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领命而去,脚步匆匆,衣摆随风飘动。不一会儿,大臣们纷纷赶来。

    他们身着朝服,神色匆匆,一进宫殿便跪地行礼,整齐而响亮地说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熥看着大臣们,脸色依旧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将使者带回的消息详细地告知众人,最后语气冰冷地说道。

    “朝鲜如此嚣张,朕决定武力出兵朝鲜半岛,收复这片土地,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杨荣率先站出来,他微微躬身,脸上带着忧虑的神情,拱手说道。

    “陛下,朝鲜虽小,但也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且其地势复杂,多山地和河流。若贸然出兵,我军恐会陷入持久战。”

    “一旦战事拖延,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会引起国内百姓的不满。而且,战争一起,生灵涂炭,百姓必将受苦,于我大明的声誉也有影响。还望陛下三思啊。”

    朱允熥皱了皱眉头,不悦地瞪了杨荣一眼,提高音量说道:“难道就任由朝鲜如此放肆吗?朕的威严何在?朕若不采取行动,日后如何让周边小国臣服?”

    杨士奇接着站出来,他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息怒。臣以为,出兵之事确实需谨慎。我们可以先加强边境防御,增派兵力驻守,对朝鲜进行威慑。”

    “同时,派遣细作深入朝鲜,了解其军事部署、粮草储备以及民心所向。待我们掌握了足够的情报,时机成熟,再出兵也不迟。这样既能减少我军的损失,又能增加获胜的把握。”

    朱允熥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双手抱臂,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

    这时,一位年轻气盛的大臣站出来,他满脸涨红,慷慨激昂地说道:“陛下,朝鲜如此无礼,若不加以惩戒,周边小国定会效仿,我大明的威严将荡然无存。”

    “如今我大明国力昌盛,新战舰也已建成,海军实力大增,陆军更是训练有素。”

    “这正是出兵的好时机,我们应速战速决,一举拿下朝鲜半岛,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小国看看我大明的实力。”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议论纷纷。一些年轻的大臣支持出兵,他们挥舞着手臂,大声说道:“对,出兵!给朝鲜一个教训!”

    而一些年长的大臣则担心战争的后果,主张谨慎行事,他们皱着眉头,摇头说道:“不可鲁莽行事,战争的危害太大了。”

    朱允熥看着大臣们争论不休,心中也在权衡利弊。

    他深知出兵朝鲜并非小事,一旦开战,就没有回头路。但朝鲜的拒绝和挑衅,又让他咽不下这口气。

    他缓缓走到宫殿中央,目光扫视着众人,说道:“诸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

    “朕也明白战争的危害,但朝鲜如此不识大体,若不采取行动,朕难以向天下交代。朕若退缩,不仅会让朝鲜更加嚣张,也会让周边国家轻视我大明。”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朕决定,先按照杨士奇所说,加强边境防御,派遣细作了解朝鲜情况。同时,让兵部做好出兵的准备,调配粮草、武器,训练士兵。”

    “若朝鲜依旧执迷不悟,朕必将出兵,收复朝鲜半岛,让他们知道冒犯我大明的后果。”

    大臣们纷纷跪地说道:“陛下英明!”

    商议结束后,大臣们各自回去执行任务。杨溥负责协调各方资源,为可能的战争做好后勤保障。他来到兵部,与官员们详细商讨粮草的储备和运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