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低声叹道:“这阴影,太大了……”
其他评委同样如此,评分时虽然公正,却难掩眉宇间的倦意,显然还未完全从《囍》的震撼中抽离。
台下的观众亦是如此。
礼貌的掌声依然响起,却少了先前的狂热与投入。
许多人靠在座椅上,神情恍惚,仿佛灵魂还停留在苏灿的故事里。
一个年轻女孩低头摆弄着手机,喃喃道:“我满脑子还是那唢呐声……”
她身旁的男友点头附和:“是啊,别的歌再好,也听不进去了。”
不远处,一位中年男子小声对同伴说:“苏灿这首《囍》,直接把这场比赛的魂儿抽走了。”
周围几人纷纷点头,低声讨论着那撕心裂肺的戏腔、那悲怆的将军与姑娘,声音虽轻,却掩不住眼底的震撼。
直播间的变化更为明显。
随着后续选手登台,屏幕右下角的观看人数开始缓慢下降,弹幕数量骤减,评论区的热度反常地冷却。
偶尔飘过的几条弹幕,几乎清一色与苏灿有关——
“说真的,我现在还沉浸在《囍》里,完全听不进去别的歌……”
“不是他们唱得不好,但苏灿这首歌太逆天了,谁能顶得住?”
“感觉整场比赛被苏灿一首歌碾压,后面的都成陪衬了。”
“已经满足了,我退出直播间,等剪辑回放再看吧。”
“耳朵被《囍》洗礼过,其他歌都索然无味,告辞!”
“……”
比赛流程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一首接一首,选手们倾尽全力,评委们给出分数,主持人偶尔插科打诨试图活跃气氛。
然而,整个剧院的氛围已截然不同。
那种狂热的高潮已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甚至略带疲惫的余波。
第四轮比赛终于结束,舞台灯光缓缓熄灭,主持人走上台,声音平稳地宣布:
“今晚的比赛到此落幕,感谢所有评委与歌手,感谢每一位观众!”
评委与选手们起身,向台下鞠躬致谢。
观众席上传来掌声,礼貌而整齐,却远不及苏灿演唱《囍》时的山呼海啸。
灯光暗下,剧院渐渐散场,有人低头离席,有人仍在轻声议论,但所有人的心底都明白——这场比赛的真正高光,早已定格在苏灿的那一刻。
然而,这一切并未结束。
表面上,比赛落幕了,流程完结了,可一股无形的暗流正在剧院之外悄然涌动。
所有人都清楚,这场比赛的余波,远未平息。
苏灿的《囍》,势必将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巨浪!
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正蓄势待发!
……
比赛刚一落幕,剧院的灯光还未完全熄灭,节目组后台的工作人员便已忙得不可开交。
他们迅速行动,将苏灿演唱《囍》的现场视频剪辑出来,配上中英双语字幕,连夜全网发布。
至于其他歌手的演唱视频?暂时搁置一边!
在节目组眼中,此刻没有任何表演能与苏灿的《囍》相提并论。
这不是偏心,而是现实——苏灿的光芒,已将整场比赛点燃!
视频甫一上线,便如同一枚重磅炸弹投入网络,瞬间引爆全平台。
标题简单却直击人心:“苏灿《囍》现场版——一首歌唱哭全世界。”
短短几分钟,点击量飙升至百万,转发、点赞、评论如潮水般涌来。
视频开头,苏灿那低沉的嗓音幽幽响起,镜头扫过剧院观众泪流满面的脸庞。
紧接着唢呐声炸裂,屏幕前的网友几乎能感受到那股撕心裂肺的冲击。
国内各大社交平台率先沸腾。
围脖上,“苏灿囍”的话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冲上热搜第一,热度指数眨眼间破亿。
网友们疯狂转发。
有人配文:“这不是歌,是核弹!我听完腿都软了!”
还有人直接上传自己看视频时的反应——泪水模糊的双眼、泛红的鼻头,满屏弹幕感叹:“这戏腔,这故事,谁能不哭?”
短视频平台上,《囍》的片段被无数人剪辑翻唱,戏腔的高音、唢呐的悲鸣成了热门背景音。
甚至有网友模仿苏灿的念白,试图重现那句“笑着哭来着”的破碎尾音。
评论区里,一片“封神”“神作”的呼声,热度一发不可收拾。
与此同时。
华灿公司趁热打铁,在比赛结束后的当晚,于国内和海外同步发布了《囍》的录音室版本。
相比现场版的震撼,录音版更加精致细腻,戏腔的转音更清晰,唢呐的悲怆更悠长,低吟与念白的层次感被完美放大。
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助长了《囍》的热度,直接将这场风暴推向全球!
海外平台骤然炸裂。
油管上,录音版上线不到一小时,播放量突破百万,评论区被多国语言刷屏——
[英文] “this is sane! i’ shakg and cryg at the sa ti!”(这太疯狂了!我一边颤抖一边哭!)
[西班牙文] “é obra aestra! voz de su can es un regalo al undo”(多么杰出的作品!苏灿的声音是给世界的礼物。)
[日文] “この曲、魂が震える…华夏の音楽の深さを知った。”(这首歌让我的灵魂颤抖……我感受到华夏音乐的深度。)
不到一天,《囍》的现场版与录音版的总播放量突破亿次,相关话题席卷各大平台。
热度如同野火燎原,席卷网络每一个角落。
节目组的决定被网友戏称为“最正确的偏心”。
而苏灿的名字,再次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