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82章 管亥兵败逃,刘备迎贤才

第82章 管亥兵败逃,刘备迎贤才

    东汉末年,天下板荡,汉室衰微,百姓在腐朽统治与繁重苛税下苦苦挣扎。巨鹿人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振臂一呼,率领饱受苦难的民众揭竿而起,史称“黄巾起义”。

    一时间,四方响应,义军如汹涌浪潮,席卷大半个中原大地,给东汉王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巾军内部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和稳定的后勤补给,在东汉朝廷和各地豪强武装的联合围剿下,逐渐走向衰败,最后彻底走向灭亡。

    张角虽然失败了但是东汉王朝的世家并未对百姓欺压并未减少,在董卓撕下东汉王朝最后遮羞布后,黄巾又在青兖聚集,管亥,这位黄巾军的将领,原本统领着浩浩荡荡的百万大军,气势汹汹,令官军闻风丧胆。

    他身材魁梧壮硕,犹如一座巍峨的铁塔,满脸浓密的胡须更增添了几分粗犷与豪迈。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在往昔的岁月里,总是闪烁着无畏的光芒,麾下的黄巾军将士们,在他的带领下,纵横驰骋,一度让东汉官军难以招架。

    然而,命运的转折却来得如此突然。南平阳一战,成为了管亥人生的滑铁卢。

    刘曹联军如同猛虎出山,以雷霆万钧之势扑向黄巾军。

    曹操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士兵们身着精良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在战场上行动如臂使指,配合默契。

    而刘备一方,关羽、太史慈等猛将更是勇不可当。关羽手提青龙偃月刀,那刀身寒光闪烁,仿佛能撕裂苍穹;胯下战马嘶鸣咆哮,四蹄生风,载着关羽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每一次挥刀,都能带起一片血雨腥风。

    太史慈则 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声若洪钟,他的怒吼仿佛能震慑天地,所到之处,敌人无不胆寒,纷纷抱头鼠窜。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管亥的百万大军被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大地,残肢断臂散落各处,一片人间炼狱的景象。

    管亥望着战场的惨状,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但他也深知,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率领着残部,裹挟着约70余万黄巾军民,踏上了艰难的北逃之路。

    一路上,黄巾军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管亥骑在一匹高大的黑马上,那匹马也因连日的奔波而显得疲惫不堪。

    管亥的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无奈,他回头望着身后密密麻麻、拖家带口的军民,心中五味杂陈。

    “大帅,我们已经连续行军多日,将士们都疲惫不堪,粮草也所剩无几了。”

    一名副将策马来到管亥身边,忧心忡忡地说道。

    管亥紧握着缰绳,眉头紧皱,沉声道:“我知道,可如今我们已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向北,进入青州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此时的刘曹联军,在南平阳取得大捷后,士气大振。

    曹操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扩充实力才是立足之本。于是,他趁势整合兖州的势力,将济阴郡、东平国、泰山郡、任城国、山阳郡、济北国以及好友张邈的陈留尽数收入囊中。

    同时,他从投降的黄巾军中挑选出精锐之士,合并于禁招募的兵勇,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青州兵”。

    这些青州兵经过曹操的精心训练,战斗力极强,成为了曹操日后争霸天下的重要力量。曹操还将捷报传到长安,朝廷为了嘉奖他的战功,加曹操为灭寇将军,兖州牧,封关内侯。

    曹刘在南平阳大破黄巾后,关羽主动请缨,领军一路追赶管亥。

    曹操深知刘备的心思:刘备素有大志,此次追击黄巾,必是想扩充自己的实力,不过这对我曹操而言,暂时也并无大碍,只要他能尽快平定黄巾,稳定局势即可。

    于是,曹操只是要求关羽尽快完成任务,便不再多言。

    关羽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在青兖交接的高平追上了黄巾军。

    此时的关羽,已经收降了三十余万黄巾军,他派出数千人马,小心翼翼地押着这些降兵前往青州。

    而他自己身边,剩下能战之兵不足两万。不过,此时的黄巾军也已元气大伤,只剩约四十万左右,且个个都是惊弓之鸟,饥肠辘辘。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绝望,衣衫褴褛,步伐踉跄,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们吹倒。

    关羽的军营里,气氛紧张而压抑。由于是临时驻地,尚未安营扎寨,关羽让一众亲卫守住四面。

    太史慈来到关羽身边,神色关切地问道:“黄巾马上就要进入青州了,不知将军有何布置?”

    关羽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具体是往北赶,再设法逼到平原、济南。那时主公的伏兵就会将,原本惊慌失措的黄巾贼迫降。”

    太史慈点了点头,眼中透露出对关羽的信任与敬佩。

    管亥这边,看着身后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黄巾军,心中一片凄苦。

    回想起前几天,他还统帅着百余万黄巾,官军闻风丧胆,不成想南平阳一败涂地,数十万人马被几万官军追得狼狈不堪。

    他不是没想过反击,两天前,他还有60万左右人马,试图组织反击,却被关羽一击击破。他清楚地知道,南平阳一战,他的部下已经彻底丧胆,再无往日的斗志。

    加上粮草全部丢失,这几天除了沿路几个村庄,基本一无所得。那些豪杰富户,要么躲进坚固的城池,要么修建乌堡自保,在关羽的紧追不舍下,根本没时间攻打。

    这一群数十万之众的黄巾军,在逃亡途中,如同蝗虫过境一般,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沿途几个村庄,不管是粮食、牲畜,还是衣物、农具,他们一概不放过。村民们稍有抵抗,便会遭到格杀勿论。一时间,村庄里哭声震天,百姓们对他们既恐惧又痛恨,纷纷逃离家园,躲进深山之中。

    济南府衙里,刘备正仔细地看着关羽差人送来的密报。他坐在宽敞的大堂之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身上,却无法驱散他脸上的凝重之色。

    他的目光在密报上缓缓移动,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看完后,他将密报传给了张飞、陈登、王修等人。

    “这么看来,再有几天,管亥的黄巾就要进入我们青州了,我们也要做些准备。”

    刘备神色严峻地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沉稳与坚定。

    “二哥他们不知能否将黄巾贼逼到济南来?否则我等做的一切岂不白费。”张飞心急如焚,大声说道。

    他的脸庞涨得通红,犹如熟透的番茄,双手不停地挥舞着,仿佛要将心中的焦虑都挥散出去。

    “元龙有何见解?”刘备向陈登问道。

    说起陈登,不得不回溯到一月前。那时,糜竺怀着满腔的热忱与期待,北上而来,还带来了自己的好友陈登。

    糜竺早已下定决心,全力支持刘备,此次更是直接拜刘备为主公。

    刘备大喜过望,迫不及待地将这次曹操借兵和结盟之事说给糜竺,同时也坦诚地说出自己想要谋求黄巾的想法,询问他有什么良策。

    糜竺见刘备对自己这般信任有加,当下便不再迟疑,赶忙向刘备举荐道:“主公啊,此番我前往北方,特意带回了我的挚友陈登陈元龙。此人之才华,丝毫不逊色于汉初时期的张陈二位名臣呐!主公您若有志平定天下,那万万不可错过这样的贤才呀!”

    刘备闻听此言,不禁大吃一惊,双眸之中瞬间掠过一抹惊喜交加且迫不及待的神色,连忙追问道:“竟有如此大才?子仲你为何不早些将其荐举于我呢?不知此人此刻身在何处?我即刻派人前去相请。”

    只见糜竺微微一笑,从容答道:“呵呵呵,主公切莫心急。元龙如今就在大殿之外候着呢。”

    刘备一听这话,哪还坐得住?当即高声呼喊道:“来人呐!速速有请陈登先生进殿!”这些年在外闯荡奔波的种种经历,早已令刘备深切体会到自身身旁谋士稀缺所带来的掣肘之感。尤其是自见过陈宫以后,这种感受更是变得愈发强烈起来。虽说王修等人确实具备治理民众的才能,然而若是想要在这乱世之中角逐称雄、问鼎天下,那么就急需如同陈平、张良那般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谋之士来辅佐自己才行啊!

    在这一方面,刘备心中很清楚,无论是自己还是同窗好友公孙瓒,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就在此刻,当得知有这般惊世之才时,他内心的急切之情瞬间被点燃,犹如烈火燎原一般无法遏制。

    只见他毫不犹豫地开口说道:“不必了,子仲(糜竺)快随我一同前去迎接!”话音未落,他已然伸手紧紧拉住糜竺,脚下步伐如风,迅速朝着门外奔去。

    匆忙之间,刘备仍未忘记注重自身形象。他抬起手来,轻轻梳理了一番那稍显杂乱的发冠,使其重新恢复整齐;接着又低下头去,仔细掸掉衣袍上那些其实并不存在的灰尘,仿佛要以最完美的姿态出现在贵客面前。此时此刻,他脸上的神情充满了殷切的期待以及无比的郑重其事。

    来到刘备的厅外,陈登早已在此等候多时。远远望去,只见他身形高挑而修长,面容清俊秀美,尤其是那双眼睛,深邃而明亮,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其中不时流露出一丝聪慧和睿智的光芒。

    正当糜竺准备开口向刘备介绍陈登时,却见刘备心急如焚,根本顾不上等待他人言语。

    他三步并作两步赶到近前,然后稳稳地停下脚步。紧接着,他身体微微前倾,将双手交叠于胸前,恭恭敬敬地向着陈登深深一揖,口中朗声说道:“涿郡刘备拜见先生!”其态度之谦逊、礼数之周全,令人不禁为之侧目。

    “刘使君,这……”陈登与糜竺都一愣,要知道现在刘备可是大破黄巾,被天子承认的皇亲贵族,还是青州刺史。

    而陈登现在还只是一个闻名乡里的才俊,说白了就是一介布衣。

    “呵呵,备听闻子仲介绍先生之才,又闻先生到来,喜不自禁还请见谅。”刘备笑道,他的笑容真诚而亲切,让人如沐春风。

    “登先前听闻使君求贤如渴,今日得见名副其实也。”陈登感叹道。

    “呵呵,先生过讲,里边请。””刘备说道,侧身相让,手臂前伸,做出邀请的姿势,举止间尽显礼贤下士之风。

    “请。”陈登还礼,与刘备一起走进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