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时叙在碧玺宫用了晚膳后,就离开了。

    回紫宸殿的路上,他问永泰:“都安排妥当了?”

    永泰忙躬身回应:“陛下放心,安排好了。”

    “有任何差错,唯你是问。””

    “奴才遵旨。”

    温梨儿此时还立在庭院当中,目送皇上离开,心中有些失落。

    她还以为,皇上今夜要在这里留宿呢。

    但皇上每日太忙了,连奏折都还没批完。

    且今夜皇上也确实不宜留宿在她这里。

    温梨儿回到寝殿,对着那幅画看了又看。

    她心里嘿嘿傻笑,让人明日也将这幅画裱起来,挂在她的寝殿里。

    翌日。

    温梨儿照旧睡到自然醒。

    她脑子放空了好一会才爬起来。

    今日,膳厅里的餐食都很清淡。

    其中一道山药芡实粥,温梨儿感觉味道挺好,一连喝了两碗。

    还有一道党参红枣炖乳鸽和一道莲子猪肚汤她也吃了不少。

    秦嬷嬷那个脸哦,差点笑开了花。

    温梨儿疑惑的看她:“嬷嬷,你捡到宝了?”

    “那可不,娘娘,不是老奴捡到宝了,是您捡到宝了。”

    “啊?”温梨儿有些疑惑。

    她捡到宝了吗?她自个怎么不知道?

    秦嬷嬷神秘兮兮问:“主子猜猜,桌上的膳食都是谁做的?”

    温梨儿:“不是李御厨?”

    秦嬷嬷哎呦一声:“李御厨哪里精通安胎膳,主子您又不是不知道。”

    温梨儿想了想又问:“芍药?”

    芍药懂些医理,是知道她怀孕的人之一。

    秦嬷嬷却还是摇头。

    “主子,是百合!”

    温梨儿诧异:“百合的绝活不是制香吗?”

    百合就是上次新补的大宫女之一,性格开朗,一来碧玺宫就和青梅青竹她们混熟了。

    倒是另两个同她一批进来的山茶和水仙,性子沉闷安静很多。

    基本是能不动口就不动口的那种,好在做事挺踏实。

    温梨儿压低声音问:“百合今日怎的突然给我做安胎膳了?嬷嬷同她说了我怀孕之事?”

    “哪能啊。”秦嬷嬷摇头,也放低声音解释原因。

    “老奴今早去用饭时,恰巧在半道上听百合在同山茶吹嘘自己能做几百道安胎膳。”

    “老奴原是不信,就带她去了膳房,让她做几道拿手的安胎膳出来。”

    “主子您猜怎么着?百合当真一口气就做出了十来道。”

    “老奴尝过了,每一道味道都极好。”

    “老奴便将百合做的安胎膳都送来了,主子感觉味道如何?”

    温梨儿点头认可:“味道很不错。”

    秦嬷嬷也点头道:“那主子怀孕前三个月,就让百合负责给您做安胎膳如何?”

    温梨儿觉得可行。

    这完全是想打瞌睡就有人递枕头。

    温梨儿怀枭枭时,安胎膳是由太皇太后的人帮她准备的。

    现在有了百合,这问题就解决了啊。

    眨眼间,便过了二十来日。

    太皇太后让人将皇帝叫到了慈宁宫。

    “叙儿,刑知很快就要满月了,满月宴可都安排妥当了?”

    皇后生的嫡子,皇上赐其名为刑知——晏刑知。

    晏时叙点头:“孙儿今日问了礼部,还需几日才能准备妥当。”

    “那你盯着点,刑知毕竟是你的嫡子,满月宴办的越隆重越好。还是荣国公府的赏赐,也别少了。”

    “皇祖母放心,赏赐已经送去了荣国公府。”

    太皇太后又问:“听说荣国公请封庶长子谢牧川为世子?”

    晏时叙点头:“请封的折子我已经批了,随着赏赐一同送去了国公府。”

    太皇太后长叹一声:“皇后心里大概不好受,世子之位给了她庶兄,她唯一的胞弟又是个不成器的。”

    晏时叙的眸中有微光闪动,面上的情绪却丝毫不显。

    “虽是皇后的庶兄,但至少同她是一家人,总归比落到旁人手中要好些。”

    太皇太后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叙儿,难道你不知,皇后和她母亲陈氏,与国公府那群庶子庶女水火不容?”

    这么问完,太皇太后自个笑了。

    她这个孙儿最是聪慧,怎可能不知皇后在国公府的处境。

    那他……

    太皇太后心头一惊。

    她深深的看了晏时叙一眼,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将要出口的话给咽了回去。

    叙儿大了,行事也从不莽撞。

    他故意削弱皇后在娘家的助力,自有他的原因。

    她也年纪大了,又何必再去操心这些事情。

    太皇太后便岔开了这个话题,又笑道:“临王和临王妃还有三日就能进京吧?挺好,能赶上刑知的满月礼。端太妃和你皇婶他们,路途遥远,怕是赶不上。”

    晏时叙笑道:“皇祖母,能赶上呢,我昨儿才收到时谦的信,道再有七八日就能进京了。”

    “好好好。”太皇太后很开心。

    她这个年纪,就喜欢儿孙环绕,热热闹闹的。

    武王的三个孩子,也就谦哥儿在京城住过几年。

    另两个,她这个做皇祖母的,也就见过两回,连他们的模样,都有些记不清了。

    太皇太后不由又想到了誉王的一双儿女。

    两个可怜见的,誉王被囚禁在护国寺,誉王妃死了,这两个孩子一夜之间便成了没父没母的孩子。

    好在,驰哥儿那孩子已经担得起事,听人禀道,誉王被囚禁的这大半年里,驰哥儿将他自个的郡王府打理的很好。

    想着这些烦心的事,太皇太后的脑子乱得很。

    誉王这个儿子,她自小疼爱。

    可在得知誉王小小年纪就试图弑母杀兄,还恨了她很多年,她一颗慈母心被撕的稀巴碎。

    这次去护国寺,也算与他做了个了断。

    便让他,在护国寺度过余生吧。

    可是驰哥儿和霜姐儿,她也疼了这么多年,哪里能忍心弃他们不管。

    太皇太后犹豫着同晏时叙道:“叙儿,你下一道旨,让驰哥儿和霜姐儿也一同进京可好?他们现在无父母可靠,也就哀家能帮他们铺一下往后的路了。趁哀家还未入土,给驰哥儿选一个贤妻,帮着他打理郡王府。霜姐儿今年也已经及笄,该相看夫家了。”

    晏时叙并没有反对,这大半年时间,他派人在熙州监视晏时驰的一举一动,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让他们来京城也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看着,也能看出个子丑寅卯。

    晏时叙第二日便写了道圣旨,又派了一队禁卫军去熙州接晏时驰和晏时霜进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