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太和殿内,庄严肃穆。

    朱允熥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的龙袍,袍上绣着金色的蛟龙,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威严的光芒。

    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扫视着殿下的大臣们。

    此时,朝堂上气氛略显凝重,众人正在商讨处置帖木儿国王的事宜。

    “诸位爱卿,如今帖木儿国王已被押解至京城,朕今日召大家前来,便是要商议如何处置此人。”

    朱允熥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大殿中回荡。

    杨荣率先出列,他身着紫色官服,头戴乌纱帽,神情恭敬而沉稳。

    “陛下,帖木儿国王曾妄图侵犯我大明疆土,罪不可赦。依臣之见,当以极刑处置,以彰显我大明之威严,让周边诸国不敢再有觊觎之心。”

    杨荣言辞恳切,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他心中想着,只有严惩帖木儿国王,才能让那些对大明心怀不轨的势力有所忌惮,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

    杨溥也站了出来,他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睿智。

    “杨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我大明新占帖木儿帝国之地,局势尚未稳定。若将其国王处死,恐会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和反抗,不利于我朝对该地的治理。”

    杨溥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摇头,他深知治理新占领土需要谨慎行事,不能因一时之快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杨士奇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

    “杨溥大人所言极是。臣以为,可先将帖木儿国王软禁起来,一方面向天下昭示我大明的宽宏大量,另一方面也可利用他来稳定帖木儿旧地的局势。待时机成熟,再做进一步的处置。”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大臣认为应该严惩帖木儿国王,以报之前的侵犯之仇。

    而另一些大臣则支持杨士奇的观点,认为应从长远考虑,以稳定为重。

    朱允熥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也在权衡利弊。

    他深知,处置帖木儿国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刑罚问题,还关系到大明在国际上的声誉以及对新占领土的统治。

    他的目光在大臣们身上扫视着,试图从他们的表情和言辞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陛下,臣以为杨士奇大人的建议更为妥当。如今我大明刚刚取得胜利,当以安抚民心、稳定局势为首要任务。”

    “将帖木儿国王软禁起来,既能显示我朝的仁德,又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诚恳。

    朱允熥点了点头,说道。

    “朕也认为杨士奇所言有理。先将帖木儿国王软禁起来,安排专人看管,密切关注他的动向。至于后续如何处置,待朕再做思量。”

    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道:“陛下圣明!”

    处置帖木儿国王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朱允熥的目光又转向了另一个重要的议题。

    “诸位爱卿,如今我大明虽在陆地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海上力量也不可忽视。”

    “朕希望能在现有的火器基础上,发展更加强大的舰队,以保卫我大明的海疆。”

    杨荣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兴奋。“陛下英明!如今海上贸易日益繁荣,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不仅能保护我朝的商船,还能彰显我大明的国威。”

    “臣等先前组建的研究学院,在金属材料方面有了很好的进展,这些成果或许能用于发明新的武器和打造更坚固的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