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和沐春站在关口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这场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士兵们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大地。
消息传到印度国内,顿时引起了一片恐慌。首都的街道上,人们奔走相告,脸上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商店纷纷关门,人们开始囤积粮食和生活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在王宫之中,大臣们和将军们聚集在一起,忧心忡忡地商议着对策。
宫殿内气氛压抑,烛火在微风中摇曳,仿佛也在为国家的命运而颤抖。
一位大臣站起身来,他的脸上写满了忧虑:“陛下,如今敌军已经攻下了重要关口,我军节节败退,首都危在旦夕。臣以为,陛下应该先搬离首都,以保安全。”
另一位将军也附和道:“是啊,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陛下安全,我们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然而,印度国王听后,却十分生气。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你们这是何意?让朕搬离首都?朕走了难不成要让朕接下来去的城市叫新德里吗?朕乃一国之君,岂能临阵脱逃?”
国王的脸色涨得通红,眼神中透露出愤怒和坚定。
他在宫殿中来回踱步,说道:“朕要与首都共存亡,与我的子民在一起。朕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击退敌军。”
大臣们见国王如此坚决,纷纷跪地劝说。
一位老臣说道:“陛下,臣等并非让陛下贪生怕死。如今敌军势大,我们暂时避其锋芒,待时机成熟,再卷土重来。若陛下留在首都,一旦城破,后果不堪设想啊。”
另一位大臣也说道:“陛下,您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您的安全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为了国家和百姓,您还是先离开吧。”
国王听着大臣们的劝说,心中也有些动摇。
但他想到自己作为一国之君的尊严,想到要与子民同生共死的承诺,他咬了咬牙,说道。
“朕心意已决,绝不离开首都。你们不要再劝了。朕要亲自指挥战斗,鼓舞士气,击退敌军。”
于是,国王开始积极准备防御。他下令召集所有的军队,加强首都的防御工事。
士兵们日夜不停地修筑城墙,挖掘壕沟,搬运武器。
整个首都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中,一场更大的战争似乎即将来临。
印度王宫之中,气氛压抑而凝重。
巨大的石柱撑起宫殿的穹顶,墙壁上精美的壁画在摇曳的烛火下显得有些阴森。印度国王端坐在王座之上,王座由华丽的黄金和宝石装饰而成,但此刻国王却无心欣赏这些奢华。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尽管前方的局势严峻,大明军队已如汹涌的潮水般逼近,但他绝不甘心就此屈服。
“诸位爱卿,” 国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大明军队已攻下重要关口,来势汹汹,但朕绝不退缩。
我们要与他们对抗到底,即日起,调动军队与他们展开游击战,对其进攻进行干扰。”
大臣们和将军们面面相觑,宫殿内一时间安静得能听到每个人的呼吸声。
其中一位老将军站了出来,他须发皆白,抱拳说道:“陛下,游击战确实是个办法,但大明军队装备精良,有火枪和火炮,威力巨大。我们需谨慎行事,不可盲目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