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被赶出家门后,我靠打猎赚十个亿 > 第四十八章 学种地

第四十八章 学种地

    吃完晚饭,唐安躺在床上,想着溪水村的发展计划。

    要想让溪水村富起来,光靠种药材和农家乐不够,还得把特色产品推广出去。

    七十年代,山货可是好东西,城里人有钱都买不到新鲜的。

    他琢磨着,与其种地,不如带领村民们种草药和菌类。

    这玩意儿利润高,还能长期发展。

    第二天一早,唐安就去了后山。

    山上空气清新,各种菌子从落叶下钻出来。

    他仔细观察了菌子的生长环境,心里有数了。

    下山后,唐安去了王大爷家。

    王大爷正抽着旱烟,见唐安来了,招呼他坐下。

    “王大爷,我琢磨着,咱们村可以种草药和菌类。”

    唐安直接说。

    “这玩意儿现在城里紧俏,咱们种好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唐安喝了口王大爷递过来的茶水,接着说。

    “王大爷,我昨天在后山转悠了一圈,发现咱们这山上适合种不少好东西,尤其是草药和菌类。”

    王大爷吧嗒了一口旱烟,吐出一口烟圈,问道。

    “安子,你说的这草药和菌类,能卖上价吗?咱们村里人可都没种过这玩意儿。”

    “能,肯定能!”

    “现在城里人就认这个,山货在城里可是抢手货,有钱都买不着新鲜的。咱们要是种好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王大爷有些犹豫:“可这草药和菌类,咱们也不懂怎么种啊?”

    唐安胸有成竹地笑了笑。

    “王大爷,这您就放心吧!我昨天在山上仔细观察过了,也琢磨出了一些门道。菌类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咱们可以选在背阴的山坡上种植,草药呢,种类不同,习性也不同,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

    “这些我都仔细考虑过了,等会儿咱们可以一起去山上看看,我具体跟您说说。”

    “那咱们种出来这么多东西,要怎么卖出去?”王大爷又问。

    唐安早有打算:“这个我也想好了,我们可以先联系县里的供销社,跟他们建立合作关系。”

    “等咱们的产量上来了,还可以考虑去市里,甚至更远的地方销售。当然,这都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先把基础打好最重要。”

    王大爷听得连连点头,手里的旱烟都忘了抽。

    “安子啊,你这脑子真是活络,比我这老骨头强多了!真是后生可畏啊!”

    王大爷感叹道。

    “王大爷,您过奖了,我就是想为村里做点事。”唐安谦虚地说。

    从王大爷家出来,唐安又去找村里的几个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成天在村里晃荡,啥正事也不干。

    唐安把他们叫到一起,开始给他们画大饼,说得天花乱坠。

    “兄弟们,跟着我干,保证让你们赚大钱!”

    唐安拍着胸脯保证,“到时候,你们想娶媳妇娶媳妇,想盖房子盖房子!”

    年轻人一听,眼睛都亮了,他们早就想出人头地。

    现在机会来了,肯定不能错过。

    “安子哥,你说吧,我们都听你的!”一个年轻人激动地说。

    “好!那咱们就一起干!”唐安豪迈地说。

    唐安带着年轻人上山,选地方种东西。

    他们一起开荒,累得够呛,硬是在山上开出了一片地。

    他们搭了个简易的棚子,用竹子和塑料布挡风挡雨。

    虽然简陋,但大家心里都挺有希望的。

    接下来的日子,唐安和年轻人一起学种地。

    他们去了县农业局,好说歹说,请来一个专家。

    专家姓李,戴个黑框眼镜,看着挺斯文。

    “李专家,您好!麻烦您跑一趟!”

    唐安热情地迎上去,握着李专家的手。

    “我们几个都是门外汉,种地还得靠您指点!”

    “应该的。”

    李专家笑着说,“国家鼓励发展农业,帮农民致富,我们应该做。”

    “李专家,我们这山上的地适合种什么草药和菌类?”一个年轻人赶紧问。

    李专家看看四周:“这土挺肥沃,气候也湿润,适合种喜阴的草药,比如黄精、玉竹、何首乌啥的。菌类,可以种香菇、木耳、平菇。”

    “这些怎么种?需要注意啥?”

    李专家耐心解释:“种草药,得选好品种,改良土壤,施肥。不同的草药,生长周期和习性不一样,得根据情况管理。菌类,要注意温度、湿度,还要通风遮阳。”

    大伙儿听得认真,生怕漏掉啥。

    他们拿出笔记本,记着李专家的讲解。

    “李专家,我们这简易种植棚行吗?”唐安指着竹棚问。

    李专家点点头:“可以,前期先这样,以后规模大了再建专业的。”

    “好了,今天就到这吧。”

    李专家看看时间,“我下次再来看看。”

    “李专家,辛苦了!我们送您下山。”

    唐安他们送李专家下山。

    送走专家,他们就开始忙活起来,按李专家说的,播种、浇水、施肥。

    沈建国一家看着唐安忙活,心里酸溜溜的,觉得他瞎折腾,迟早赔光。

    “哼,就他那两下子,还想带领村民致富?做梦去吧!”方素梅刻薄地说。

    “就是,我看他就是想出风头,到时候赔得连裤衩都没了,看他还有什么脸面在村里混!”沈明附和。

    沈建国阴着脸不说话,他嫉妒唐安,又不得不承认唐安比他强。

    时间飞快,到了收获季节。

    药材和菌类长势好,尤其是菌类,又大又肥,一看就是好东西。

    唐安他们把东西打包好,准备运到城里卖。

    “安子哥,这真能卖出去?”二狗子有点担心。

    “放心,我联系好买家了。”

    唐安胸有成竹地笑。

    他前世认识一个在城里开饭店的老板,对山货的需求量很大。

    这次他特意联系了这位老板,对方一听有新鲜的野生菌和药材,立马表示要全部收购。

    他们租了一辆破旧的卡车,把药材和菌类装得满满当当。

    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城里的饭店。

    饭店老板看到品质如此上乘的山货,喜出望外,当场就付了钱。

    看着手里厚厚的一沓大团结,几个年轻人激动得不行。

    “安子哥,我们发财了!”

    二狗子兴奋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