知道,陆父可还没醒呢。”
系统很想说因为他是个好人,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张不开嘴。
“因为他不在乎陆父能不能醒过来,反正到最后结果都一样,就是家里的那些地是一定会卖给他的。”
这也是陆长安琢磨了一晚上才想通的,陆家当初是避兵祸来的这里,落了户盖了砖瓦房,自然也要买上几亩薄田。
可再薄的田地经过这么多年的耕种休养也肥了,何况当初陆家祖父母也是有成算的,借着和李家结亲的便利在附近又买了几亩上好的田地。
也因为有这十几亩的田地,陆父虽然不事生产,但也能靠把地租出去的租子,养得起家里的两张嘴。
可不要小看这十几亩田地,在这个农耕时代,田地产量低,赋税重,很多农户的人口又多。
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大部分人家留的粮食省俭着才堪堪能一年吃到头。要是遇到了荒年,那冬天大概就只能用野菜充饥了。
所以陆家一说把地租出去,只收固定的租子,村子里好多人家都上门求租。
因为他家租子要的比地主老爷家的少,地也不是贫田,又在村子周围,一家子努努力好好伺候,到时候给了租子,交了赋税,还能多出来两个月的粮食,也能多活几个孩子。
土地,永远都是下层劳动人民活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