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芸收拾好风车磨,抬眼望向渐渐散去的村人。韩家女眷围拢过来,邱氏小心护着肚子,文氏和何氏眼中满是好奇。
"这磨转得真快。"何氏赞叹道,随即又叹了口气,"就是太贵了些。"
柳芸不置可否,只是浅浅一笑。韩老汉忍不住问道:"老三家的,你怎想到弄这个风车磨的?"
"做营生用的,顺便让自家人省力气。"柳芸言简意赅地回答。
何氏眼睛一亮,试探着问:"那我们用,你收不收钱?"
"自家人用,哪好意思收钱。"柳芸大方道。这话一出,文氏和何氏都笑逐颜开。邱氏虽年轻,却也懂得其中门道,感激地看了柳芸一眼。
柳芸心下了然,村里人情往来,一饮一啄都有讲究。她这般做,无疑是在为自己编织一张无形的保护网。
"爹,我想在这搭个棚子,看起来像样些。"柳芸转头对韩老汉道。
韩老汉点头应允,当即吩咐韩宇安日帮工。韩宇撇了撇嘴,显然对此兴致缺缺。
柳芸见状,忙说道:"明晚大家到我家吃饭,我去买两斤酒。"
这话一出,连韩宇都来了精神。银莲和四娘探出小脑袋,眼巴巴地问:"能吃肉吗?"
"吃!"柳芸一口应下。两个小姑娘欢呼雀跃,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夜幕降临,柳芸泡着脚,韩宇站在一旁,"娘子,这风车磨怎么收钱好?"
柳芸轻笑一声,"你想收多少?"
韩宇讪讪道:"还是娘子做主。"
"一个时辰五文钱吧。"柳芸淡淡道。
韩宇一听,顿时兴奋起来,开始畅想每月收入。"那一天就是六十文,一个月就一千八百文了!"
柳芸摇了摇头,"你想得太美了。哪有那么多生意,能开五六个时辰就不错了。"
韩宇顿时蔫了,悻悻地倒了洗脚水溜走了。
柳芸独自躺在床上,盘算着未来的收入。若是顺利,一月下来能有七百五十文,倒也不错。想着想着,她的眼皮渐渐沉重,陷入了梦乡。
次日清晨,柳芸早早起床,开始了日常锻炼。两百个引体向上后,她浑身是汗,却精神抖擞。洗漱完毕,厨房里飘来阵阵米香。
韩宇早已起来做好了早饭,还洗了衣裳。这个时辰,村里女人们尚在家中忙活。无人知晓韩宇包揽了家中大小事务。夫妻二人对此心照不宣,柳芸不说,韩宇更是刻意隐瞒。
用过早饭,柳芸便往风车磨处走去。今日是试营业的日子,她心里难免有些忐忑。刚到河边,就见韩老汉带着几个儿子过来帮忙。
"老三家的,我们来帮你搭棚子了。"韩老汉笑呵呵地说道。
柳芸连忙道谢,"多谢爹,多谢大哥二哥。"
韩峰和韩壮憨厚地笑了笑,开始忙活起来。韩宇也不情不愿地加入其中,时不时偷瞄柳芸一眼。
不一会儿,文氏和何氏也来了,手里提着篮子,想必是准备做午饭。柳芸心中一暖,脸上露出了真挚的笑容。
"嫂子们,你们怎么来了?"柳芸迎上前去。
何氏笑道:"来帮忙啊,你一个人忙不过来。"
文氏也点点头,"是啊,你别客气。"
柳芸心里一阵感动,这些日子以来,她渐渐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虽然有时候还是会觉得格格不入,但至少不再是孤身一人。
正说着,村里陆陆续续有人过来看热闹。有人牵着驴,背着麦子,想试试这新鲜的风车磨。
柳芸深吸一口气,迎上前去,"大伯,您是来磨麦子的吗?"
那人点点头,"是啊,听说你家这风车磨好使,想来试试。"
柳芸笑道:"那您稍等,我这就开磨。"
她熟练地启动风车磨,人力推磨开始缓缓转动。周围的人都好奇地围观着,议论纷纷。
"这风车磨真快啊,比人推的快多了。"
"是啊,省力气。"
柳芸一边操作风车磨,一边留意着周围人的反应。她知道,这风车磨能否成功,不仅关系到她的计划,更关系到全家的生计。
磨完第一批麦子,那人满意地点点头,"确实快,比我自己推快多了。"
柳芸松了口气,笑道:"大伯满意就好。一个时辰五文钱,您看可以吗?"
那人想了想,"行,不贵。"说着,掏出铜钱递给柳芸。
这一幕被周围的人看在眼里,不少人也动了心思,纷纷排起了队。
柳芸忙得不可开交,但心里却是欢喜的。她知道,只要熬过这段时间,日子就会好起来。
天色渐晚,柳芸终于送走了最后一个客人。她累得腰酸背痛,但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韩宇凑过来,小声问道:"娘子,今天赚了多少?"
柳芸白了他一眼,"急什么,回家再算。"
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长了两人的影子。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这天,柳芸站在院中,目光扫过正准备晨练的孩子们。大郎二郎已蓄势待发,三郎四娘则捧着木板,小声念叨着唐诗。
"大郎,二郎,记住要跑满两圈。"柳芸出声提醒,语气中带着几分严厉。
大郎挺直腰板,"娘亲放心,我一定跑完。"
二郎撇了撇嘴,眼中闪过一丝不情愿,但还是跟着大郎出了门。
柳芸转身整理狩猎工具,耳边传来三郎四娘稚嫩的读书声。她不禁想起自己的坚持,虽然他们年纪尚小,但早些打好根基终归是好的。
村中鸡鸣此起彼伏,又是一日劳作开始。柳芸看了眼天色,心想今日该去山中猎些野味了。
不多时,大郎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娘亲,我跑完了!"他兴奋地喊道,眼中满是期待,"我能跟您一起去山里吗?"
柳芸看着大郎渴求的眼神,略作思忖,"也罢,你且跟着,看看便是。"
大郙欢呼一声,"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学。"
二郎这时才慢悠悠地晃了回来,见大郎要跟着去山里,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但很快又被不甘心取代。他低声嘀咕道:"跑得快有什么用,还不如多读些书。"
柳芸听在耳中,心下了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她得因材施教才是。
"二郎,你留在家中照看弟妹。待我们回来,你可得背熟那首《登鹳雀楼》。"柳芸吩咐道。
二郎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释然。
柳芸带着大郎出了门,向着山林走去。春日的山间,草木葱郁,鸟语花香。大郎紧跟在柳芸身后,生怕错过什么。
突然,一只麻雀扑棱着翅膀从树梢飞过。柳芸眼疾手快,弹弓一响,麻雀应声而落。
大郎目瞪口呆,"娘亲,您这身手当真厉害!"
柳芸淡然一笑,"不过是些粗浅功夫,日后你定能胜我。"
大郎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娘亲,您能教我用弹弓吗?"
柳芸眉头微蹙,"此物杀伤力强,不适合你现在用。"见大郎脸上露出失落之色,她又补充道:"待回家后,我为你做个木弹弓。"
大郎顿时眉开眼笑,连连道谢。
柳芸神色严肃地看着大郎,"记住,武艺乃自保之术,切勿滥用。我教你们习武,是让你们保护自己,不是用来欺负人的。"
大郎郑重点头,"儿谨记娘亲教诲。"
一路行来,竹篓渐渐装满猎物。大郎兴奋不已,手里提着沉甸甸的竹篓,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来到河边,微风拂面,水波粼粼。柳芸挽起裤腿,轻巧下水。大郎在岸边看得入神,只见柳芸站在湍急的水流中,仿佛与河水融为一体。
须臾之间,五条大鱼已被扔上岸来。大郎手忙脚乱地串鱼,心中满是骄傲。
"够啦!够啦!"他欢呼雀跃。
柳芸含笑上岸,"今晚定有一顿好宴。"
归途中,又见水沟旁长满水芹。娘俩默契十足,齐齐蹲下采摘。
满载而归时,大郎只觉心中充实无比。他暗暗发誓,定要努力习武,不负娘亲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