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黄河在改道之前,从平原郡经过,而其中的渡口“龙凑”,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刘备与公孙瓒曾经一同师从大儒卢植。由于刘备是公孙瓒的师弟,公孙瓒对刘备非常信任,才将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交给刘备驻守。

    不料,就在袁绍大军进逼平原郡,刘备却带着几乎全部的郡兵……出现在了孔融的北海国。

    应孔融之邀,打黄巾管亥。

    刘备的突然退走,平原城才留了几百人防守。袁绍的军队长驱直入平原郡,打了公孙瓒一个措手不及。两军战于龙凑,公孙瓒军队死伤近两万人,大败逃回幽州。

    可以说,袁绍与公孙瓒在北方霸主之争中,真正的分水岭便是……龙凑之战。

    此战过后,原本处于强势地位的公孙瓒,彻底失去了与袁绍叫板的实力,并且,自此之后,便没有再进入冀州。只是死守范阳和易县,由战略主动转为被动防守阶段。

    刘备没有再回平原郡。

    也不再是平原相。

    在协助孔融打败了管亥之后,刘备便寄住在北海国境内的昌安县。直至后来曹操攻打陶谦的徐州,刘备才从昌安南下,去徐州帮陶谦,并得到陶谦的“让位”,担任徐州牧。

    在很多历史记载中,只记载了龙凑之战的时间,以及刘备放弃平原相,跑去北海郡援助孔融的时间,这两个时间刚好吻合。

    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刘备“弃官”与“龙凑之战”的关系。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不排除是因为刘备被美化成了“正统”的缘故。

    正如同“三英战吕布”一样,明明是不讲道义的群殴,却仍冠以“三英”之名。

    在刘备的发展过程中,公孙瓒给过他很多帮助,收留他,给他兵马,给他官职,倚为臂助。但是,自从龙凑之战后,刘备便再也没有与公孙瓒有过任何来往。

    师兄师弟之间从此分道扬镳,彻底断绝关系。

    一言以蔽之: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

    (附录图片:东汉青州地图。)

    ……

    此时的王通,已经接到天子圣旨,正式就任并州牧。

    不过,却仍只占据上郡和西河郡。

    王通并不急于收取其余诸郡。现在才刚刚到达上郡没多久,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整顿。州牧府架构的搭建、军队的休整、军备的安排等等都需要时间去准备。

    基本上,很多事情都是荀攸在做。

    荀攸现在的职务是治中从事兼兵曹从事。

    治中从事的职责,就是“居中治事”,主要负责的是民政;兵曹从事负责军队行政管理,包括掌管兵器制造、记录军功、征招新兵、抚恤伤残,发放军饷等等。

    治中兼任兵曹,等于是将政务和军务都交给他去处理。

    荀攸与王通的“三年之约”已经过去了两年,仅剩下最后一年。

    在诛董之前,这厮经常劝王通去投奔曹操,不过,当王通带着近三万车财宝和粮草回到上郡之后,他就没有再提投奔曹操之事。

    也没有提及归服王通之事,只是每天勤勤恳恳,尽心尽责地完成王通交代给他的工作。

    除此之外,就是贾诩。

    贾诩是被王通抓来的。

    这人阴恶得很,心中没有半分仁慈,做事不择手段。之前数次想害死王通,都没有害成。

    等到被王通抓了之后,为了保命,主动为王通两次献计。第一策是劝王通不要在美阳休整,直扑郿坞。第二策是绕道追击董旻和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