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说道:“初到倭国之时,我们满心想着以圣人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去教化倭人,让他们心悦诚服地听从我大明的安排。”

    “我们以为,只要他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遵循我大明的法度。”

    他微微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们沉重的一击。”

    “那些倭人表面上对我们的教导点头称是,可背地里却依旧我行我素。”

    “他们时常违反我们制定的规则,甚至还暗中勾结,妄图反抗我大明的统治。”

    “我们苦口婆心地劝说,却丝毫起不到作用,倭国的局势依旧混乱不堪。”

    杨士奇接着说道:“就在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助的时候,郑和将军按照你的嘱咐告诉我们。”

    “对待倭人不能仅仅依靠仁义道德,必要时需采取铁血手段。”

    “于是,我们按照您的旨意,对那些公然违抗我大明律法的倭人进行了严厉的惩处。”

    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我们抓捕了那些为首的叛乱分子,在倭国的集市上当众斩首示众。”

    “倭人们看着那一颗颗滚落的头颅,眼中满是恐惧。”

    “接着,我们又对那些暗中支持叛乱的势力进行了清剿,毫不留情地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

    杨溥也接过话茬:“陛下,经过一番铁血镇压,倭国的局势有了明显的改观。”

    “那些原本桀骜不驯的倭人变得乖巧起来,他们开始遵守我们制定的法律,听从官府的安排。”

    “如今的倭国,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改善。”

    “我们也明白了,对于倭人这样野蛮未开化的民族,只有恩威并施,才能真正让他们臣服。”

    朱允熥听完三人的讲述,满意地点了点头:“你们做得很好。”

    “对待不同的民族,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仁义道德固然重要,但在必要的时候,铁血手段也是维护国家尊严和统治的有力武器。”

    “你们在倭国的经历,是一次宝贵的历练,希望你们日后能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其他地方。”

    三人听了朱允熥的夸赞,心中满是激动和自豪。

    他们再次跪地行礼,齐声说道:“臣等定当不负陛下所望,竭尽全力,为我大明效犬马之劳!”

    在三人讲述完倭国经历后。

    朱允熥继续问道:“如今你们回到大明,心里可有什么打算?”

    “准备如何施展你们的抱负?”

    杨荣双手抱拳说道:“回到大明后,我自知仍有诸多不足。”

    “但无论前路如何,我定当一切以陛下的旨意行事。”

    “陛下指向哪里,我便冲向哪里,绝无半点迟疑。”

    杨士奇紧跟其后,“陛下,在倭国的历练让我明白,唯有紧跟陛下的步伐,才能不偏离正道。”

    “我愿将在倭国所学所悟,融入到为大明效力的事业中。”

    “不管陛下安排何种任务,我都会全力以赴,以报陛下的栽培之恩。”

    杨溥郑重说道:“大明是我心中的家国,能为陛下和国家贡献力量是我毕生的追求。”

    “我没有自己的私心和打算,一切都听从陛下的安排。”

    朱允熥听着三人的回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你们能有这样的觉悟,朕很是欣慰。”

    “黄观、解缙和夏元吉皆是我大明的肱骨之臣,他们经验丰富、能力出众。”

    “朕决定,你们三人就分别到他们身旁学习,担任他们的副手。”

    朱允熥走到杨荣面前说:“杨荣,你就跟着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