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重点是最后一句。
也就是提醒天子,该给他王允封官授权。
可小皇帝哪里懂得这些?人家还是个孩子,哪里听得懂那么多弦外之音。被王允这一问,反吓得不知所措,也停止了啼哭,只是愣愣的看着王允。
还是杨彪比较机灵。
杨彪一看这情形,赶紧上前奏道:
“此番诛董,王司徒功不可灭。其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赤诚之心,不让霍光;吐哺之情,堪比周公。陛下年幼,还是小屁孩一个,请以王司徒录尚书事,总领朝政,以治天下。
“总朝政、录尚书事”,也就等同于相国。
与董卓没什么两样。
“可,准奏。”
刘协习惯性地说道。
这句话,是他当了皇帝之后,在朝堂之上说得最多的三个字。以前董卓奏事时要求他这样回答的,现在王允和杨彪奏事,他依旧这样回答。
“谢陛下!”
王允向刘协行了一礼。
再大步往前,抬脚走上丹墀,站在刘协的一旁,面向群臣,朗声说道:“诸位义士诸贼有功,当予封赏:
吕布斩杀董贼为首功,拜卫将军,节制长安城内守军及北军,封温侯,食邑五千户。
王通为次功,拜镇北将军,节制南军,封高阳侯,食邑三千户。
王越复职虎贲中郎将,调至镇北将军王通帐下听令。
徐晃拜轻车将军,调至镇北将军王通帐下听令。
黄琬为执金吾,李肃为右中郎将,吴硕为禁卫统领,种辑为司隶校尉,为越骑校尉,宋翼为右扶风,王宏为左冯翊。
杨彪、士孙瑞、杨瓒、黄琬、徐晃、李肃、王越、种辑、郑公节、吴硕、吉平等人,皆封亭侯……”
这些都是早就协商好了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晃。
徐晃本是杨奉的部将,被王通拉来参与诛董,杨奉并不知道此事。而现在,王通又暗中勾连王允,下旨封徐晃为轻车将军。
这个轻车将军为正四品将军,军职远在杨奉之上。而且,还加上了一句“调至镇北将军王通帐下听令”。
这就是以圣旨的形式,将徐晃调给了王通,并且官阶还高于杨奉。名正而言顺,不由得杨奉有异议,也不由得徐晃不从。
敢抗旨不遵,通通的杀头!
其次,就是对于王越的安排。王通兑现了对王越的承诺,让他官复虎贲中郎将,同时,也以圣旨的形式,将他调至自己帐下,担任“虎贲营”的统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将徐晃和王越以“圣旨”的形式调入自己帐下,便是王通在诛董之前,跟王允谈好的条件。
……
开完了简单的朝会之后,王通便匆匆离开了皇宫。王通现在还有几件非常紧急的事情要做,不想在宫中耽误太多的时间。
刚刚走出宫门,便见华雷正飞奔过来禀报:“将军,两位夫人都已经接到了城外军营。”
“很好!”
王通点了点头。
这也是王通早就安排好了的。王通深知长安大乱在即,为了确保蔡琰和貂蝉的安全,在诛董之前,便安排华雷将她们接去城外军营。
随后,便转头对身边的史阿道:“史将军,本将令你带三百虎贲营将士,立即护送两位夫人去上郡!”
“末将遵命!”
史阿不敢耽搁,赶紧应了一声,纵马离去。
又问华雷道:“李儒和贾诩抓到了没有?”
李儒和贾诩,也是王通这一次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诛董之前,便已经安排高顺秘密带了一队人马进城,只待董卓一入宫,便将李儒和贾诩的府宅围上,实施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