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65《湄洲妈祖显圣》

明朝那些事65《湄洲妈祖显圣》

    嘉靖三十七年的暮春,湄洲岛的刺桐花正开得泼天漫地。十七岁的林默娘蹲在沙滩上数海星,潮水漫过她的脚趾,咸涩的海风卷着碎螺壳撞在礁石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她忽然抬头望向海天交界处,那里浮着铅灰色的云团,像被谁泼了墨的棉絮,正丝丝缕缕往岛这边渗。

    “阿娘,明日莫让阿爹出海。”晚饭时默娘把鲅鱼肉糜往弟弟碗里拨,烛火在她眉梢跳动,映得眼尾那粒朱砂痣红得发亮。林陈氏擦着沾了鱼鳞的手,刚要开口,坐在主位上的林愿已经搁了筷子:“春汛正旺,昨日泉州的商船还说广州港缺了咱们的海盐,怎好停得?”

    默娘放下竹筷,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陶碗沿:“今晨打更时听见鸥鸟啼得反常,卯时三刻又有青斑鱼翻肚漂到浅滩——”话没说完就被阿兄林洪毅打断:“妹妹又说些神神道道的话,上月你说西南风起不宜行船,阿爹听了你的,结果耽搁了三日,回来舱底的鲳鱼都臭了半舱。”他夹起块煎带鱼,油渍顺着筷尖滴在粗布衫上。

    默娘抿了抿唇,望向烛火里父亲微白的鬓角。自去年冬月随叔公去泉州见过市舶司的海图,她便常对着礁石上的潮痕发呆,那些高低起伏的水线在她眼里渐渐成了会说话的纹路,就像此刻掌心的纹路正隐隐发烫——那是她从记事起就有的奇异感知,能在风雨欲来时听见海的呜咽,在渔船遇难前看见浪花里浮动的金光。

    第二日辰时,林愿带着洪毅和六个船工解开锚索。默娘站在礁石上,看着“安澜号”的白帆渐渐缩成海面上的一片鸥羽。日头升到三竿时,西北天突然压下铅云,海风卷着碎雨砸在她脸上,远处传来闷雷般的涛声。她攥紧腰间的银铃,那是阿妈用陪嫁的银镯熔了请蚶江的银匠打的,铃身刻着双鱼绕月纹,此刻在掌心跳得几乎要挣出手心。

    “阿爹——”默娘的呼喊被狂风撕成碎片。她跌跌撞撞跑回渔村,扯着嗓子叫人备舢板。村人们看着这个平日里文静的姑娘像疯了似的在海滩上奔跑,直到她跪下来给老艄公磕头,额角磕在贝壳上渗出血来,才有人动摇。当七艘舢板驶离港口时,海面已经翻起丈高的浪头,雨点密得让人睁不开眼。

    默娘趴在舢板前端,任由海水灌进嘴里。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和海浪的节奏渐渐重合,眼前闪过无数画面:父亲腰间的玉坠在舱板上磕出裂痕,阿兄的船桨被巨浪打断,船底的龙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当她看见“安澜号”在漩涡里打转时,银铃突然发出刺耳的清鸣,她感觉有股力量托着自己站了起来,踉跄着往那即将倾覆的大船走去。

    “默娘!”老艄公的惊叫被雷声淹没。浪头打来时,她看见父亲惊恐的面容,看见阿兄伸出的手,然后是一片刺眼的白光。等她在礁石上醒来时,天已放晴,海面上漂着破碎的船板,七具尸体被海浪推到沙滩上,唯独没有父亲和阿兄。

    三日后的晌午,浑身盐渍的林愿背着昏迷的洪毅撞开柴门。他逢人便说,船在漩涡里打转时,看见船头立着个穿红衣的姑娘,长发垂落如流霞,抬手间浪头便分开了。等他醒过神来,船已经漂在平潮的海面,舱里的货物竟丝毫未损,唯有船舷上留着五道指痕,深可见木。

    渔村开始流传默娘“踏浪救亲”的传说。夏月里疫病横行,默娘带着渔村的妇人上山采艾草,夜里梦见白衣仙子指点她在海滩上挖泉眼。第二天清晨,沙地里竟真涌出清甜的泉水,凡饮过泉水的人,发热恶寒之症皆不治而愈。老郎中捧着泉水看了又看,发现水里漂着细小的金箔状碎屑,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渐渐的,默娘成了湄洲岛的“灵女”。每当渔船出海,船头总要供上她亲手扎的草人,船工们说那草人在风浪里会变成红衣女子的模样,护着船只避开暗礁。秋末的一个深夜,默娘正在油灯下给即将出嫁的阿姐绣鸳鸯被面,忽然听见窗外传来急促的拍门声。

    “默娘仙姑,快救救我们!”上门的是泉州来的商船队,二十艘货船在黑沙滩触了暗礁,三十六个船工困在礁石上,海浪随时可能将他们吞没。默娘跟着他们跑到海滩,只见墨色海面上浮动着点点灯火,浪声如万马奔腾。她解下腰间银铃系在船头,脱下绣鞋抛进海里,轻声念着只有自己能听见的祷词。

    船刚驶出港湾,海面突然升起大雾。默娘站在船头,感觉有无数细小的声音在耳边萦绕,像是海底的游鱼在诉说航路。当雾气散去时,商船队惊讶地看见前方有盏红灯笼忽明忽暗,沿着灯笼的方向,竟出现一条暗礁间的水道,海水清澈得能看见底下的珊瑚礁在水波摇曳。

    救回船工的次日,默娘发起了高热。她在昏迷中呓语,说看见妈祖庙里的神像对她笑,说海上还有许多迷航的灵魂需要指引。林陈氏摸着女儿滚烫的额头掉眼泪,默娘却在昏睡中露出微笑,掌心的朱砂痣此刻红得几乎要滴出血来。

    嘉靖四十年的重阳,湄洲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潮。默娘站在妈祖庙的石阶上,看着潮水漫过沙滩,渐渐逼近渔村。村人们跪在海边祈祷,突然看见默娘转身对着神像深拜三拜,然后提起裙摆往海里走去。海浪在她脚下自动分开,形成一条泛着银光的小径,她的红衣在暮色中像团不熄的火,一步步走向海天交界处。

    “默娘!”林愿的呼喊惊飞了滩涂上的白鹭。当第一个浪头打来时,人们看见默娘的身影化作千万点红光,升入云端。与此同时,退去的潮水在沙滩上留下一行行奇异的纹路,像是某种古老的文字,又像是盛开的莲花。

    三日后,一艘从吕宋回来的商船带来奇闻:在风暴中看见一位红衣女子踏浪而行,挥手间便让翻涌的海浪平息,船桅上不知何时系着个银铃,正是默娘平日随身之物。从此,湄洲岛的妈祖庙香火日盛,过往船只经过时总要鸣笛致敬,传说在暴风雨中喊一声“妈祖显圣”,便能看见红光闪现,化险为夷。

    万历年间,泉州府同知马应麟来湄洲岛考察,在礁石上发现一处天然形成的凹痕,状如人足,深约三寸。当地老人说,那是默娘升天时留下的脚印,每逢初一十五,脚印里便会积满淡水,清甜异常。马应麟将此事记入《温陵海记》,称其“灵异非常,实乃海天垂佑之证”。

    崇祯五年,海盗刘香寇犯湄洲岛。数十艘贼船趁着月黑风高逼近港湾,村人躲在妈祖庙里瑟瑟发抖。忽然间,海面上亮起万点红灯,似有千军万马踏浪而来。贼首刘香看见船头立着红衣女神,手持银铃,身后跟着无数甲胄鲜明的神将,吓得肝胆俱裂,急命退船。慌乱中贼船竟自相碰撞,沉没半数,余者皆被风浪卷向深海,再未敢靠近湄洲半步。

    清康熙年间,施琅将军率军平台,在澎湖海域遭遇风暴。危急时刻,他梦见红衣女子指点航路,醒来竟见海面浮现出默娘踏浪的幻影,遂传令全军向湄洲方向跪拜。次日风平浪静,大军顺利登陆,施琅班师后上表朝廷,奏请加封妈祖。从此,“天上圣母”的名号传遍四海,湄洲祖庙的香火更是绵延数百年不绝。

    如今的湄洲岛,每年妈祖诞辰日,四海信众皆来朝拜。当暮色降临,海浪拍打着沙滩,仍有人说能看见红衣女子的身影在礁石间徘徊,银铃的清响混着潮声,像是在诉说那个关于慈悲与救赎的古老传说。而沙滩上的那行脚印,历经百年海浪冲刷,依然清晰如初,仿佛在提醒世人,曾经有个叫林默娘的女子,用她的一生,在海天之间,写下了最动人的显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