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34章 袁术入洛阳,灵帝谋制衡

第34章 袁术入洛阳,灵帝谋制衡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的盛夏,洛阳城仿佛被放进了巨大的蒸笼,酷热难耐。烈日高悬,毫无遮拦地炙烤着大地,城中的石板路被晒得滚烫,鞋底踩上去都能感觉到微微发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闷热气息,仿佛连呼吸都带着滚烫的温度。街边的树木像是被抽干了水分,树叶打着卷,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偶尔有一丝微风拂过,也难以带来丝毫凉意。行人寥寥无几,偶尔有几个也是脚步匆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急于寻找一处阴凉之地躲避这酷热,街边的店铺大多半掩着门,店主们也都慵懒地坐在店内,期盼着这恼人的酷热能早日退去。

    袁术率领着两万精兵,在这样的酷热中抵达了洛阳城外。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洛阳城高大巍峨的城墙,心中感慨万千。这座承载着大汉王朝荣耀与兴衰的都城,如今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朱红色的城墙历经岁月的侵蚀,虽依旧高大雄伟,却也难掩沧桑。城门处,士兵们手持长枪,神情倦怠地值守着,往来的百姓们神色匆匆,脸上带着对生活的忧虑。而自己即将踏入这片权力的漩涡,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袁术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未知的忐忑。

    进城之后,袁术没有丝毫耽搁,立刻进宫面见灵帝。他身着崭新的官服,官服上绣着精致的花纹,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腰佩长剑,剑柄上镶嵌的宝石散发着冷冽的光芒。他迈着沉稳的步伐,在太监的引领下,穿过一道道宫门。每一道宫门都高大厚重,上面的铜钉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沿途的宫殿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皇家的威严与奢华。他的目光扫视着周围的一切,心中暗自感叹皇宫的威严与奢华,同时也在思索着即将到来的会面。

    终于,他来到了灵帝的面前。此时的灵帝,虽然经过太医的悉心调养,身体状况稍有好转,但依旧面色苍白,形容憔悴。他靠在龙椅上,龙椅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纹,彰显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可灵帝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疲惫和忧虑,深陷的眼窝和苍白的嘴唇,都在诉说着他身体的虚弱。

    袁术恭敬地行了大礼,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说道:“臣袁术,奉陛下旨意,特来进京复命。”

    灵帝看着袁术,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微微抬起手,示意袁术起身,说道:“袁爱卿,你能及时赶来,朕心甚慰。如今汉室面临诸多困境,内有宦官与外戚争权,外有黄巾余孽未平,民生凋敝,朕希望你能不负朕的重托,协助朕稳定朝局。”

    袁术连忙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臣愿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的知遇之恩。”

    随后,灵帝又与袁术商讨了一些军政要事,从各地的军事布防,到朝堂上的权力制衡,再到民生的安抚。袁术的回答条理清晰,见解独到,他分析着当前局势,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加强对地方豪强的管控,选拔贤能之士治理地方,以及合理调配军队资源等,让灵帝对他更加满意。灵帝不住地点头,眼中的忧虑似乎也减轻了几分。

    从皇宫出来后,袁术便开始着手整合南北军。南北军作为京城的重要军事力量,一直以来都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如今,袁术肩负着灵帝的重托,要将这五万军队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袁术首先对南北军的将领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他乔装打扮,混入军营,与士兵们交谈,观察将领们的治军方式和带兵风格。他发现,在南北军中有两位将领,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威望,他们便是张辽和高顺。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他身材魁梧,身形挺拔如松,面容刚毅,轮廓分明的脸上透着一股坚毅之气,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出坚定和果敢,仿佛能看穿一切困难。他自幼习武,精通骑射,在战场上勇猛无畏,屡立战功,士兵们对他既敬畏又钦佩。高顺,同样武艺高强,身姿矫健,而且为人正直,治军严谨。他所率领的部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战斗力极强,在军中素有威望,士兵们都以成为他麾下的一员为荣。

    袁术深知这两人能力出众,若能将这两人收入麾下,对于自己掌控南北军将起到极大的帮助。于是,他亲自前往军营,找到了张辽和高顺。

    在军营中,袁术见到了张辽和高顺。营帐内,简陋的桌椅摆放整齐,墙上挂着一幅幅行军地图。袁术开门见山地说道:“二位将军,我袁术久闻你们的大名。如今洛阳形势复杂,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承蒙陛下信任,命我整合南北两军,我初来洛阳,对南北两军中事宜不熟。但我深知,要想重振汉室,离不开像二位这样的英雄豪杰。我希望二位能够加入我的阵营,我们一起为陛下效力,匡扶汉室,平定天下,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张辽和高顺对视一眼,他们早就听闻袁术的大名,也知道他如今深得灵帝宠信,手握大权。他们看到袁术眼神中的真诚和坚定,心中也在权衡着利弊。经过一番思考,他们决定追随袁术。

    张辽单膝跪地,右手握拳,放在左胸口,说道:“袁将军,我张辽愿效犬马之劳。愿在将军麾下,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高顺也跟着跪地,声音沉稳有力地说道:“我高顺,愿听从将军调遣。此生定当为将军的大业,赴汤蹈火。”

    袁术大喜,连忙将二人扶起,双手分别握住他们的手,用力地摇了摇,说道:“有二位将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从此,我们便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一起为了汉室的复兴而努力。”

    此后,在张辽和高顺的协助下,袁术对南北军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改革。他亲自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每天天还未亮,就带领士兵们进行操练。他淘汰了一些年老体弱、战斗力低下的士兵,这些士兵有的因伤病无法再适应高强度的训练,有的则缺乏战斗意志。同时,他选拔了一批年轻力壮、勇猛善战的新兵,这些新兵来自各地,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他加强了军事训练,不仅有常规的体能训练、兵器操练,还增加了战术演练,模拟各种战场场景,让士兵们熟悉不同的战斗环境。他制定了严格的军纪,对于违反军纪的行为,绝不姑息,无论是谁,只要触犯军纪,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他的努力下,南北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士兵们的士气高涨,整个军营都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与此同时,何进也密切关注着袁术的一举一动。他坐在宽敞的府邸大厅中,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脸上阴云密布。他深知,袁术的到来,对自己的权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拉拢袁术,削弱他与灵帝的联盟,何进多次派人邀请袁术赴宴,并送上了丰厚的礼物,有珍贵的珠宝、精美的丝绸,还有罕见的古玩。

    在一次宴会上,大厅内灯火辉煌,摆满了珍馐美馔。何进满脸笑容地对袁术说道:“袁将军,你我同为朝廷重臣,理当携手共进,为汉室江山效力。如今你初来洛阳,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我何进定当全力相助。”

    袁术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礼貌的疏离,说道:“多谢大将军美意。只是我袁术深受陛下厚恩,如今只想着如何为陛下分忧,其他的事情,暂时还无暇顾及。陛下的信任是我前进的动力,我唯有一心为朝廷效力,才能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何进碰了一鼻子灰,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又多次派人劝说袁术,试图说服他站到自己这一边。他派出的使者言辞恳切,许下了诸多好处,可袁术每次都听取戏志才的意见,对何进的拉拢不予理睬。

    戏志才对袁术说道:“主公,陛下现在身体日趋消瘦,立储一事上与何进相左,何进如今势力庞大,党羽众多,他拉拢您,不过是想利用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兵权,而你恰恰又是陛下用来牵制何进的关键人物。一旦和何进合作,您将立马失去作用,甚至可能成为他们权力争斗的牺牲品。如今陛下对您信任有加,我们应该紧紧依靠陛下,与何进保持距离。何进的野心昭然若揭,他绝不会轻易放弃对权力的争夺,我们必须小心应对。”

    袁术深以为然,于是继续按照戏志才的建议行事。

    灵帝得知袁术拒绝了何进的拉拢,对他更加满意。他在御书房中,对身边的太监感慨道:“袁爱卿果然忠心耿耿,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他认为袁术是一个忠诚可靠的臣子,值得自己托付重任。而何进则对袁术更加愤恨,他在府邸中大发雷霆,将桌上的茶具全部扫落在地,他觉得袁术不识好歹,竟敢拒绝自己的拉拢。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机会给袁术一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

    中平五年八月,酷热依旧笼罩着洛阳城。灵帝为了进一步削弱何进的权力,加强自己的统治,决定设立西园八校尉。他在朝堂上,神色威严地宣布了这一决定。他任命蹇硕为上军校尉,蹇硕身形高大,眼神犀利,在宫中多年,深得灵帝信任;袁绍为中军校尉,袁绍出身名门,家族在朝中势力庞大,自身也颇具威望;曹操为典军校尉,曹操智谋过人,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蹇硕总管各军事务。

    西园八校尉的设立,无疑是对何进的一次沉重打击。何进手握重兵,一直以来都是朝堂上的一股强大势力。他的府邸每天都有众多官员拜访,门庭若市,他在朝中的影响力极大。如今,灵帝通过设立西园八校尉,将一部分军权从何进手中夺走,使得何进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面对灵帝的步步紧逼,何进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心中思索着应对之策。他深知,如果继续与灵帝对抗下去,自己很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的家族虽然势力庞大,但灵帝毕竟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于是,他不得不暂时放弃对付袁术,转而集中精力应对灵帝的挑战。他开始拉拢朝中一些对灵帝不满的大臣,试图形成一股新的势力,与灵帝抗衡。

    在这段时间里,袁术则继续在洛阳城中巩固自己的势力。他与戏志才、程昱等谋士密切商议,在宽敞的书房中,摆满了各种书籍和地图,他们围坐在一起,分析着当前的局势。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策略,比如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南北军的掌控,如何在朝堂上争取更多大臣的支持,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他积极拉拢朝中的一些大臣,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府邸做客,与他们畅谈天下局势,展示自己的抱负和能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南北军的掌控,定期到军营中巡视,与士兵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确保这支军队能够完全听从自己的指挥。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阳城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宦官与外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双方明争暗斗不断。朝堂上,大臣们分成了不同的派别,互相攻击,局势混乱不堪。各方势力都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在这场权力的争斗中一决高下。而袁术,作为这场争斗中的重要角色,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将对未来的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一个闷热的夜晚,袁术独自一人在府邸的花园中踱步。月光洒在他的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花园中,花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偶尔传来几声虫鸣。他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自己已经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应对每一个局面,才能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取得最终的胜利。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此时,戏志才走了过来,打破了沉默。他对袁术说道:“主公,如今局势虽然复杂,但我们也并非没有机会。陛下对您的信任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而且,我们手中掌握着南北军,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时机,团结各方力量,定能成就一番大业。我们可以继续拉拢朝中的中立势力,扩大我们的阵营,同时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联系,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袁术转过头,看着戏志才,坚定地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我袁术既然已经踏上了这条路,就绝不会退缩。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要勇往直前。我袁家四世三公,深受汉室厚恩,如今正是我报效朝廷的时候。我要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重振袁家的辉煌,也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两人又商议了许久,制定了一些应对当前局势的策略。他们讨论了如何应对何进可能的反击,如何在朝堂上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如何利用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直到夜深人静,戏志才才告辞离去。

    袁术望着戏志才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在戏志才等谋士的辅佐下,加上自己对历史的认知,一定能够在这个乱世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洛阳城,这座充满了权谋和争斗的都城,也将见证他的崛起与辉煌。

    日子一天天过去,洛阳城依旧沉浸在酷热和压抑的氛围之中。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却隐藏着汹涌的暗流。各方势力都在等待着一个时机,一个能够改变天下格局的时机。而袁术,也在默默地积蓄着力量,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一切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