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由于他对肥料的用量把握不准,导致部分庄稼出现了烧苗的现象,这让他十分自责,也让农民们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他只能更加努力地学习施肥的技巧,试图挽回损失。

    体验经商的考生们,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也遇到了诸多难题。

    在街边摆摊卖小饰品的考生,虽然学会了叫卖和讨价还价,但却遭遇了同行的恶意竞争。

    一些老摊贩见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便故意压低价格,吸引顾客。

    他的饰品价格本来就不高,再降价就会亏本。

    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而且,有一天他的摊位被几个地痞流氓盯上了,他们以保护费为由,向他索要钱财。

    他据理力争,但却遭到了威胁。

    无奈之下,他只能暂时停业,向官府求助,这让他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进入绸缎庄当学徒的考生,在记账时出了差错。

    由于他对账本的格式和记账方法还不够熟悉,将一笔重要的进货账目记错了。

    掌柜发现后,严厉地批评了他。

    他不仅要重新核对账目,还要向掌柜解释清楚错误的原因。

    这件事让他感到十分沮丧,也让他意识到了自己在经商知识方面的不足。

    成为工匠的考生们,在学习手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木匠工坊学习制作家具的考生,在制作一件复杂的桌椅时,遇到了技术难题。

    他按照师傅的教导进行操作,但总是无法将各个部件完美地拼接在一起。

    他反复尝试,却始终找不到问题所在。

    师傅们虽然耐心地指导他,但他还是感到十分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任务。

    而且,工坊里的工具十分锋利,他在使用时不小心割伤了手指,鲜血直流。

    但他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生怕耽误了进度。

    在铁匠工坊学习打铁的考生,对火候的掌握总是不够精准。

    打铁时,火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铁器的质量。

    他有时将铁烧得太过,导致铁器变得脆弱。

    有时火候又不够,铁器无法达到理想的硬度。

    师傅们不断地提醒他,但他总是难以把握好那个度。

    这让他在打造铁器的过程中屡屡受挫,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

    考生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并没有轻易放弃。

    他们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向身边的人请教,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而这些经历,也成为了他们考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各行各业的艰辛与不易。

    黄观、夏元吉、解缙、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六人各司其职。

    密切关注着考生们的一举一动,并认真地将他们的表现记录下来。

    解缙看到那位双手被稻苗割伤却依旧坚持劳作的年轻书生,心中不禁对他的毅力感到钦佩。

    他仔细观察着书生的每一个动作,看到他在扶正被暴雨冲倒的秧苗时,动作虽然有些笨拙,但却十分认真。

    书生还不时地与农民们交流,虚心请教种植的技巧,解缙将这些细节一一记录下来。

    “此考生虽初入田间,经验不足,但能吃苦耐劳,且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假以时日,必能有所收获。”

    当看到那位施肥出问题的考生时,解缙并没有立刻批评他,而是耐心地观察他如何解决问题。

    考生主动向农民们请教施肥的正确方法,还亲自做了实验,对比不同用量肥料对庄稼的影响。

    解缙在记录中评价道:“该考生勇于承认错误,且能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实践精神。”

    夏元吉深入到热闹的集市和繁华的商铺,密切关注着体验经商的考生们。

    在街边摆摊的考生遭遇同行恶意竞争时。

    夏元吉看到他并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地分析市场情况,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

    他开始强调饰品的独特性和品质,吸引了一些对品质有要求的顾客。

    夏元吉在记录中写道:“此考生在面对竞争时,能保持冷静,灵活应变,有一定的商业头脑和市场洞察力。”

    而在绸缎庄当学徒的考生记账出错后,夏元吉看到他主动加班加点,重新核对账目,还向掌柜和其他伙计请教记账的技巧。

    他不仅弥补了自己的错误,还总结了一套更加严谨的记账方法。

    夏元吉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在记录中评价道:“该考生对待错误态度诚恳,能积极改正,且善于总结经验,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