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钱钱钱钱钱!这个崇祯太有钱! > 第216章 科学管理战败区!

第216章 科学管理战败区!

    与此同时,罗尚文则在诺夫哥罗德旧城政厅外,设立“东部特别行政管理署”。

    “你们从今天起,有了新的官府。”

    “我们不会摧毁你们的一切。”

    “我们只会重塑。”

    他亲自主持颁布一系列政令,在白底黑字中,隐藏着不容抗拒的铁拳。

    例如:《属地劳工管理条例》:凡属战败民众,十八岁以上男子须承担“东部恢复责任”,每日工时不少于十小时,违者视为逃兵处理。

    《文化适应与翻译补贴法》:凡能在两年内通过汉语考试者,可获得优待粮票一张,供一周食用;未通过者,视为“未归化人员”,不得进入新城市。

    《边民配给优化法》:基于“营养合理调配”原则,战败国民粮食、肉类、油脂类配给将按比例向内地倾斜,本地居民将获得“替代品”补助,如土豆皮、羊骨汤等。

    《妇女劳动积极引导制度》:容貌不佳的女性可在“教辅单位”“公共文艺团体”中优先就业,并接受必要“文化调整与身体训练”,以期全面提升生产力。

    这些政令挂上通告栏的那一刻,被占领地的街道陷入诡异的寂静。

    沙俄本地人站在布告栏前,目光呆滞,像看不懂文字,又像已经看懂太多。

    “十八岁以上男子,强制参加东部劳务改革计划。”

    “本地商品价格将进行再优化,配给品将参照战区标准统一调整。”

    “未完成基础汉语教育者,限制出入集市与信仰场所。”

    字字平静,却句句刺骨。

    有人皱着眉盯了许久,最后只是低头叹了口气,牵着孩子悄然离去。

    更多的人连头都不抬,转身就走。

    他们已经知道:这片土地,已经不是他们的了。

    而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大明本土,情况却截然不同。

    清晨,阳光刚刚洒进长安街口,卖报的小贩已扯着嗓子喊开了:

    “最新战报——诺夫哥罗德已陷落,王子战死,敌军投降五万——!”

    “东部开发进入行政统治阶段!罗尚文总督亲掌政令,全面治理开始啦——!”

    人群一下围拢上来,手里拿着铜板的少年,背着孩子的妇人。

    挑担赶集的老翁,还有拄拐散步的老兵,全凑了过来。

    老汉手抖着接过报纸,眼睛眯着看了几行,忽然咧嘴笑了:

    “草,都打到这里去了?”

    “以前只听说草原漠北,现在连毛子都让咱揍扁了?”

    旁边一位戴布帽的大爷抖了抖旱烟杆子,悠悠吐出一口烟:“嘿,咱们终于当爹了。”

    “以前是谁想骑到咱脖子上都敢试试,谁都想进中原洗劫咱们!现在?谁敢瞪咱,直接被履带碾喽。”

    几个围观的小孩也凑上来,看着插图上的坦克照片眼放光。

    “娘,我长大也要去当兵,开这个大炮车!”

    母亲揉揉他头发:“你可别去打仗了,咱这仗都快打没了,世界都快打服了。”

    茶馆中,几个读书人也聚在一起翻看今日《民声日报》。

    其中一段政令解读引发了热烈讨论:“东部改革区已对战败地区建立基层政务体系,推行劳务规范管理,资源由中央统筹。”

    “预计将有效缓解内地粮油短缺与能源负担。”

    一人放下报纸,啧啧称奇:“看来我们城西那几家贫困户要分煤了。”

    另一人笑着补一句:“还能吃上毛子种的菜!”

    “种完再卖给他们,钱还是咱收回来,妙啊。”

    再有人吹胡子瞪眼:“这是天道好轮回!”

    几人轰然大笑,茶水几乎洒出。

    工厂车间内,广播刚念完新闻,年轻工人们也停下手里的活儿,相互交换眼神。

    一个扛钢板的小伙子搓了搓手:“我家那口子说了,今天超市有特价——新来东部战区产的牛奶。”

    “听说是那些败兵喂的奶牛,一天挤三遍。”

    另一个人搭腔:“管它谁喂的,能吃能喝就行。”

    “反正咱现在,真是日子越过越亮。”

    工头听见了,没吭声,只是咧嘴一笑,把工时记录板往前又推了一格。

    他知道,今年的工时压力没那么大了。

    因为——有人正在千里之外替他们挖煤、种地、运货。

    这年头,不努力也能过得去。

    因为努力的事,有人帮你干了。

    报社楼下,学生们抢购最新一期特刊。

    封面是一张俯拍图:诺夫哥罗德战俘营,数千人被整齐编队、脱衣验体、贴标分配,背景是一面高高飘扬的大明旗帜。

    特刊才刚摆上,不到十分钟就被一抢而空。

    几个大学生围在报架旁,一边翻看一边啧啧称奇。

    “啧啧,这画面真壮观。”

    “你看这个编号的,‘煤矿甲类’,我猜就是那些扛得动千斤煤车的硬骨头吧?”

    “啧,那这‘农田乙类’就是种菜的咯?嘿,说不定以后咱吃的番茄都有个奴工编号。”

    一个戴着钢框眼镜的男生把报纸折起来,夹在腋下,笑着感慨:“咱们这代人赶上好时候了。”

    “上一代人拼命守家,现在我们坐着读书,等毕业直接去接手整个战区。”

    旁边一名女学生捧着报纸笑道:“是啊,我哥已经报名支边开发了,说要当战后重建的基层主官。”

    “他说得好:‘不去压他们,我们自己就得加班。’”

    “所以他宁愿去边区,也不想回家陪丈母娘。”

    众人笑成一团。

    另一个穿旧夹克的学生忽然一本正经地说道:

    “其实……我觉得,咱们应该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不是单纯靠压榨,是要精算出每一单位战俘能创造多少资源,怎么消耗最小、产出最大。”

    “比如,力气大但脑子不灵的——搞矿业重体力。”

    “稍微有文化的——做翻译、跑腿、打表格。”

    “女人漂亮的送教坊司,不漂亮的做裁缝、洗衣工、托育保姆。”

    “老年人不行就送去做街道清扫,能动一根手指头的都别浪费。”

    “这样才叫科学管理。”

    他说完,身边人竟无一反驳。

    有个女生小声补一句:“听着像在讲种马配种计划似的。”

    众人哈哈大笑。

    眼镜男生点点头:“可这就是国家发展需要的理性啊。”

    “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有没有武力,而是我们有没有足够聪明的脑子,来统治好他们。”

    “所以,我们得好好学习。”

    “将来,得靠我们来设计那些劳工管理系统。”

    他话音刚落,几个人互望一眼,竟齐声笑道:

    “对!为了我们能少上夜班,得让他们多干点!”

    “为了我们孩子的牛奶,得让他们女的多挤点!”

    风吹起报纸一角,露出下一张版面。

    标题是:《东部战区今日投产十万斤粮、两千吨煤,预计全部用于内地保供》。

    众人顿了顿,又齐刷刷点头。

    “干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