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皇宫的侧殿,等待着吉时的到来。

    随着司礼太监一声高呼:“吉时已到!”

    朱允熥迈着坚定的步伐,缓缓走出侧殿。

    他的前面有两名礼官手持旌节,引领着他前行。

    赵谦和郑和紧随其后。

    当朱允熥走到大殿门口时,礼官们开始进行祭天仪式。

    一名礼官端着一个精美的铜盘,盘中放置着一只纯色的羊羔,羊羔的角上系着红色的丝带。

    另一名礼官手持祭文,大声诵读着对上天的祈愿和对新皇登基的禀告。

    朱允熥站在一旁,表情庄重肃穆,双手合十,向上天祈福。

    祭天仪式完毕后,朱允熥在礼官的引导下,踏上红毯,朝着大殿内的皇位走去。

    在他身后,跟着一群官员,他们按照品级高低依次排列,每个人都身着朝服,表情严肃。

    在他们身后,还有一群被押过来的朱允炆、方孝孺等人。

    朱允炆的头发有些凌乱,几缕发丝垂在额前,遮住了他那充满绝望与不甘的眼睛。

    他的衣服也有些褶皱,脚步虚浮,被士兵们押着向前走。

    方孝孺则是昂首挺胸,他的眼神中透着愤怒与不屈。

    他的眉毛高高扬起,表达着他对眼前局势的不满。

    他的声音很低,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一样:“这天下之事,岂容如此颠倒黑白,我方孝孺就算死,也不会屈服于这等不义之举。”

    知道的是新皇帝登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押送犯人去刑场。

    朱允熥走到皇位前,并没有立刻坐下。

    然后,他转身面向下方的众人,接受众人的朝拜。

    官员们纷纷下跪,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震耳欲聋。

    朱允熥站在那里,他看到了忠诚的臣子,也看到了被押解的朱允炆等人。

    最后,朱允熥缓缓坐下。

    朱允炆和方孝孺等人被押解着站在大殿之中。

    他们不停的发泄着怒火和不甘。

    然而,朱允熥就像没听到他们的话一般。

    他微微抬起手,朝着身边的侍从挥了一下,平静地说道:“把吕氏带上来。”

    吕氏被带上来的时候,头发凌乱地披散在肩上,几缕发丝还遮住了她的脸。

    她的脸上带着惊恐和疲惫,往日的雍容华贵早已不见,只剩下一副狼狈的样子。

    她的脚步有些踉跄,像是随时都会摔倒。

    看到母亲的样子,朱允炆哭了起来。

    他像疯了一样地挣扎着,想要挣脱开押解他的士兵。

    他的力量突然变得很大,那是一种绝望中的挣扎,嘴里大声喊着:“母后,儿臣不孝,儿臣没能保护好您,让您遭受如此大辱。”

    他的眼泪不停地从眼眶中涌出。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在大殿中回荡着,那声音充满了愧疚与痛苦。

    吕氏看到朱允炆如此痛苦,她自己也是悲痛万分。

    她的嘴唇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先哽咽了起来。

    好不容易稳定了一下情绪,她才虚弱地说道:“莫要自责,母后只担心你,你可不要太过伤心。”

    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对儿子的心疼,眼睛里满是慈爱与悲伤。

    尽管身处困境,她还是想要安慰自己的儿子。

    徐辉祖、李景隆等人看到这一幕也都是不忍心,无奈,但又没办法改变什么。

    昨晚他们俩在船上可是亲眼见到了耿炳文被俘虏的情况。

    一切完事后,朱允熥站在大殿之上,正准备进行下一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