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宁萱一勺一勺地喂下去,他配合地张嘴。

    忽然,一滴泪落到孩子脸上。

    凤宁萱浑然不觉,自己竟然流泪了。

    她当即转脸,想通过眨动眼睛将眼泪逼回去,可泪水止不住,就这么一颗颗的夺眶而出。

    “娘娘……”晚秋第一次看到娘娘落泪,想要去接药,却见娘娘很快转过来,继续若无其事地给小皇子喂药。

    凤宁萱低着头,一边喂药,一边低语。

    “无妨。应看了太久奏折,眼睛酸涩。”

    她不愿面对,那深藏在内心的悲伤与惧怕——怕她真的再也见不到萧赫。

    他还没有见过他们的孩子。

    她恨自己当初太决绝,为何非要急着催他回南齐。

    其实……国事再紧急,多耽搁一个月又何妨。

    “本宫,真该让他看一眼孩子……”

    凤宁萱话落,再也支撑不住,低头掩面于孩子那襁褓中。

    晚秋于心不忍。

    同时也格外震惊。

    娘娘素来波澜不惊,如今却哭得这般……

    片刻后,凤宁萱抬起头来。

    她眼睛上布着血丝,神情冷漠至极。

    “传本宫口谕,召寿王世子——萧同入宫!”

    萧赫生死不明,她还在这皇宫待着作甚!

    江山社稷,从来都与她没有干系。

    她只想要她的丈夫平安!

    寿王的封地离皇城不算太远,收到皇后口谕后,世子萧同当天就启程。

    五天后,萧同抵达皇宫,直接前往御书房见驾。

    他上次来皇城,已经是三年前、祖庙之乱之际,他被皇上付以重任,暂登帝位,迷惑天龙会和敌军的耳目。

    彼时他十分诧异,皇上的遗诏上,会将他定位储君。

    这次皇后召他,不知所为何事。

    但冥冥中觉得,还是跟遗诏有关。

    他来皇城之前,父王也提醒过他,如今皇后娘娘已经诞下皇子,那他这个曾出现在遗诏里的人,就是皇子的阻碍。

    故此,这次来皇城,很凶险。

    萧同心中有诸多猜疑,面上仍保持着风轻云淡、不卑不亢。

    他从来就无心帝位,绝不会有非分之想。

    若是皇后娘娘定要他表决心,他可以自断一臂。

    因身体有残疾者,不能登基为皇。

    萧同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脸色透着股远超同龄人的沉稳。

    他走进御书房,殿内伺候的宫人甚少。

    应该都是皇后娘娘的亲信。

    龙椅上,皇后娘娘不动如山地稳坐着,怀中抱着象征皇权的皇子。

    萧同当即垂首行礼。

    “微臣参见……”

    他忽地一个卡顿。

    据他所知,皇上失踪后,皇后娘娘便携刚出生不久的皇子即位,暂代皇上之位份。

    按理说,她怀中的皇子,应当是皇上。

    而她理应就成了太后才是。

    可现在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都依旧称呼她们“皇后娘娘”、“皇子”,这实在叫人费解。

    无论如何,随大流总没错。

    萧同恭恭敬敬地道。

    “参见皇后娘娘,大皇子殿下。”

    “免礼。”

    凤宁萱嗓音微哑。

    萧同直起身,目视前方。

    余光瞥见那皇子颇为乖巧,就这么待在皇后娘娘臂弯中,鲜少动弹。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假娃娃。

    凤宁萱看着眼前的萧同,忆起三年前见他的场面。

    那时他只有十二岁,已经显出皇室子弟的矜贵,一举一动都像大人。

    既是萧赫选中的孩子,想来是不会差的。

    凤宁萱也派人调查过他,这三年来,萧同严于律己,品性端方。

    如此,她就放心了。

    凤宁萱急于出宫寻找萧赫,便不兜圈子了。

    她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

    “皇上下落不明,皇子年幼,本宫身为女子,朝中多有非议,是以,本宫决定承皇上意愿,让你暂坐这皇位。”

    萧同脸上有细微的变化。

    他更倾向于,这是皇后娘娘对自己的试探。

    旋即他跪在地上,脊背挺直地道。

    “皇后娘娘,皇子继位,才是名正言顺,您虽为女子,却是战功赫赫,臣……”

    凤宁萱目光肃然。

    “推脱无用,本宫已经决定了。

    “若皇上能平安回来,届时便会赐你新封地,如若……不能,那这皇位,你就坐稳了!”

    凤宁萱不愿去想第二种可能,可这又是她必须面对的。

    她总得安排好这事儿。

    萧同这才意识到,皇后娘娘是认真的,她真要让他坐皇位。

    既如此,他哪里还有拒绝的余地。

    “臣遵旨,祈愿皇上和娘娘平安归来!”

    不得不说,他是个聪明伶俐的。

    凤宁萱还没明说,他就猜到,皇后娘娘将朝政托给他后,自己也要离开皇宫了。

    “萧同,本宫和皇上一样,对你寄予厚望。记住,守业难于创业。这南齐的江山,本宫就暂且交给你了。”

    说罢,凤宁萱将皇子交给一旁的奶娘,随后招呼萧同上前,亲自将帝王玉玺交给他。

    萧同跪在地上,双手举国头顶,稳重地接过玉玺。

    “臣,遵命。”

    他的眼神格外坚定。

    凤宁萱召见萧同前,就已经安排好几位辅政大臣,都是萧赫此前安排给瑞王的那些。

    她通知他们此事,叫他们全力辅佐萧同。

    至于边境的战略部署,她已经尽人事。

    接下去的,皆看天命了。

    翌日朝堂,文武百官们见到的便是新帝萧同。

    除了提前知晓的辅政大臣,其余文武百官满脸茫然。

    “这……皇后娘娘呢?大皇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