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60章 刘备平原聚贤 众人齐心御敌

第60章 刘备平原聚贤 众人齐心御敌

    东汉末年,乾坤震荡,董卓倒行逆施,朝堂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此等乱象,激起各路诸侯义愤,纷纷举兵讨伐。刘备与公孙瓒并肩作战,投身这场匡扶正义的战争。待硝烟稍歇,公孙瓒顾念同窗情谊,向朝廷上表,举荐刘备出任平原郡守。刘备遂带着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以及挚友简雍,奔赴平原,欲在此施展抱负,造福一方。

    初至平原,刘备便一头扎进治理事务中。他以身作则,严守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短短一月,其仁德之名便传遍乡里,百姓们深受感动,原本动荡的平原郡也逐渐恢复安宁,呈现出一片祥和之景。

    然而,乱世的平静总是短暂的。各地黄巾军再度揭竿而起,那黄巾军身着简陋却带着决绝的衣衫,手持各式各样参差不齐的武器,有锈迹斑斑的长刀,也有粗糙打造的棍棒,他们呼喊着口号,成群结队地在各地流窜。所到之处,村庄被洗劫,农田被践踏,百姓们拖家带口四处逃亡,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一片凄惨景象。战火似有重燃之势,平原郡周边的郡县已然陷入混乱,难民不断涌入。

    刘备敏锐察觉到局势的严峻,果断下令,让关羽招募一万新兵,增强防御力量;同时,张飞统领原有的两千兵马,再招募三千,使麾下兵力扩充至五千。如此一来,刘备麾下拥有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军队。尽管兵力不算雄厚,但在刘备看来,凭借这支部队,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兵马筹备妥当,粮草却成了棘手难题。刘备深知,战争一旦爆发,粮草便是军队的命脉。于是,他将简雍唤至跟前,神色凝重地说道:“宪和,你一路奔波,着实辛苦。当下我军虽有些许钱财,可粮草储备不足。我打算派你前往徐州,除留下必要的钱财,其余全部用于购粮。如今平原郡地广人稀,我欲效仿袁术之策,招募流民屯田,你觉得如何?”

    简雍拱手应道:“愿为主公效力!主公英明,此计甚妙。这屯田之策,既能解决粮草问题,又能安顿流民,实乃一举两得。雍这就去准备,定不负主公所托。”说罢,行礼退下。

    可没过多久,简雍又匆匆折返。刘备见状,面露诧异之色,问道:“宪和,你去而复返,所为何事?”

    简雍神色恭敬,上前一步说道:“主公,雍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昔日高祖在洛阳南宫设宴,问列侯诸将:‘吾所以得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答后,高祖是如何回应的?”

    刘备微微一笑,说道:“呵呵,宪和这是考我呢。我平生最钦佩高祖,此事岂会不知?高祖答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简雍听后,点头称赞:“主公果然博闻强识。只是如今主公坐拥平原,诸事皆亲力亲为。然人力有时而尽,术业各有专攻。主公这般操劳,莫非是要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刘备闻言,心头一震,大惊失色,赶忙起身对简雍行礼道:“若非宪和提醒,我险些铸成大错。不知宪和有何良策、可举荐何人?”

    简雍见刘备虚心求教,心中欣慰,说道:“主公初来青州,或许还不知青州有两位贤才。”

    “何为二贤?”刘备急切问道,眼中满是期待。

    “一人乃孙乾,字公佑,是大儒郑玄公的弟子,才学出众,擅长外交与谋略;一人乃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人,为人正直,治理地方颇有心得。此二人皆有大才,主公若能将他们招致麾下,必能如虎添翼。”

    刘备大喜,当即派人在郡中四处寻访。得知二人皆在北海后,立刻派遣使者,带着厚礼前去聘请。

    数日后,孙乾与王修来到刘备的府邸。刘备亲自出门迎接,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将二人迎进大堂,分宾主落座后,刘备率先开口:“久闻二位贤名,今日得见,实乃备之荣幸。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受苦,备虽才疏学浅,却也有心匡扶汉室,拯救万民。只是初到平原,诸多事务繁杂,还望二位不吝赐教。尤其如今黄巾军又起,势头汹汹,周边郡县深受其扰,平原郡也岌岌可危,不知二位有何高见?”

    孙乾轻抚胡须,微微欠身说道:“主公心怀天下,仁德之名远扬,乾慕名已久。以乾之见,当下平原郡虽初定,但周边局势不稳,黄巾军随时可能来犯。他们四处劫掠,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因其人数众多,如蝗虫过境般难以彻底剿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军事防御,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严阵以待;另一方面也需稳固民心。”

    刘备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看着孙乾:“公佑所言极是,军事防御已在筹备之中,只是稳固民心一事,还望公佑详说。”

    孙乾接着说道:“民心所向,在于安居乐业。主公推行的屯田之策甚好,不过还需加大宣传,让更多流民知晓。可派遣官吏深入周边郡县,宣讲平原郡的惠民政策,吸引他们前来定居。百姓安定下来,便能为我们提供兵源与粮草,增强平原郡的实力,共同抵御黄巾军。”

    刘备听得频频点头,又将目光转向王修:“叔治,对于治理平原郡,抵御黄巾军,你有何高见?”

    王修坐直身子,神色认真地说道:“主公,修以为,治理地方,吏治为先。需选拔一批清正廉洁、有能力的官吏,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疾苦,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同时,要整顿治安,打击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让百姓信任我们。如今黄巾军作乱,百姓惶恐,我们若能提供安稳环境,他们自然会支持我们。再者,可组织地方乡勇,配合军队防御,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让黄巾军无机可乘。”

    刘备听后,不禁拍手称赞:“妙哉!叔治所言,正合我意。备定会广纳贤才,整顿吏治。只是这具体的实施,还需仰仗叔治多多费心。”

    王修拱手应道:“主公放心,修必当竭尽全力。”

    一番交谈后,刘备愈发觉得二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对治理平原郡、成就大业更添几分信心。

    交谈中,孙乾与王修又向刘备举荐一人:“主公,此地还有一位豪杰,乃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此人武艺高强,忠义无双,且颇具军事才能。”

    刘备听后,立刻派人携带亲笔书信前去聘请太史慈。不多时,太史慈来到刘备营帐。刘备见他身高七尺七寸,美须飘逸,猿臂修长,英气逼人,心中暗自赞叹。当即唤来关羽、张飞等人,与太史慈切磋武艺。

    只见太史慈手持长枪,枪尖闪烁寒光,动作行云流水,与关羽、张飞过招时,进退自如,丝毫不落下风。再看他弯弓搭箭,弦响箭出,箭法精准,正中靶心,令众人赞叹不已。刘备见此,当即拜太史慈为校尉,令其招募两千人马,拱卫平原。

    待众人退下,刘备单独留下太史慈,亲自为他斟了一杯酒,说道:“子义,今日与你切磋武艺,方知你身手非凡,实乃我军之幸。如今这乱世,黄巾军四处为祸,百姓苦不堪言,平原郡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我欲在此地保境安民,成就一番大业,不知子义可有什么想法?”

    太史慈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抱拳道:“蒙主公错爱,慈一介武夫,能得主公如此看重,愿肝脑涂地。以慈之见,黄巾军虽众,但多为乌合之众,只要我们训练有素,指挥得当,定能将其击退。慈定当用心操练新兵,为平原郡筑牢防线。”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子义所言极是。我知你忠义无双,且有勇有谋。这两千人马就交给你,日后若有什么需求,只管开口,我必全力支持。咱们齐心协力,让这平原郡成为百姓的乐土,也为匡扶汉室添一份力。”

    太史慈单膝跪地,激动地说:“主公如此信任,慈必不辱使命。愿追随主公,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刘备将太史慈扶起,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至此,刘备麾下人才济济,粮草筹备之事也在简雍的精心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刘备深知,在这乱世之中立足,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更需有贤才的辅佐。而此时的他,正朝着这个目标坚实迈进。

    在人才齐聚之后,刘备开始全面推行他的屯田之策。他派出孙乾和王修,前往各地安抚流民,宣传屯田的好处。孙乾凭借大儒弟子的身份,言辞恳切地向流民们讲述在平原郡屯田的安稳生活,描绘未来的美好愿景;王修则亲自深入流民之中,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两人的努力下,许多流民纷纷响应,扶老携幼来到平原郡定居。

    刘备亲自规划屯田区域,将肥沃的土地划分出来,分配给流民们耕种。他还让关羽、张飞等人组织士兵,帮助流民开垦荒地,修建水利设施。在这个过程中,关羽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合理安排士兵的工作,使得屯田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张飞虽然性格急躁,但在刘备的耐心教导下,也努力克制自己,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为屯田事业贡献力量。

    随着屯田工作的推进,平原郡的田野上逐渐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百姓们辛勤劳作,士兵们也在训练之余积极参与,整个平原郡都沉浸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刘备时常亲自到田间地头巡视,关心百姓的生活,询问他们在屯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百姓们看到刘备如此亲民,对他的爱戴之情愈发深厚,纷纷传颂他的仁德之名。

    而在军事方面,太史慈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他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军事才能,很快就招募到了两千精兵。他亲自训练这些士兵,传授他们武艺和战斗技巧,从基本的队列训练到实战演练,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在他的严格训练下,这两千士兵成为了一支精锐之师,时刻保卫着平原郡的安全,让刘备得以安心治理地方,发展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