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86章 银行
    江宁不再理会魏忠贤和郭允厚二人,径直来到朱由校身旁。

    他抬眼向下望去,只见不少官员已然开始排队递交银票。

    钱正秋也有条不紊地安排人手,当场签署附属股份文书,仔细确认无误后便进行交割。

    不少官员领到股票文书时,神情格外激动,纷纷朝着朱由校所在的方向,恭恭敬敬地深深行了一礼。

    这时,江宁面带笑容说道:“朱兄,恭喜呀!

    今日之后,这些官员必定会对您死心塌地,忠心追随。”

    朱由校听后,激动地点了点头,感慨道:“这可多亏了江兄你啊!

    朕能给予这些官员的赏赐着实有限,除了晋升他们的官职,在钱财方面,国库一直吃紧,朕手头也并不宽裕。

    如今有了这大明商会的股份,官员们便有了一份清白正当的收入,如此一来,他们做起事来肯定会更加尽心尽力了。”

    排队购买股票的主要是位于一楼和二楼的一众官员。

    至于三楼的一众大佬们,自然无需亲自下楼排队购买股份。

    对此,江宁早有周全安排,没过多久,钱正秋便领着大明商会的账房先生们来到三楼。

    他们毕恭毕敬地向诸位大佬奉上股份文书。

    在场的大佬们个个情绪高涨,看到股份文书二话不说,当场就纷纷掏出银子认购。

    不多时,满满当当一箱子的股票文书便被抢购一空,原本装股份文书的箱子里,此刻装满了白花花的银票,在烛光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

    就连向来沉稳干练的孙承宗和袁可立,此刻也手持股份文书,兴致勃勃地相互交谈着。

    这二人一向为官清正廉洁,从不涉足贪污受贿之事,可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生活谈不上富足。

    与其他家底殷实的大佬相比,他们的日子着实过得朴素许多。

    而一旁的英国公张维贤、定远侯等一众勋贵大佬,同样手持股份文书,难掩激动之色。

    就连一旁的老魏拿到股份文书后,也是兴奋得难以自持。

    虽说老魏不认字,但他心里清楚,这可是个宝贝玩意儿。

    从今往后,凭借大明商会每年的分红,自己的慈善事业就能更进一步了。

    再看旁边的郭允厚,盯着手中的股份文书,神情格外复杂,既激动又心疼。

    江宁瞧着郭老抠这副模样,忍不住笑出了声,随后伸出三根手指,对着郭老头晃了晃。

    郭允厚见江宁伸出三根手指,脸色一沉,赶忙把头扭到一边,心中暗自骂道:“好你个江大人,也太黑心了!

    我老郭跟你江大人那可是有着过命的交情,你居然收我三分息,那些放印子钱的都没你狠!”

    就在此时,站在一旁的朱由校轻轻碰了碰江宁,开口问道:“江兄,你瞧楼下,怎么有些官员毫无动静?

    其中还有不少京营的将领呢。”

    江宁听闻,赶忙扭头望去,只见楼下好些官员神情略显尴尬,其中不乏一些京营的年轻将领。

    江宁瞬间心领神会,微笑着解释道:“这些大人皆出身寒门,平日里清正廉洁,既不贪污,也不受贿。

    一万两银子看似不算多,可对他们而言,不亚于天文数字。”

    朱由校听后,陷入了沉思。

    片刻过后,他侧身对方正化低声嘀咕了几句。

    方正化领命,匆匆跑下楼,站上木台,笑着说道:“皇上有旨,诸位大人站着接旨便是。”

    此时,不少官员一脸好奇地看向方正化。

    方正化接着说道:“皇上深知不少大人平日家境清寒,为官清廉,从不贪赃枉法。

    因此,购买股份所需的一万两银子,皇上先帮诸位大人垫付。

    待来年分红之时,由商会从诸位大人的分红中扣除即可。

    还请诸位大人上台领取股份文书。”

    听闻方正化此言,那些原本因囊中羞涩而发愁的官员们,顿时激动万分。

    他们本以为就此要错过这难得的机会,没想到皇上竟如此体谅他们的难处,愿意帮他们垫付银子。

    虽说来年要从分红中扣除,但对他们来说,这几乎就跟白得的没什么区别。

    不少官员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朝着朱由校所在的方向再次行礼,随后便有序地排队上台领取股份文书。

    江宁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暗自称赞:不愧是当皇帝的人,在笼络人心方面,玩得明明白白。

    他转头面向朱由校,笑着竖起大拇指,说道:“朱兄,这一招实在是高!

    这些臣子们恐怕都恨不得把你当祖宗一样供起来了。

    升官发财都有了,连本钱都给免了,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

    听了江宁的夸赞,朱由校一脸骄傲,嘴上却谦虚道:“江兄,你说笑了。

    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随便夸两句就够啦,说多了朕可要骄傲咯。”

    就在两人交谈之时,不远处的郭允厚一路小跑,来到江宁和朱由校身旁。

    他赶忙躬身行礼,而后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陛下,老臣斗胆,想问一句,您帮诸位同僚垫付购买股份的一万两银子,收几分息?”

    听闻郭允厚此言,朱由校顿时愣在当场,一脸疑惑地说道:“朕不收利息呀!

    来年分红的时候,扣除为诸位大臣垫付的一万两银子就行。”

    听到朱由校的回答,郭允厚瞬间眼泪夺眶而出,满脸肉疼之色。他连忙转头看向江宁,说道:“江大人呐,您那一万两银子,老夫不借了成不?

    老夫想让皇上帮忙垫付。”

    江宁微微一笑,缓缓摇了摇头,说道:“郭老大人,咱们事先可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如今事到临头,您却想反悔,这恐怕不太合适吧?”

    郭允厚见江宁不同意,又可怜巴巴地转头望向朱由校,声音哽咽着说道:“陛下呀,老臣虽执掌户部,可平日里除了俸禄以及皇上您的赏赐,从未多拿过一文钱呀。

    就连这购买股份的一万两银子,都是找江大人借的。

    可江大人竟然要收老臣三分息,陛下,您可得为老臣评评这个理呀!”

    听了郭允厚这番话,朱由校算是彻底弄明白了,敢情这郭老抠因没钱购买股份,找江宁帮忙垫付,江宁收了他三分息。

    如今见自己帮其他臣子垫付银子却不收利息,这郭老抠便反悔了。

    看着郭允厚那可怜兮兮的模样,朱由校无奈地笑了笑,转头对江宁说道:“江兄,看在朕的面子上,就把郭爱卿这三分利息免了吧?”

    眼见朱由校都开口了,江宁点了点头,说道:“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那就成吧,郭老大人这三分利息便免了,只收本金。”

    这时,郭允厚赶忙止住哭声,说道:“老夫就知道江大人义薄云天,肯定不会昧着良心收老夫三分利息的。”

    看着郭允厚这副模样,江宁忍不住暗自摇了摇头,心中暗暗骂道:这老郭啥都好,就是太抠门,整个掉进钱眼里去了。

    就在这时,朱由校忽然开口问道:“江兄,朕听闻京城之中有不少人放印子钱收利息,这买卖咱们能不能做?毕竟咱们现在手中不缺现银。”

    听到朱由校的话,江宁微微一愣,然后转头说道:“陛下说的这事,臣也知晓不少。

    其中不乏商人之间进行大额借贷,利润确实相当可观。

    这生意咱们当然能做,不过前提是得有一家咱们自己的银行,这样才能便于统一管理。”

    听到“银行”二字,朱由校顿时来了兴趣,问道:“江兄,你说的这个银行是个什么名堂?”

    就连一旁的郭允厚也来了兴致,毕竟江宁但凡提及做生意,那必定是稳赚不赔的。

    江宁沉思片刻之后,笑着解释道:“陛下,臣所说的银行,实际上跟钱庄有些相似。

    不过有一点不同,若是咱们往钱庄存放银子,钱庄还得收钱;但若是别人将银子存放在银行,到时候咱们可以支付他们一些利息。”

    听着江宁的话,郭允厚顿时急眼了,痛心疾首地说道:“江大人,您这可真是个馊主意呀!

    往钱庄存银子,得给钱庄掏些费用,这事都多少年的规矩了,您怎么能让钱庄倒贴银子呢?

    实在是败家啊!”

    看着郭允厚这副模样,江宁耐心地解释道:“郭老大人呀,若是咱们现在要开一家银行,也就是类似钱庄。

    第一步便是得有银子用于周转兑换。但是咱们总不能把自己手中的现银一股脑全部砸到银行里头吧?

    所以便要吸纳储户,不管是民间百姓,还是官员、商贾,只要他们把手中多余的银子存入银行之中,咱们不就有本钱了吗?

    到时候可以制定活期存银和定期存银两种方式。

    活期存银可以随存随取,不过利息嘛,肯定要低不少;若是定期存银,利息就要高上许多。

    到时,便可向有缺钱的百姓、商人以及官员进行放贷。

    当然,利息方面,要根据市场行情来制定,可以稍微偏低一些。

    对于前来借款之人的实际情况,也要进行核查,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咱们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借给他们多少银子,以及收取多少利息。

    这账不管怎么算,咱们放贷所收取的利息肯定要比支付给储户的利息高上不少。

    您自己算算,本钱不用咱们全掏,放出去的银子也不全是咱们的,到时候咱们光挣个差价就行。

    大明人口上亿,商人更是数不胜数,这得是多大的利润呀?”

    听着江宁的话,一旁的朱由校和郭允厚顿时惊得目瞪口呆,仿佛江宁给他们拉回来了一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