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水浒超凶凶 > 第385章 夕阳血浸城外墙

第385章 夕阳血浸城外墙

    风裹着沙尘,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无情地切割着镇戎军城墙上每一个守军的皮肤。

    城墙下,西夏士兵的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雪地,形成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令人作呕。

    察哥站在临时搭建的土台上,脸色铁青,紧盯着城头。

    他身上的铠甲已被鲜血浸透,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狰狞。

    “该死的刘仲武!”察哥咬牙切齿地咒骂着镇戎军守将,“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他原以为,凭借西夏大军的兵力优势,拿下镇戎军不过是探囊取物。

    可如今,攻城已经持续了数日,镇戎军却依然屹立不倒,像一座钢铁堡垒,牢牢地挡住了西夏大军的进攻。

    “将军,镇戎军毕竟是西军精锐驻守,又有刘仲武这员老将坐镇,强攻恐怕……”一旁的副将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他的声音被风雪撕扯得支离破碎,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察哥猛地转头,瞪了副将一眼,那眼神如同野兽般凶狠,吓得副将不敢再说下去。

    他知道,察哥此刻的心情极度糟糕,任何劝谏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传令下去,继续强攻!”察哥的声音嘶哑而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拿下镇戎军!”

    他深知,镇戎军是西夏东进的必经之路,如果不能攻克此城,西夏大军就无法深入宋境,他的宏图霸业也将化为泡影。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单膝跪地,高声禀报道:“报!大王有令,务必不惜一切代价攻克镇戎军和德顺军!”

    察哥闻言,眉头紧锁。

    他知道,这是李乾顺的最后通牒。

    他必须尽快拿下镇戎军,否则,他将无法向李乾顺交代。

    “传令下去,全军出击!不惜一切代价,攻克镇戎军!”察哥拔出腰间的佩刀,指向城头,高声嘶吼道。

    他的声音在风雪中回荡,像一声惊雷,震慑着每一个西夏士兵的心灵。

    千里之外,兴庆府的皇宫内,李乾顺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可怕。

    “镇戎军和德顺军,两处战事如何了?”他沉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

    “回大王,察哥将军和仁多保忠将军正在全力攻城,但两处城池皆易守难攻,一时难以破城……”一名大臣小心翼翼地禀报道。

    “难以破城?”李乾顺猛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朕养你们这些废物有何用?这么多兵马,连两座城池都攻不下!”

    他来回踱着步子,心中焦躁不安。

    他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对西夏就越不利。

    宋朝的援军随时可能赶到,到时候,西夏大军将腹背受敌。

    “大王息怒,”一名老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镇戎军和德顺军皆是西军精锐驻守,城高池深,易守难攻。我军虽兵力众多,但缺乏攻城器械,强攻必然损失惨重。不如……”

    “不如什么?”李乾顺不耐烦地打断了老臣的话。

    “不如先围困两城,待其粮草耗尽,再行攻取。”老臣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李乾顺沉思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时间不等人。朕等不了那么久!”

    他深知,西夏的国力远不如宋朝,一旦战事拖延下去,西夏必败无疑。

    他必须速战速决,尽快攻破镇戎军和德顺军,打开通往宋境的通道。

    “传令下去,命察哥和仁多保忠不惜一切代价攻城!”李乾顺语气坚定地说道,“朕要在一个月内,看到宋朝的国土!”

    镇戎军城下,西夏大军再次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无数的西夏士兵,如同潮水般涌向城墙。

    城墙上的守军,早已做好了殊死一搏的准备。

    他们手中的弓箭、滚木、礌石,如同雨点般倾泻而下,将冲上来的西夏士兵一个个击落下去。

    惨叫声、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城墙下,察哥看着不断倒下的士兵,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他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西夏大军将会全军覆没。

    “传令下去,收兵!”察哥最终还是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他必须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兴庆府,李乾顺得到察哥和仁多保忠两路大军攻城失利的消息后,暴跳如雷。

    “废物!都是废物!”他怒吼道,“朕养你们有何用?”

    他猛地将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大王息怒……”一名大臣战战兢兢地说道。

    “息怒?”李乾顺怒视着那名大臣,“你让朕如何息怒?”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沉声说道:“传令下去,命仁忠率领二十万大军,即刻赶往洪州,准备进攻宋朝!”

    “遵旨!”那名大臣连忙应道。

    宫殿外,一个黑影一闪而过……

    凛冬的寒风像一只无形的巨手,狠狠地扼住镇戎军的咽喉。

    城墙上,宋军士兵呼出的热气瞬间化作白雾,在空中飘散,很快又被风雪吞噬。

    城墙下,西夏士兵的尸体堆积如山,血水混着雪水,将大地染成一片可怖的暗红色。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令人作呕。

    察哥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台上,身上的狐裘大氅也无法抵御这刺骨的寒意。

    他紧握着手中的千里镜,目光死死地盯着城头,眉头紧锁。

    “攻上去了!攻上去了!”突然,西夏军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察哥心头一震,连忙举起千里镜,只见一小队西夏士兵冒着箭雨,如同蚂蚁一般攀上了城墙。

    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弯刀,与宋军展开殊死搏斗。

    “好!”察哥忍不住叫了一声好,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然而,他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

    城头上,一个身穿银色铠甲的宋军将领,手持一柄长枪,如同天神下凡一般,在西夏士兵中左冲右突。

    他每一枪刺出,都带走一条鲜活的生命。

    “那是……种师道!”察哥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宋军将领,心中不禁咯噔一下。

    种师道,西军名将,骁勇善战,威震边陲。

    有他在,西夏士兵想要攻破城池,谈何容易?

    果然,在种师道的带领下,宋军很快将登上城头的西夏士兵全部消灭。

    城墙上的缺口也被堵上,西夏大军的攻势再次受阻。

    “该死!”察哥狠狠地将千里镜摔在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他心中的希望,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熄灭。

    “传令下去,收兵!”察哥的声音沙哑而低沉,带着一丝无奈。

    西夏士兵听到收兵的命令,如释重负,纷纷撤退。

    他们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慢慢地消失在风雪之中。

    察哥站在了望台上,看着远去的士兵,心中五味杂陈。

    他本以为,凭借西夏大军的兵力优势,可以轻易拿下镇戎军和德顺军,从而打开通往宋境的通道。

    可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

    镇戎军和德顺军这两座坚城,如同两块巨大的绊脚石,挡住了西夏大军的去路。

    而梁山兵马的到来,更是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梁山……”察哥喃喃自语,

    他听说过梁山泊的大名,也知道梁山泊聚集了一批绿林好汉。

    但是,他并没有将梁山泊放在眼里。

    在他看来,梁山泊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为惧。

    可是,现在,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梁山泊的实力。

    梁山泊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壮大到如此地步,绝非偶然。

    而且,梁山泊与宋朝朝廷的关系也十分微妙。

    如果梁山泊真的与宋朝朝廷联手,那么西夏将会面临巨大的威胁。

    “看来,我得好好想想,该如何应对梁山泊了。”察哥心中暗道。

    与此同时,辽国南京城内,耶律大石正与他的幕僚商议着如何应对宋朝和西夏的局势。

    “如今,宋朝和西夏开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耶律大石说道,“我们应该趁机出兵,夺回燕云十六州。”

    “可是,我们现在实力不足,恐怕难以与宋朝抗衡。”一个幕僚担忧地说道。

    “我们可以与金国联手。”耶律大石说道,“金国也一直想要夺回燕云十六州。只要我们联手,一定可以打败宋朝。”

    “可是,金国狼子野心,我们与他们联手,无异于与虎谋皮。”另一个幕僚说道。

    “我知道。”耶律大石说道,“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别的选择。只有与金国联手,我们才能有机会夺回燕云十六州。”

    宋朝汴梁城内,赵佶正在御花园赏花。

    “陛下,西夏和辽国蠢蠢欲动,我们不得不防啊。”一个大臣说道。

    “朕知道。”赵佶说道,“朕已经命童贯率领大军前往边境,随时准备迎战。”

    “陛下圣明。”大臣说道。

    “希望西夏和辽国能够识相,不要轻举妄动。”赵佶说道,“否则,朕一定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镇戎军城下,夜幕降临。

    察哥站在营帐外,抬头看着天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思绪万千。

    明天,梁山兵马就将抵达镇戎军。

    他必须做好准备,迎接这场新的挑战。

    突然,一个黑影从他身后闪过。

    “谁?”察哥猛地转过身,厉声喝道。

    “是我。”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察哥定睛一看,只见一个身穿黑衣的人站在他的面前。

    “是你!”察哥的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是我。”黑衣人说道,“我给你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