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步入正轨

    马车停下,卫邀月掀开帘子往外看了一眼。

    “厨香居?这里的烤鸭可谓一绝!原来你是带我来吃饭的!”

    卫邀月是个十足的食肉动物,每顿饭都是无肉不欢。厨香居里飘出来的烤鸭香味,勾得卫邀月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她迫不及待地下车,进了门,却发现大堂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

    这么有名的饭馆,吃饭的点儿排个队也很正常。

    可是贺兰枭一进门,却熟门熟路地带着她上了楼去,直奔最里头的包厢。

    “你提前订好了的?干嘛订这么大一个包厢,咱们就俩人吃饭,太浪费了。”

    贺兰枭往门外瞧了瞧:“还有一人。”

    话说完,一位身形富硕的中年男人就走了进来。卫邀月打眼一看——

    这不是前两日来金银台买杨梅酒的那位大哥吗!

    卫邀月震惊道:“你您你们俩认识?”

    贺兰枭道:“樊彬大哥也是行伍出身,我们之前有些交集。”

    樊彬豪迈地大笑着,道:“哈哈哈,樊某不才,没有本事为国报效,只得回家继承了烤鸭子的这门手艺,开了这家小店。”

    “樊老板你太谦虚了!”

    卫邀月有些抱歉道:“前几日您来买杨梅酒,我们却让您白跑了一趟,实在抱歉。不过我已经派人去加紧备货,届时樊老板要的酒,我定亲自送货上门!”

    樊彬是个痛快洒脱的人,不仅没有介意这件事,还热情地将店里最招牌的果木烤鸭端到了卫邀月的面前。

    “卫娘子,今日邀你一叙,是想问一问,你那个……百货大楼,是否允许饭馆入驻?”

    卫邀月惊呆了。

    厨香居这样的热门饭馆若是能入驻金银台,她求之不得。

    “当然!金银台的五楼就是特意留给餐饮行业的,若是樊老板有意加入我们金银台,我们一定给您留出最好的位置!”

    樊彬没有半句废话,痛快道:“那好!不知明日是否方便,我去金银台看一看环境?我们也好细细商讨一下租金和抽成的事。”

    厨香居入驻金银台的事,基本上可以敲定了。

    卫邀月知道,这一切都是贺兰枭在背后帮了大忙。

    这事儿要是放在从前,卫邀月或许会埋怨,怪贺兰枭自作主张地帮她,让她有种做啥都要依赖别人的无力感。

    可是现在,她已经完全把贺兰枭当做了一家人。

    一家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不是很正常的吗?

    在贺兰枭的帮助,和卫邀月自己的努力之下,金银台的商户日渐多了起来。

    依靠几家明星商铺带动起的客流量,其他铺子也都赚到了钱。金银台声名鹊起,商户们抢着入驻。

    卫邀月还引用了顾客会员制,设立会员日、隔三差五举办不同类型的促销活动。越来越多的顾客成了金银台的常客。

    商场步入正轨,许多事情,卫邀月都可以放心地交给工作人员打理。

    景帝召白石进宫请平安脉,卫邀月刚好许久没去请安了,便约着一起去了奉宸殿。

    这些日子不见,景帝似乎十分操劳,看起来很是疲惫。

    “白石先生,你先前要朕停了那补身子的药丸,朕按照你说的做了,精神果然好了不少。你与朕说句实话,那药丸是否有什么问题?”

    白石写着方子的手一顿,“陛下,草民说过,那方子是好方子,只是药性与您的体质不和,因此才会越补越虚。”

    景帝朝福公公使了个眼神,殿里的闲杂人等便都撤了下去。

    卫邀月见状,弱弱地问道:“那我?”

    景帝朝她招招手,示意她坐进些来。

    “你留下来,顺便帮朕也参谋参谋。”

    景帝每日思考的,不是国家大事,就是皇族纷争,卫邀月不知道自己留下来能参谋什么。

    她心里七上八下的,唯恐自己听来了什么不该知道的,又惹来杀身之祸。

    “先生虽然这么说,但想必你也知道,若想无声无息地害人性命,有时或许无需直接用毒。朕听闻民间有命案,至亲妻子,利用食物相克之道,毒杀亲夫。”

    白石拱手:“陛下多虑了。您是天之骄子,整个景国都仰仗您的照拂,谁会斗胆如此害您呢?”

    景帝没什么表情,放松地半靠在椅子上,微微合眼。

    “先生心里,未必就没有过猜疑。一直不愿多说,怕是因为知道送朕补丸的人是太后吧。”

    景帝的语气轻飘飘的,仿佛在说什么日常的小事一般。

    太后是景帝的亲生母亲,若是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谁会轻易怀疑自己的生身母亲呢?

    这段时间太后和曹妃都不在宫中,表面看上去,前朝后宫皆是一派祥和,可卫邀月知道,景帝一定是在谋划着什么大事。

    因为贺兰枭和沈阔,最近也很忙。

    无论他们忙的是什么家国大事,卫邀月都不想知道,也不想白石知道。

    他们好不容易菜才过上了安稳的小日子,压根儿不愿意再掺和进任何的纷争之中去。

    “陛下,您跟我俩说这话,可真是太瞧得起我们了。我跟白石都是平头百姓,我们哪明白这些?”

    景帝微微睁眼,柔和地瞧着卫邀月,道:“丫头。这里,只有咱们三个,没有外人。你大可说说心里话,就当是帮帮朕了。”

    看着满面疲惫的景帝,卫邀月心里也不好受。

    虽然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已经与原书不同,但是她仍旧相信一样东西,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的。

    那就是母亲的爱子之心。

    原书里,景帝是个十足的大孝子,太后也是个一心为孩子着想的慈母。虽然周氏子弟野心勃勃,位高权重,但是太后从来没有想过为了自己的娘家人,颠覆天下。

    因为她爱自己的孩子,更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卫邀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景帝讲了一个故事。

    “民女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北周的崔氏年仅二十,其夫便战死沙场。她的母家不忍其守寡受苦,劝她改嫁,她却宁愿割去双耳、剃光秀发,以表明绝不改嫁心迹。她的儿子成人之后,在她的谆谆教诲之下,成了朝廷的一名官员。当儿子在职位上有不公之处时,周氏会失望得‘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其实周氏很早便有机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但是为了孩子,她仍旧选择了奉献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