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51章 讨董联军散,群雄谋局起

第51章 讨董联军散,群雄谋局起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倒行逆施,引得天下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讨董联军。

    这一日,联军营帐之中,气氛凝重。袁术满脸急切,站起身来,双手猛地一拍桌案,大声说道:“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诸公当整顿军马,一战而下!”他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袁绍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头,抬手摆了摆,缓缓说道:“公路且安。我军与董贼会战数月,损失惨重。现虎牢至函谷千里之地,荒无人烟,粮草周济困难,士兵疲惫不堪,实在无力再战啊。”袁绍身为联军盟主,此刻也是一脸的疲惫与无奈。他深知,继续进攻,胜负难料,且己方损失巨大,实在难以支撑。

    袁术一听,心中顿时火起,瞪大了眼睛,指着袁绍说道:“我等兴兵讨贼,尚未全功,怎可半途而废?如今正是关键时刻,怎能因些许困难就退缩不前?”袁术一心想着建功立业,掌控朝廷,对袁绍的退缩极为不满。

    这时,陶谦也开口了,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诸兵疲困,进恐无益。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士兵的死活和军队的实际情况。”陶谦为人忠厚老实,他不愿看到士兵们再去白白送死。

    “我等来此是为公义,何来私益?”袁术梗着脖子,大声反驳道。他试图用公义来压制众人,让大家继续进攻。

    “会战半载,我等钱粮运送千里,早已不足。现在又要运送千里,未战先败不远也。”公孙瓒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他深知,战争不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粮草物资的比拼。没有充足的粮草,军队根本无法持续作战。

    “这……”袁术一时语塞,他本想一举攻灭董卓,这样他和袁绍就可以凭功控制朝廷内外。可诸侯们都不肯再进,就连袁绍这时也不想再进,这让他气愤异常。“竖子不可与谋!”袁术狠狠地骂了一句,转身大步走出帅帐。

    一出帅帐,袁术看着营中士兵们忙碌收拾行装准备撤军的景象,又想起董卓之乱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心中一阵酸涩。抬眼望去,远方村落烟火寥寥,田野荒芜,他不禁长叹一声,喃喃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话恰好被路过的韩馥手下沮授听到,沮授心中大为惊叹,能道出这般感慨之人,定非等闲。他不禁停下脚步,仔细打量起袁术。只见袁术身形魁梧,虽面带怒容,但眼眸中透着一股坚毅与不甘,举手投足间有着上位者的威严。

    韩馥见沮授停步,便介绍道:“此乃袁公路,袁公也。”袁术听闻,看向沮授,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问道:“你是何人?”韩馥忙又介绍:“这是我麾下沮授,智谋过人,平日里对天下局势颇有见解。”

    袁术一听,眼中顿时大放光彩,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快步上前拉住沮授的手,热情地说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竟在此相遇,实乃袁术之幸!刚才那番话被先生听到,先生想必能懂我心中的抱负与无奈。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受苦,我一心想平定乱世,还百姓太平,正缺先生这样的贤才相助啊!”

    沮授感受到袁术的热情,心中对袁术的好感也不禁增添几分。眼前的袁术,不似其他诸侯只知争权夺利,还能心怀百姓,这份胸怀令他动容。他微微拱手,恭敬地说道:“袁公心怀天下,令沮授钦佩。今日得闻袁公感慨,便知袁公非寻常之人。”

    袁术拉着沮授便往自己营帐走去,把韩馥一人丢在一旁,一边走一边说:“先生既有才学,又如此懂我,且去我营帐一叙,咱们好好聊聊这天下局势。”韩馥看着走远二人无奈苦笑摇摇头。

    到了营帐,恰好戏志才也在。袁术笑着对戏志才说:“志才,今日可真是大喜啊!我竟遇到了沮授先生,先生智谋超群,我们相见恨晚!”戏志才起身拱手,向沮授表示欢迎:“久仰沮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三人落座后,袁术率先开口:“如今讨董联军即将分崩离析,董卓未灭,天下依旧大乱。二位先生认为,我当如何在这乱世之中谋求出路?”

    沮授轻抚胡须,思索片刻后说道:“袁公,如今诸侯割据,各怀心思。我们当务之急是积蓄力量,稳固根基。可先占据富庶之地,发展农桑,招募贤才,训练精兵。待实力雄厚之时,再图进取。”

    戏志才微微点头,补充道:“沮先生所言极是。除此之外,还需注重外交谋略。如今诸侯之间矛盾重重,我们可利用这些矛盾,联合盟友,孤立敌人,逐步扩大势力范围。”

    袁术听得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二位先生所言,令我茅塞顿开。只是这占据富庶之地,以何处为最佳呢?”

    沮授分析道:“江东之地,沃野千里,民富兵强,且有长江天险可守。若能占据江东,进可攻,退可守,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戏志才却有不同看法:“江东虽好,但孙坚已在那里经营多年,根基深厚。依我之见,淮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且粮草丰足。我们可先图淮南,再徐图其他。”

    袁术听着两人的分析,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说道:“二位先生的建议都有道理。淮南与江东,皆为我所向往之地。只是无论选择何处,都需面对诸多挑战。”

    沮授说道:“袁公不必忧虑。只要我们广纳贤才,善待百姓,军队上下一心,定能克服重重困难。”

    三人就各种军政要事、天下局势畅聊许久,营帐中烛火摇曳,茶香萦绕。

    待一番长谈结束,袁术突然站起身来,神情变得格外庄重严肃。他整了整衣冠,缓缓走到沮授面前,双手抱拳,深深地鞠了一躬。

    “沮先生,”袁术抬起头,目光诚挚地看着沮授,“今日与先生一番交谈,我袁术深感先生大才。如今天下大乱,苍生蒙难,我一心想要平定四方,还百姓太平,复兴汉室。但我深知,仅凭我一人之力,断难成事。先生智谋卓绝,对天下局势见解独到,实乃我梦寐以求的贤才。我在此郑重地恳请先生,能够留在我身边,助我一臂之力。日后,无论大事小情,还望先生不吝赐教,我袁术必当言听计从。”

    说着,袁术又向沮授行了一礼,久久没有起身。

    沮授被袁术的举动深深打动,他连忙起身扶起袁术,说道:“袁公如此厚爱,如此诚意,沮授岂敢推辞。愿为袁公效犬马之劳,共图大业!”

    袁术大喜,拉着沮授的手,激动地说道:“有先生相助,实乃我袁术之福,也是天下百姓之福!”

    随后,沮授表示:“我还有一好友田丰,此人智谋不在我之下,若能得他相助,大事可图。”袁术忙道:“先生快修书一封,我也附上书信,派人速去巨鹿邀请田丰。”

    这边袁术忙着招揽人才,那边孙坚和曹操二人先到洛阳。洛阳城一片破败,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断壁残垣和满目疮痍。孙坚和曹操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们派人扫除宫殿瓦砾,凡是董卓所掘的陵寝,都尽皆掩闭。

    这日,孙坚部众匆匆来报:“将军,在殿南井中打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身着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孙坚听后,心中一动,急忙赶去查看。他来到井边,只见那妇人的尸体被打捞上来,面色如生,仿佛只是沉睡一般。孙坚上前,取下锦囊,见里面有一个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他命人砸开金锁,打开小匣,里面赫然是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面有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看着这玉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急忙找来鲁肃、程普等人询问。鲁肃走上前,仔细端详着玉玺,然后说道:“这应该就是传国玉玺和氏璧。肃闻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第二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原来在这。”鲁肃学识渊博,对这传国玉玺的来历了如指掌。

    孙坚闻之大喜,问道:“现在如何处理此物?”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贪婪和期待。

    “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程普答道。他认为这是上天赐予孙坚的机会,劝孙坚好好把握。

    孙坚大喜,望向鲁肃。鲁肃见此,沉思片刻,说道:“主公现在实力不足,如果被袁绍等人得知,是福非祸。”鲁肃深知,这传国玉玺虽好,但在如今的局势下,却可能成为孙坚的催命符。

    “难道交给袁绍等人?”孙坚不舍地问道。他实在不愿意将这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玉玺拱手让人。

    “此乃天意岂可轻弃。”鲁肃答道,“可令人封锁消息,急令斩杀知晓此事士卒以免外露,即刻回江东,以图后事。”鲁肃为孙坚出谋划策,希望他能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孙坚从其言。第二日,他辞别袁绍,带着军队赶往江东。他深知,这一路必定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为了保住传国玉玺,为了自己的未来,他必须冒险一试。

    不多久,各诸侯纷纷离去,洛阳为之一空。曾经热闹非凡的洛阳城,如今只剩下一片死寂。这场讨董联军的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只是乱世的开始,各方势力在这片土地上继续角逐,为了权力、为了地盘、为了各自的野心,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争斗。

    孙坚带着传国玉玺,日夜兼程,赶回江东。一路上,他小心翼翼,生怕消息走漏。他深知,一旦被袁绍等人得知自己得到了传国玉玺,必定会引来杀身之祸。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孙坚得到传国玉玺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袁绍得知后,心中大怒。他觉得孙坚太不把自己这个盟主放在眼里,竟敢私吞传国玉玺。于是,他派人给孙坚送去一封书信,言辞激烈地要求孙坚交出传国玉玺。

    孙坚收到书信后,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袁绍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但他又实在舍不得交出传国玉玺。于是,他召集鲁肃、程普等人商议对策。

    鲁肃说道:“主公,袁绍此番来势汹汹,我们不可硬拼。如今之计,只能先稳住袁绍,再作打算。”

    程普也点头道:“鲁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可以先回书信,说传国玉玺并不在我们手中,是有人故意造谣。等我们在江东站稳脚跟,再想办法应对。”

    孙坚无奈之下,只好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他回了一封书信给袁绍,坚决否认自己得到了传国玉玺。袁绍收到书信后,自然是不信,奈何孙坚在江东也无可奈何。

    与此同时,袁术这边,派去邀请田丰的人快马加鞭朝着巨鹿奔去,他满心期待着田丰的到来,幻想在沮授、田丰等人的辅佐下,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在这乱世之中,真正做出一番大事业,让百姓不再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