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肚子饿的话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两个孩子果然跟我回了客厅。我们重新在各自的座位坐下,陈珊那个位置碗已经被我撤掉了。

    扭头转回来才发现他们两人的目光都定格在陈珊那个位置。

    孩子的目光是明晃晃的,没有什么躲藏。我知道他们现在又重新沉入到刚刚的这一场闹剧中。

    我只好摊开和他们说:“你们是不是担心婶婶?”

    他们点头。

    “没关系,婶婶已经是大人了。她可以保护好自己。你们不需要操心大人,无论何时发生什么事儿,第一时间第一要事一定是先保护好自己。

    只有自己把自己保护好,大家才会都好好的。”

    “妈妈,以后婶婶还会走我们家吗?”

    他们听到我说话了。

    我知道和小孩说这些其实并不太正面,他们需要一些积极向上的情感以及事例鼓动。

    可刚刚发生这些事儿,我又在心里觉得他们应该多多少少知道一些自我护卫的常识。

    所以我实话实说:“短时间内应该不会。”

    “妈妈,你和婶婶闹翻了吗?”

    女儿问。

    我扭头看着她漆黑的眼,沉思几秒后说:“不是,我和婶婶没有闹。是和她妈妈闹。”

    “那你怎么说以后不和婶婶一块儿来往了?”

    儿子又问。

    我又看着他,答:“那是因为婶婶和他们才是一家人,和我只是朋友的关系。发生什么事,肯定要以家人为主。

    对妈妈来说也是一样,你看,婶婶没到我们家时是不是没人来闹?”

    两人似懂非懂的点头。

    “那不就对了,他们之所以到我家里来了,就是因为婶婶在我们家。你们现在还小,大人的很多事情你们还不太明白。

    就比方说,你们的朋友到我家来玩,有时候时间晚一点他妈妈是不是要来找?

    大多时候他们手里是不是拿着藤条?有的甚至还会开口喊骂?”

    说到这儿他们两个应该是有些心领神会了。把头点的更重。

    “刚刚的情况就和这样差不多。人家家里的事,我们总不能插手管,是吧?但我们也是无辜的,不应该被卷入这种争吵的环境中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和他们断掉来往。”

    “妈妈,那以后大家都不是好朋友了吗?”

    女儿问。

    “可以一辈子都是好朋友,如果你很看重这段感情,可以放在心底。但是日子是自己过的,不能因为一段感情就把自己应该走的路跑偏。

    再打个比方,他们被他们的妈妈用藤条骂回家,他们对你们有感情吗?”

    儿子:“……应该有吧?”

    “如果没有感情的话,他们就不会到家里找你们玩了。但你们看最近是不是大家都没来?

    这说明什么?他们对你们也有感情,但是他们也可以不来我们家。

    因为马上他们也要去学校念书,或者留在家里帮他们妈妈干活。这就是他们原本最应该过的生活,所以,感情不能影响生活。

    你们也一样,要读书,要做你们自己的事儿。”

    我想和他们说要允许一切发生,但这个概念太深,他们现在还听不懂。只能举例,只能一点一点慢慢灌输。

    “知道了,妈妈。妈妈,我们吃饭吧!”

    儿子举杯。

    我也跟着他举杯脸上露出笑:“来,咱们三个干一个!”

    女儿也举起杯子。三个杯子在空中一碰,笑声突然就在屋中炸开。

    气氛又重新回暖。

    傍晚的时候我又去园子搞了一背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