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将军。”
荀攸恭恭敬敬地说道:“在最近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又有二十多万百姓从关中迁来上郡。现在上郡的人口总数,已经增加了一倍,达到了四十多万。”
四十万而已,还是太少了。
袁术在南阳的郡治宛县,就有人口50多万。一郡之地的人口,还比不上人家一个县。这就是有家世背景和没有家世背景的差距。
也难怪荀攸一直想着要去投奔曹操,而现在跟随王通,也只是因为王通将他从牢中救出,强迫他报恩三年。
如今三年已经过去了两年。
王通心中暗想,一年之后,若是这厮还心中想着曹操,就将他杀了,获取他的智力。
不过,就在此时,却听荀攸说道:“将军深谋远虑,非常人能及。此次夺得郿坞钱粮,足可为争霸天下之资,不知将军接下来有何打算?”
“老子能有什么打算,不过是发了一笔横财而已,接下来便可以在上郡躺平,过上奢糜的生活,混吃等死!”
“将军不想争霸天下?”
“争个毛线,争个锤子!”
“此言何意?”
“这天下还是长安天子的,老子一介孤儿出身,既无家世,也无背景。不如混吃等死,及时行乐,那样或许还可多活几日。”
“将军说笑了。”
“我说……你荀公达今天是怎么了?本将刚才所说,难道不正是你心中所想?
莫非……公达的意思是,让我带着这些钱财去投靠那既有家世背景,又有雄才伟略的曹操,以此为晋身之阶,博得曹操欢心,许我一世富贵,衣食无忧?
似乎你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开导本将的。”
“这……”
荀攸无言以对,因为在诛杀董卓之前,他确实是一直劝王通去投曹操的。直到诛董之后,王通的种种表现,才让荀攸对王通刮目相看。
如今被王通如此挤兑,顿时有些语塞。
支吾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好啦,本将几句戏言而已。”
王通见荀攸有些尴尬,也没有再说下去,而是拍了拍荀攸的肩膀,笑了笑道:“依先生之见,接下来本将该如何做,还请公达指教。”
“指教实不敢当。”
荀攸对王通施了一礼,恭敬地说道:“自丁原死后,朝廷便没有再任命并州牧。这几年,并州一直无主,胡人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猖獗。就连雁门和太原都有大量鲜卑胡人迁居,汉人百姓深受胡患之苦。
依属下看来,将军可上表朝廷,自请为并州牧。待并州稳固,再徐图其它。”
这是主动为自己献计了?
不过,这也正是自己心中所想。遂让荀攸代自己起草奏章,自请为并州州牧。至于王允会不会答应,王通并不在意,只不过是通知他一声而已。
随后,便先代理州牧之职,任命蔡邕为主簿别驾,荀攸为治中从事兼兵曹从事,贾诩为长史。另有梁昌、胡固、苏图等几位儒生,也分别被任命为州牧府属官。
除此之外,武将方面,也给他们一堆杂号将军称号:
表典韦为折冲将军,高顺为忠义将军,牛金为翼卫将军,晏明为节义将军,华锋为昭德将军,华雷为建节将军。
反正这些官职都是不要钱的,拟好了清单让人送交给王允,不管他答不答应,王通都会照这个执行。
其它文武官吏,也都各有升迁。
水涨船高,皆大欢喜。
当天晚上,王通在肤施城中大摆筵席,犒赏三军,为将士们庆功。
……
(备注:第一卷“潜龙出渊”到此结束,请继续阅读第二卷“龙战于野”。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