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各地前来的学子们如今都已在金陵安顿下来。”

    “他们的士气高昂,对我大明充满了热忱。”

    “尤其是看到城门前跪着的倭国天皇后,更是同仇敌忾,对陛下您的英明决策赞不绝口。”

    赵谦的声音沉稳而清晰,在安静的宫殿里回荡。

    朱允熥坐在龙椅上,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满意。

    他轻轻抚摸着龙椅的扶手,说道:“嗯,这些学子都是我大明的希望。”

    “如今新科举即将开始,这考题之事得尽快确定,主考官也得选好。”

    赵谦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圣明。陛下心中可有考题的方向?还有这主考官的人选,也需要陛下定夺。”

    朱允熥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考题就订和出海,以及建设大明日不落帝国,以及海外殖民地有关。”

    “如今我大明的海上力量逐渐强大,海外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朕希望通过这次科举,选拔出有远见卓识、能够助力大明开拓海外的人才。”

    赵谦听了,心中暗暗佩服陛下的眼光长远。

    他点头说道:“陛下此想法真是高瞻远瞩。那这主考官的人选呢?”

    朱允熥目光坚定地说:“主考官,让黄观、夏元吉去当。”

    “黄观才学渊博,为人正直,在学子中颇有威望;夏元吉善于治理财政,对国家事务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二人定能很好地评判学子的才能。”

    “另外,解缙不是回来了,再加一个他。”

    “解缙自幼聪慧,有神童之称,他的才思敏捷,有他在,这科举之事应该能更加顺利一些。”

    赵谦连忙应道:“陛下的安排甚是妥当。”

    “黄观大人、夏元吉大人和解缙大人都是德才兼备之人,由他们担任主考官,必定能为我大明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朱允熥接着说道:“还有这工匠考核这边,赵谦,你来负责。”

    “工匠们对我大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你让那些学子们,黄观、夏元吉,解缙等人在一旁学习。”

    “让他们明白,我大明的兴盛不仅需要文人的谋略,也需要工匠们的技艺。”

    赵谦恭敬地行礼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

    朱允熥满意地看着赵谦,说道:“朕相信你能办好此事。”

    “这新科举和工匠考核,关系到我大明的未来,务必慎重对待。”

    赵谦再次行礼,眼神中透着坚定:“陛下,臣明白,臣这就去着手准备。”

    说完,赵谦缓缓退出宫殿。

    金陵城中,阳光明媚。

    今日是科举考试的日子,整个城市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贡院之外,众多学子们早早地就聚集在此。

    他们身着整洁的长衫,神色或紧张或自信。在人群之中,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格外引人注目。

    杨士奇身姿挺拔,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沉稳与睿智。

    他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贡院的大门,心中默默回顾着自己所学的知识。

    他深知此次科举对自己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实现个人抱负的机会,更是为大明效力的途径。

    旁边有学子好奇地问他:“士奇兄,你看起来很是镇定,可是有什么秘诀?”

    杨士奇微微一笑,回答道:“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平日里多下功夫,此时心中有数罢了。”

    杨荣则显得更为自信,他的步伐轻快,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他不时地与周围的学子交谈几句,话语中充满了对科举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