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从1987开始 > 第1864章 太有眼光了

第1864章 太有眼光了

    郭华书凝视着易飞,“真收购?”

    他又看看赵秋城,这孩子说话算数吗?

    倒是坐在旁边一直没说话的赵总像个大老板。

    赵秋城笑道:“郭厂长,你别看我,我是顺道跟着来的,想收购的玻璃厂的是易总。”

    看自己干吗?

    曲副总督都说了,收购的是易飞。

    易飞笑着点点头,“真收购!“

    说实话,这位郭厂长有些单纯,心里、脸上都藏不住事。

    郭华书犹豫会,“收购完还生产玻璃?“

    收购是好事,至少比现在强。

    就怕他收了后不再生产玻璃了,厂里的几十人就没了饭碗。

    指望市里安排。

    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哪个厂也不缺人啊。

    “那当然。“

    易飞笑道:“不生产玻璃,我收购个玻璃厂干什么?说真的,你们这除了地方宽绰些,别的我真是啥也没看上。“

    建别的厂都不跑这么远了。

    再说了,收购了玻璃厂不生产玻璃,那不叫收购厂,最多是买下这个地方。

    郭华书说道:“小易总,你要是想接着生产玻璃,可得投不少钱,我刚才说了,浮法玻璃生产线废了,还有,你还得考虑生产的玻璃卖出去的问题,卖不出去,生产再好的玻璃都没用,当工资发都没办法。“

    忽悠区里、市里就忽悠了。

    左右是国家的钱。

    明显这个年轻的易飞要花自己的钱。

    忽悠人家一个孩子,心里就憋屈了。

    他现在明白了,并不是你能生产出来好东西,就一定能卖出去。

    这个还真不一定。

    易飞说道:“钱不成问题,你要什么样的生产线,只要有人卖,我都能给你买回来,国内没有,国外买也行,只要你能生产出好的玻璃,投几百万、几千万都没问题,工厂吗,是要连续投资,生产线、生产技术也是要不断更新的。”

    真要投的话,把苏越那边赚的钱拿三分之一投在这,能建多大个厂?

    销售才是重要的问题。

    厂是要慢慢扩建的。

    浮法玻璃一开工就不能停,他也是知道的。

    不说别的。

    按照丽飞电器生产基地的样式来建玻璃厂。

    生产出来的玻璃,他就有把握卖出去,哪怕是汽车玻璃。

    青江集团也是合资公司。

    这年头,合资公司是让人高看一眼的。

    郭华书看看曲季天。

    几千万都整出来,是不是真的啊。

    他怎么就不相信呢。

    江城市府几十万都拿不出来,或者说不愿意拿。

    几千万,他年经轻轻,哪里有这么多钱。

    曲季天说道:“小易总名下几个集团公司都是合资企业,资金不存在问题。小易总的妈妈是港城章氏集团的董事长,章氏集团是跨国企业,在东江临东市、西阳市已经投资数亿美金。”

    他规划的江城分公司投资估计都比重建一个中型玻璃厂多。

    小敏昨天晚上回家说他就在昨天下午买了两个院子,总价150万港币,由他妈妈直接付了钱。

    他妈妈是真的有钱。

    一个电话,一百多万港币就直接付了。

    这些话得跟老郭说清楚。

    至少让他充满信心,在收购这件事上不出幺蛾子。

    郭华书兴奋地说:“小易总,太好了,你放心,只要你投钱,你想要什么样的玻璃我都能给你整出来,只要理论上存在,这几个人还有几个没来的,别的不说,搞玻璃一个个都经验十足。”

    这些年,没赚到钱。

    但生产玻璃工艺、技术,他们倒是改进不少。

    就说那个浮法玻璃,他们早就在几年前就在实验室生产中可作汽车玻璃用的浮法玻璃,绝对不比市场上任何进口的产品差。

    闲得没事干,就看书,摸索那玩意呗。

    他只所以提出生产汽车玻璃,就是因为自己生产的玻璃原片绝没有问题。

    汽车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也在实验室进行过模拟制作。

    只要小易总出钱。

    想要什么玻璃做不出来?

    大不了再研发呗。

    易飞问道:“郭厂长,厂里还有多少人?”

    他进来后,不但院里没看到人,办公楼都没看到人,还以为这厂完全停产了呢。

    陈思宁都差点说这里闹鬼了。

    郭华书说道:“厂里就剩下十多个技术,十多个熟练工,没有别人了。”

    他这才把他带来的那些人介绍给易飞。

    那名唯一女的叫张兰云,兼着公司的会计、后勤、出纳,总之杂活都是她。

    就是清河镇本地的人。

    其它的几个人都是第一批进这个厂的技校、小中专生。

    只是那个年代的学生学到多少东西就不太好说了。

    他们当初建厂之前就跟着郭华书去国营大厂学了大半年。

    这些年跟着郭华书,对玻璃制造倒是有很多心得。

    郭华书说道:“小易总,我带你去看看车间吧。”

    小易总问了这么多问题。

    还别说,他还真的懂一些,至少没问外行问题。

    看来是真心来接手这个厂。

    那这个厂就有了希望。

    现在很多民营企业比国营企业强多了。

    他名下的企业还都是合资企业,他相信,在这点上,曲季天不可能说谎。

    “车间我就不看了。”

    易飞说道:“我要是收购了这个厂,整个工厂要推倒重建,包括办公楼、厂房,我还要建个专门研究玻璃的研究所,郭厂长,我丑话说在前面,我要是接手了,你这个厂长就不能做了,别嫌我说话难听,你不是当厂长的料,你是当总工的好人选,研发、生产技术归你管,我会另派人来管工厂的日常、销售等。”

    别管怎么着,是个工厂吧。

    连供销科都没有。

    就郭华书的性格和行事作风。

    他啥也卖不出去。

    就他连曲副总督来了,连个茶叶都没有。

    更不会拿出一分钱。

    人家凭什么买他的产品。

    好坏怎么了,左右都是国家的。

    易飞敢说,识货的还是有的,但谁会买他的玻璃。

    不信的话,问他回扣,他绝对不知道咋回事。

    还是算了,当着两位领导的面说这个,总归是不好。

    郭华书哈哈大笑,“小易总虽然年轻,眼光可真是没问题,我早就跟他们说,我不是当厂长的料,最多当个总工,让他们派个厂长来,曾经派来一个,结果是啥也不干,一个周最多来两天,大部分是来一天,最后还撂挑子了,只能我来干,我哪知道厂子怎么搞,得有人告诉我,他需要什么玻璃了,有,就生产,没有,就研究,小易总,你太对我脾气了,我老郭不像有的人,仗着资格老,别人说不得,碰不得,没事,我做得不对的时候,你尽管批评,我真做错了,就是骂娘我都能接受。”

    这年轻人厉害,他派个厂长来好啊。

    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不用自己管了,自己也可以潜下心来研究学问。

    他刚才说了,要建个研究所的。

    自己不当总工都没问题,只负责研究所就行。

    曲季天和刘孝军都不吱声。

    派个人来当厂长。

    谁来啊。

    离市里远不说,一个连工资都发不起的地方。

    说白了。

    也就老郭这人实在,换个人早跑了。

    以他的本事,有的是玻璃厂要他。

    易飞站起来告辞,看也看了,也就这个样,郭厂长也见了,比以前的袁立忠强多了,就是自己想买,也没有必要在这谈,这屋里的霉味也太重了。

    郭华书虽然是厂长。

    但厂是市府的,卖与不卖,卖多少钱也和他没关系。

    一众人来到办公楼门口。

    郭华书说道:“小易总,你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啊,我就在这等你好消息了,可别让我这骨头空欢喜一场。”

    厂子真的是坚持不下去了。

    如果他不接手,十年的心血算是白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