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写得起劲,门外传来脚步声。孙家姐妹下工回来了,孙巧玲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从地里摘的新鲜蔬菜。
“明远,你在写什么呢?”孙巧玲放下竹篮,好奇地凑过来。
林明远刚要回答,院子里又传来一阵脚步声。抬头一看,林铁军、韩大山等村里的四位领导鱼贯而入。看这架势,估计连家都没回,直接过来了。
“小林,方案写得怎么样了?”林铁军开门见山,脸上带着几分急切。
林明远连忙起身,将刚写好的方案递上:“大致完成了,就是有些细节还需要几位指点。”
孙巧玲见状,忙着给几位领导倒茶。茶水的热气在昏暗的灯光下缭绕升腾。
韩大山接过茶,笑呵呵地打趣道:“小林啊,你们俩的事情是时候赶紧办了。”
“秋收后就办,到时候好好操办。”林明远挠挠头,脸上露出几分腼腆。
“对对对,早点成家好。”韩大山语重心长地说,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你们知青的事情谁也说不准,还是安心在这扎根的好。”
林明远认真道:“韩叔放心,我早就把这里当家了。”
高长征坐在一旁,一直在打量林明远。这小子身板结实,听说能扛几百斤的石头,本想调去巡防队的,没想到还是个技术人才。
林铁军仔细看完方案,开始提问:“蘑菇房非得用石头建?”
“石头保温效果好,用土坯得加倍厚度。而且石头的寿命更长,虽然前期投入大些,但长远来看更划算。”林明远解释道。
“一百平米会不会小了点?”
“这是试点规模,等技术成熟了再扩大也不迟。”
几个人围坐在桌前,借着昏暗的灯光,你一言我一语,把方案细节讨论得更加完善。屋外蛙鸣阵阵,蟋蟀的叫声此起彼伏,夜色渐深。
讨论中,林明远注意到高长征时不时打量自己。这位巡防队的负责人向来不苟言笑,今天却格外关注蘑菇组的事。
“温度控制这块有把握吗?”高长征突然开口。
林明远点头:“我研究过,只要建筑结构没问题,温度很好控制。关键是通风系统要做好。”
“那人手够吗?”
“目前计划七八个人,主要是技术要求比较高,人多了反而不好管理。”
高长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再说话。
韩大山看了看表:“时候不早了,咱们先这样。小林,你把方案再完善一下,明天送到办公室来。”
几位领导起身告辞,孙巧玲连忙送到门口。林明远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虽然意见不尽相同,但目标只有一个——把蘑菇组办起来。
夜深了,油灯的光芒在风中摇曳。林明远坐在桌前,继续完善方案。孙巧玲在一旁收拾碗筷,瓷器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明远,你说这蘑菇组真能成吗?”孙巧玲轻声问道。
林明远抬起头,看着未婚妻担忧的眼神,露出一个安慰的笑容:“放心吧,一定能成。”
夜色渐深,蛙鸣声更响了。林明远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勾勒着蘑菇组的蓝图。明天,又将是新的开始。
孙巧云轻轻推开房门,温婉的声音传来:“可以开饭了。”
屋内正谈得热火朝天的几人纷纷停下交谈。林明远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饭点。空气中飘散着饭菜的香气,让人食指大动。
“大队长,要不咱们边吃边聊?”林明远从椅子上站起身,活动了下有些发麻的双腿。长时间的谈话让他浑身都有些僵硬。
林铁军微微颔首,眼角的笑纹舒展开来:“也好,正好聊到这里也差不多了。”
林明远转身走向厨房的方向,准备去拿酒。路过堆放杂物的角落时,他的目光扫过那几坛散装白酒。这次买的散酒应该够用一阵子了,他在心里盘算着。
黑江这边的汉子都是千杯不倒的主,要是买那些好酒,那可真要了他的老命。想到这里,林明远不禁暗自庆幸自己提前做了准备。
孙巧云和妹妹孙巧玲已经将饭菜摆上了桌。一张方桌上摆满了各色菜肴:油光发亮的腊猪蹄、金黄酥脆的板鸭、肥瘦相间的猪颈肉,还有一盘青翠欲滴的炒蘑菇、清香扑鼻的炒白菜,以及一碗冒着热气的小菜鸡蛋汤。
“哎呦,这阵仗不小啊!”韩大山眼睛一亮,揶揄道,“林明远,你这是想让我们几个犯错是不是?”
林明远连忙摆手解释:“哪能啊,除了猪颈肉是新买的,还有一些是家人特意寄来的地方特产。”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琢磨,这些领导来家里做客,总不能端个咸菜就打发了,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
“行了,都别客气了,吃吧。”林铁军瞥了眼林明远,嘴角含笑,“这小子心眼多着呢。”
“巧云、巧玲呢?怎么不一起吃?”韩大山环顾四周,没看到孙家姐妹的身影。
林明远给几位领导倒上酒,随口答道:“她们说不习惯这种场合,在厨房吃就行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林铁军趁着给林明远倒酒的功夫,拍板定了蘑菇组的事:“明早开会就宣布,你先当组长。我为你争取到十个特别的名额,有合适的人选可以自己推荐。”
林明远心里一喜,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要知道,村里人为了进各个生产小组,那可是挤破了头。现在有了这个权力,以后办事也能方便不少。
“来,大家尝尝这个双孢菇。”林明远给在座的每人夹了一筷子,“这可是我自己种的,保证新鲜。”
韩大山尝了一口,连连点头:“味道确实不错,这质量,根本不愁卖。”
林铁军当即拍板:“粮场那边的石头够用了,让石匠组专门给你开采建蘑菇房。”
“对了,”韩大山突然想起什么,“你手里那批快成熟的蘑菇准备怎么处理?”
林明远放下筷子,实话实说:“我是想在村里换些粮食。我这饭量,村里那点口粮实在不够吃啊。”
“不如这样,”韩大山眼睛一亮,“交给农工组来卖,我们也好试试市场。卖了的钱给你换粮食,肯定比你自己换得多。”
林明远一听这主意不错,立刻端起酒杯,准备敬酒。这样一来,他也省得挨家挨户去换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