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有才要说的好事和沈照其实有点关系。
那天在招待所卖黄鳝的时候,沈照多嘴提醒了一句张大厨只是人家没听懂,反而是胡有才记心上了。两个人私底下商量了半天,觉得那话有些道理就决定向上反映。
其实上面来人到底吃什么真不是招待所能决定的,但要真出了问题这个责任就很难说。所以招待所主任行事向来小心,听了胡有才的话他赶紧找人打听了下要下来调研的领导到底是个什么行事风格。
当然了,什么都没打听到。只知道这人年纪不算大,是组织有名的少壮派。
所以那天上菜的时候,主任多留了个心眼。在上醉蟹之前,把响油鳝丝面先端到桌上。这道菜就是长三角地区的家常味道,对张大厨来说真不算太难。
面刚上的时候,领导还没说什么。县里负责这顿饭的同志却先皱起了眉头,直接找到招待所主任:“这怎么什么东西都往桌上放,村里人都不吃的黄鳝怎么能拿出来招待领导?”
主任赶忙解释:“这是沪市本帮菜,也不算上不得台面。”
“那也不行,说好的大青蟹呢?”
两个人正在外面说着呢,里面出来人递话了,领导想见一见做这道面的厨师。
后面的事就是听的张大厨的转述,领导夸他这菜做得地道,又问起当地人是不是也有吃黄鳝的习惯。
其实华国各省各地的饮食文化有差异更有相似,黄鳝是长江流域非常的常见的野生鱼类,自然是都吃的。只是在当地大家肚子里缺油水,这种东西没有猪肉受欢迎。
张大厨又说起那天沈照来县招待所帮村里人卖黄鳝的事,领导听后感慨万千。分产到户这几年,大家虽然可以吃饱饭但手上的活钱很少。售卖农副产品成了农民兄弟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地方领导应当给予支持。
第二天就传出消息,县里的水产公司就把黄鳝加入了可收购目录,价格要
只比市面上要便宜点。
“我们的黄鳝可以卖过去吗?”
“那是肯定的,你这边只管送过去。到时候就报我胡有才的名字,。”
这真是意外之喜,沈照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胡有才却是豪气地一摆手,“这事也算是因缘际会,这两天县上去打听了那天来的领导是出了名的能干人,最是讨厌铺张浪费不干实事。你的提醒也算是帮了我们的大忙。”
沈照笑笑,有些事她没法说得太明白。在上辈子的网络上这位领导的轶事有不少,是出了名的清廉能干。
“张贵树还说哪天请你去吃饭,他这次算是在领导面前露脸了。那道响油鳝丝面,谁都想点来尝尝。”
“这都是张大哥自己的本事,我可不能抢这份功劳。”
胡有才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这姑娘有见识又知进退以后只怕是有大造化的人,要提前搞好关系才是。
晚上回村沈照就去了顾家。
顾天朗出门去收黄鳝还没回家,顾婶娘见她过来拉她坐下吃饭,沈照推辞只说自己等晚点再过来。
顾家儿媳送她出去,回来就和丈夫抱怨:“你说咱爸是不是傻,有钱赚非得拉上外人。”这生意自己家又不是做不过来,再不行不是还有她娘家?
顾建新也觉得郁气,那天他就是提了嘴被老头子一顿好骂。就连儿子都说,阿照不干他也不干。不过后面他也回过了味,这事要真这么干了只怕这辈子都在村里抬不起头。
听妻子又在抱怨,没好气道:“有本事你自己去和你儿子说,你就看他应不应吧?”
这次出门顾建新没跟上,顾天朗本来还担心沈照会问,正想着该怎么解释,哪晓得人家提都没提。
牛车刚到村口,就看到路边蹲着两个人。顾天朗疑心这是遇上劫道的,赶忙把车上的柴刀握在手里。沈照也有点紧张,但他们两个人身上都没带多少钱真要抢也只有这车黄鳝。????????????????????????????????????????????????????????????????????????????????????????????????????????????????????????????????????????????????????????????????????????????????????????????????????????????????????????????????????????????????????????????????????????????????????????????????????????????????????????????????????????????????????????
两个人满心防备,那两人看到牛车马上跑了过来。
“朗哥,朗哥,你终于来了。”
熟悉的声音让顾天朗脸上的戒备瞬间化成尴尬,没好气道:“你们来干什么?不是说了你们要自己卖自己去县城就是了,我又不拦你们。”
来人不好意思的低头,声音呐呐:“我们都没去过,可以同你一道吗?”
顾天朗嗤笑:“杨二武,你自己听听这问的是人话吗?让我把你带进城抢自己的生意,你觉得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杨二武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厚道,但他也没办法。
贫穷早把他的廉耻心啃食得一干二净。
见他低头不语,顾天朗也不再和他啰嗦,继续赶着牛车上路。身后两兄弟对视一眼,一咬牙挑起担子快步跟了上来。
顾天朗埋头赶车什么话都没说,但没赶人走也不打算叫人上车。等到了县城,杨二武跑过来道谢。
顾天朗不耐烦:“这路又不是我开的,你爱走不走关我什么事?”
见沈照什么都不问,顾天朗还是把事情说了。
真要说起来,他也很矛盾。
他本来想加钱收购杨家兄弟手里的黄鳝,也不知道是谁告诉他们县里能卖上高价。本来说定了的买卖,说反悔就反悔了。他只当自己是好心被当驴肝肺,但又知道杨二武家里确实穷,想多挣些也是理所应当,就是没想到是这人居然这么没脸没皮还跑来要跟他同路。
想到上辈子的杨二武,沈照也不觉得奇怪。毕竟这人可是上桥村第一个万元户,全靠五分钱一块的发糕起家。后面听说是去了东北,还建过大商场,只可惜最后被强人夺了资产又遇上金融风暴从此一蹶不振。
这人也算一代传奇,自然不会和普通人那样安于现状。
两个人这次没有再去市场,而是直接去了水产公司。
因为上次同胡有才约定了时间,所以水产公司的人问清了两个人的身份就直接放行。
牛车引到仓库,自有人帮忙搬黄鳝下车。不多时,就有一个生得高大黝黑的汉子从里间走出来。
“你就是胡三说的那位沈同志?”
沈照猜这位口中说的胡三大概就是胡有才,果然就听他继续说道:“我姓黄,是这边的负责人。你们今天带的黄鳝我都收了,价钱嘛,比市面上便宜一毛钱。你看行不行?”
这有什么不行的,虽然便宜但能省不少功夫。
等过完秤,结了账又说起以后。
“省里给了不少份额过几天就分到各乡镇,你们要是有也能送来。一个月收你们万把斤黄鳝,问题不大。”
虽然那天胡有才就和沈照交过底,知道水产公司这边能有大生意,但怎么都想不到居然能有这么大。
顾天朗激动得手都在抖,这以后他和阿照就算是只收黄鳝来卖都能赚上不少。
出了水产公司,两个人又去了榨油厂。
这回过去刘在民没在,门口的保安热情地引着他们去仓库。两个人这次打算多要些猪油渣,这东西利大好卖,现在天气转凉又能放,多进些正好去其他村里换黄鳝。
结这账,正往牛车上货呢,就听到有人问:“这位同志,你是不是定城高中毕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