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古武大佬在六零 > 第196章 增入鱼类

第196章 增入鱼类

    “既然你说了那么多,我也要是不同意,不是显得太不理智了。”

    李爱花还是陪笑。

    “我今后在家的时间很少,家里的事,你多留意,解决不了的,等我回来。”

    胡林只放下这句话就离开了,也没说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但李爱花听懂了,闺女这是给她撑腰的意思。

    等杨甜办婚宴的这两天,胡林和杨青上山去打了些猎物。

    李爱花要在家里处理野味,就没去杨家帮忙,许明珠倒是去了。

    因着胡家的关系,两家人现在倒也熟悉起来,逢年过节,都在一起聚聚。

    万全是城里户口,不想迁过来在这里落户,心里还有着微乎其微的能回去的期冀。

    杨家也开明,见杨甜非万全不可,而杨甜今年也是二十五岁的老姑娘了,几番考虑下,就让万全住到家里来。

    总不能让他们闺女跟着万全去寄人篱下吧。

    但彩礼和三十六条腿,杨井和许翠都没有松口,万全也没在这方面多话。

    嫁妆上,这几年家里跟着胡家挣了些钱,两口子给杨甜准备得倒也丰厚。

    婚宴在杨家院子里办的。

    摆了几桌,来的都是直系亲属,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和杨甜、万全的几个朋友。

    杨甜和万全穿着军便装,一桌桌敬酒。

    胡林和杨青坐在一处,旁边是周家两兄妹。

    她们这桌都是孩子,都在库库干饭。

    婚宴结束后,胡林找到了柳明佳,给了她两张大团结。

    “给孩子的,今年周岁我错过了,明年她们生日我也赶不上。

    回来充满,也没来得及买礼物。

    也只能给点钱,让你们自己去给孩子买了。”

    这点钱在她看来,挺少的,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很多钱了。

    有些事,顺应时代是最好的。

    “都是一家人,说这话做什么?

    钱你拿回去,孩子还小,还会过好多个生日,总不至于回回都赶不上。”

    两家的事,她嫁进来后就逐渐了解了。

    说得不好听的,胡林就是他们家的财神爷。

    干什么都带着他们家,她可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影响两家感情。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我好歹也是孩子的姑姑,给点钱让侄女儿们买点好吃的,好玩的怎么了?”

    柳明佳拗不过胡林,也就接下了,嘴上还是有些不情愿,“你这孩子,嘴生得真刁钻。”

    胡林笑笑没搭话。

    杨甜婚宴后,胡林又背着背篓出发了。

    这次她换了大背篓,带了好几套棉袄。

    冬天棉袄洗了不容易干,多带点,才够换。

    一路东北往华北出发,然后走华东、中南。

    到中南湘江的时候,已经近年关,也是她和袁叔约定给第二笔款项的时间。

    她借着电话联系了袁叔,再到目的地去同袁叔见面。

    因为要给袁叔第二笔款项,在来的时候,她就把手里压的货都卖出去了。

    加上五千多块的本钱,和上次赚的钱,卖熟食的钱,杨青给她的分红,她手里现在有一万两千多块钱。

    她当初和袁叔谈好的,初期共计投资两万块,分三笔给。

    之后每年投资一万块,占原始股百分之二十,直到成品开始盈利,才停止投资。

    她先头给了八千,剩下的每次给六千块。

    时间依次是1972年年初,同年年底,1973年六月。

    把款项给袁叔后,在袁叔的邀请下,胡林就留在湘江过年了。

    这边外边天气没有小河村冷,也不会下雪,可依然很冷。

    是那种湿湿的,阴测测的冷,偶尔还会下雨。

    许久不在这种环境过冬,待了几天胡林还有些不习惯。

    初六的时候,胡林就上路了。

    走西南、西北去置换货物,然后又走华北边境地带,再回到东北。

    但她这次没回去,而是接着跑车。

    这次她没怎么耽搁时间,跑完一圈只用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而且汽油票也还剩一半。

    到四月份的时候,在介绍信过期前,汽油票也只剩一张的时候,胡林回到了小河村。

    小河村正是农忙的时候。

    李爱花在翻种自家的自留地,周家老两口和周弘乾都跟着老郑喂猪。

    家里其他人都上工去了。

    周怀民已经能独自带着妹妹了,两人在家里看家,喂鸡鸭。

    下工吃完晚饭后,周弘乾就带着周怀民学骑自行车。

    周怀恩在旁边看着,嚷嚷着要上自行车去试试。

    胡林这次回来,在家里懒了几天,睡饱了后,这才开始干正事儿。

    首先就是把李爱花的钱还了。

    跑了两趟,净利润有七千多。

    还了李爱花钱,加上之前剩下的一些,她身上也还有八千多。

    胡林拆了彭蒿这几个月寄来的汽油票,和李文寄来的提醒钱不够用的信。

    看了信,胡林吃完午饭,先是去找了杨青。

    出门前,让胡孝义再给她打一个稍微大些的钱匣子。

    胡孝义听后,就没先去午休,而是拿上砍柴刀,上山去砍树去了。

    杨家,吃了午饭,都在午休。

    院子门开着,胡林瞅了眼没人,也没叫人,偷摸儿进去敲响了杨青的房门。

    杨青躺床上睡得正香,听到有人敲门,挣扎着起来,面上带着还没睡醒的神态开了门。

    刚开始看到胡林还不以为然,下一秒才惊讶得眼睛都瞪圆了。

    “你怎么——”

    杨青话还没说完,就被胡林打断,“进去说,别吵着人睡觉。”

    杨青旁边的屋是杨井两口子的。

    杨青听到,往屋里退了些,让胡林进屋来。

    把门关上,杨青这才接着问:“怎么这时候来了。”

    “下午你不是还要上工,趁着休息,我来找你对账。”胡林解释了句,在屋内椅子上坐下。

    杨青把这半年的账本拿给胡林。

    “我去给你倒杯水。”

    “嗯。”

    胡林翻看着账本,杨青出去倒了杯温水放胡林旁边。

    胡林查账,杨青就在旁边看着,一时间屋里只有账本翻页的声音。

    知道杨青不会糊弄她,但她还是要装装样子,一目十行的看着。

    没多久,这几个月的账本都看完了,胡林又看了给陈子祥他们几个的工钱。

    最后汇总下来,算着她和杨青的分利。

    “净利润五千六百六十块,按照我六你四,我分三千三百九十六块钱,你分两千两百六十四。

    你要再核对一下吗?”

    胡林说着,杨青拿出一个钱匣子,打开来。

    “不用,你脑子比我好使,准没错。”

    胡林和杨青点钱。

    一边点钱,胡林也问了些生意上的事,“现在每天送去国营饭店的泥鳅和黄鳝有多少斤?”

    “基本在十斤以内,最近陈子祥他们说,村里的东西不多了,想到别地儿去捉。”

    “地方看好了吗?”

    “还没,这几天黄国辉和刘海一有时间就到附近的村里去查看。

    下游的河里倒是有,但别村的很多人都在河里挑水,怕去的次数多了,给人瞧出来,就还没去。

    最近我在想,要不要买点鱼苗养在河里,长大了后,也能卖钱。

    但这样,一些鱼苗也会跟着河流往下走,那些鱼苗最后也只能便宜其他人。

    冬天来临,养在河里的鱼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思来想去,感觉都不划算。”

    杨青说着自己的想法。

    “有得必有失,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个借口去下游捉去。

    至于鱼活不活的过冬天,只能试试看了。”

    胡林倒是觉得这个想法不错,想着又补充,

    “今后每年开春都可以放一批鱼苗在河里,多过几年,总有能适应冬天的鱼苗出来。

    对了,鱼苗都怎么卖?你上哪儿看见有鱼苗卖的?”

    “国营菜市那边有卖,还挺便宜的。

    今年有次我过去买东西的时候,碰见过一次。

    后来黄国辉他们说了货源问题后,我才有这个想法,就留意了起来。

    不过菜市上卖鱼苗的次数很少,也就一个月一次。

    而且数量也不多,估计是没什么人买的原因吧。”

    杨青解释。

    “那之后你都买下来放河里,让村里的人都知道,博个好名声,也能把那些闲言碎语消下去。”

    胡林定下来。

    杨青没二话,倒是对胡林知道村里的闲话惊讶起来,“你怎么知道的?”

    “看来是真有了。”胡林见杨青那惊讶的样子,了然了。

    “你们天天下河捉泥鳅、黄鳝,那些村民再眼瞎也该察觉出问题来了,有闲言碎语也是正常的。

    趁大家伙还没好奇到来探究你们究竟在干什么,把这些话给压下去。

    以后鱼苗长大了,下河去捉的人多了起来,也就不会有人再盯着你们了。”

    “行,就按照你说的办。”杨青豁然开朗起来。

    两人把钱点完,和账本上汇总的并没有差后,便开始点起各自的分利来。

    “不过陈子祥他们最近压力都挺大的。

    他们家里不知道这事,都认为他们在不学无术,不想让他们再干了。”

    杨青又说着跟班的事来。

    “他们是耽搁上工了吗?”胡林有些疑惑。

    “这倒没有,都是趁着中午午休,和晚饭后去捉的。”

    “那不就得了,他们在担心什么?”胡林觉得他们父母管得未免太宽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