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宋书寒一直都在家里陪着家人,生怕马红霞再干出什么过份的事,而姜姣姣他们已经在收拾东西。
“爸妈,东西不用带那么多,等走的时候,我找村长叔帮忙给送去镇上寄回京都去。”
“嗯好,咱们这么多东西呢,确实带着不方便,娇娇啊!我们的东西还好说,你这……这么多粮食呢?咱们走了,粮食当放着不安全!”林文瑛道。
毕竟这么多粮食,这些粮食是姣姣辛苦大半年分下来的,可舍不得留在这里。
再说,也怕招贼惦记。
“妈放心吧,我都跟村长叔说好了,粮食都先寄存在他们家,等我回来再做打算。”
“行,你安排好就行!”林文瑛突然感叹道:“冷不丁要走,还有些舍不得。”
“妈,等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回来看看就是!”
“嗯,妈知道!”
一家人安安心心睡下,姜姣姣还惦记着一件事。
她中级翻译师的事也不知道通过了没有?
要是她去了京都,怕是不太好联系。
等明天去镇上,再去找陈树生问问。
盘算好,就躺下睡着了。
次日一早,不光村长家带着东西过来,苏明玉更是红了眼睛。
依依不舍也得送别,王建国开车拖拉机来送行。
临出门前,姜姣姣大手一挥,将之前打包好的东西都给收进小仓库里。
等他们一路去了镇上,王建国才掏出一个布包,“这是我爸妈给你准备的,让你们带着路上吃。”
姜姣姣没有推辞,接过来道:“谢谢建国哥,村里忙,你就先回去吧,我的粮本还在大队呢,我可还是要回来的!”
王建国也咧嘴笑了笑,原本送别的情绪也被冲淡了。
“姜姣姣同志,宋叔,你们保重,路上注意安全,还有……谢谢你们!我走了!”
王建国离开后,姜姣姣跟家里人说一声,就直奔图书馆这边。
宋书寒不放心想跟着一起过去,被姜姣姣拒绝了,让他留下来陪着宋志国他们。
林文瑛是知道姜姣姣做翻译工作的,她这两天一直在村里忙着收拾东西,倒是把工作的事忘记了。
肯定是要去处理这件事。
要不说赶巧呢。
姜姣姣过来时,省城送翻译资料过来的同志也刚到。
陈树生正在接待。
看到姜姣姣过来,立马高兴的跟她打招呼。
“姜同志,你来的正好,省城翻译工作的同志过来,正要对你进行最后的审核。”
其实上一次姜姣姣的资料就全部送到审查组同志们面前。
这年头翻译工作者绝对是审了又审才能通过的。
难保里面混进来敌特,这次是关于中级翻译师的审核,格外的郑重,特派了审核小组过来。
姜姣姣面对这些人,没有半点紧张。
“各位同志好,我是姜姣姣!”
审核小组成员看到人,全都眼前一亮。
这姑娘长相太出色了,而且说话声音字正腔圆,落落大方,没有半点畏惧,一身的修养很容易让人亲近。
“姜同志,我们过来也只是想问你几个问题。”
“我接受组织对我的审查!”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询问,见她口齿清晰,逻辑思维严谨,对她印象更深刻了。
尤其是得知她的家人都得到平反,还曾经是大学老师,让众人越发肯定她的能力。
“姜同志,这是你的翻译证,希望你以后能多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我会努力的。”
总算是拿到中级翻译证了。
等审查小组的人走了,陈树生笑着跟姜姣姣恭喜。
“陈同志,我今天还有急事要忙,就不跟你说了,等以后再联系。”姜姣姣的翻译证是全国通用的,所以,我不怕换了地方接不到工作。
何况,回到京都或者去了部队,都有的忙,一时间恐怕也没空再接工作。
姜姣姣说完就赶紧往火车站赶,生怕晚了赶不上车。
等一家五口好不容易挤上车,姜姣姣拧眉,好像一直有件事忘记了,一时间想不起来。
算了,没记起来应该就是无关紧要的事。
殊不知,对旁人来说却是件天大的事。
“什么?!你说姜姣姣同志回京都了?刚走?你确定?”
“确定啊,我儿子刚送姣姣一家去火车站的,这不,我儿子都回来了,他们应该都坐上车走了吧。”王德福指了指刚熄火的拖拉机。
“哎呦!”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还带着一个二十出头,模样俊俏,带着点高傲的小姑娘。
听说姜姣姣竟然离开了,就暗暗后悔。
早知道他们就早点过来了。
“你们是……报社的同志?”王德福问道。
主要是那个男人脖子上还挂着一个相机,太好辨认身份了。
“对,村长,我们都是报社的,是特地跑来采访姜姣姣同志的,没想到来晚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关键他们回去可怎么交差啊。
他们两个可是跟总编那边打了保证的,一定会采访到姜姣姣同志,会将她的事迹写成采访,然后做一个主题专栏。
现在可好,他们倒是来了,可主角走了啊!
他们还怎么拍照?
“这个……你们想了解些什么事?姣姣在我们村里,那可是没任何秘密得,她的事我们都一清二楚。”
“是啊!记者同志,有什么事你问我们也是一样。”
“小苏同志呢,她跟姜知青两家挨的近,她比我们知道的更详细。”
“没错没错,反正你们就是要知道姜知青的事,问我们也是一样。”
其他人眼巴巴的瞅着两位记者同志,没准他们能沾上光,上个报纸啥的!
两个人可是领了任务的,现在主角走了,退而求其次,只能采访别人,希望能过了主编那一关。
接下来整个村子的人都沸腾了。
村里人都七嘴八舌的说着关于姜姣姣的事。
乌泱泱的,差点把两名记者给埋了。
最后还是王德福看不过去,才挑出几个人,着重留下他们来说些关于姜姣姣的事迹。
也从村民们口中得知了姜姣姣这个下乡知青,在村里做的所有事迹。
越看眼睛越亮,原本以为只是采访个人事迹,没想到这位下乡知青竟然还为村里做就这么多贡献,完全可以把姜姣姣同志竖立成下乡知青的典范。
没有拍到人,就干脆拍了几张作坊跟村里人劳动的照片。
这一天,全村的人都热情高涨,笑容灿烂,没准就把他们干活的背影给拍上了呢!
哪怕是个背影,也是上过报纸的,都能拿出来吹上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