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147章人人为我,亦是我为人人

第147章人人为我,亦是我为人人

    而且真正耽误时间的,也从来不是装填弹药,而是清理火药残渣的这个过程,才是最影响火铳射速的操作。

    经过戴梓的魔改,连珠铳确实勉强可以做到“半自动”了。

    但是每一名火枪手,都要做一个死亡选择题。

    那就是要么选择在开完一枪之后,冒着走火的风险清理一下火药残渣。

    另一个选择就是无视风险,继续安装嗯,继续开枪。

    无视风险的后果就是,炸膛是必然的

    马克沁之所以可以用黑火药,就是因为当时的钢铁工艺,已经十分成熟,那个硬度,足以使子弹冲破黑火药的残渣,顺利发射,但是大清的钢铁工艺,敢试他就真敢炸!

    这么相较起来,装填弹药,好像就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了,而且最最重要的就是,明代壬辰倭乱时,李如松的辽东铁骑,就已经有了用牛皮纸,提前装药的子弹包了。

    开战时,只需要将提前包好的牛皮纸包撕开,倒进弹仓就可以了。

    此消彼长之间,戴梓的这个所谓“连珠铳”其实就已经算得上,鸡肋中的鸡肋了。

    当然戴梓也并不是因为“连珠铳”的原因被发配辽东的。

    毕竟康熙是脸上有麻子,又不是傻子,不能因为戴梓发明了一个没用的东西,就给发配。

    而戴梓实际上是因为,康熙命传教士南怀仁铸造“子母炮”,南怀仁这洋鬼子憋了一年没造出来,康熙无奈交给戴梓去铸造。

    结果戴梓是一点面子都没给南怀仁留,愣是八天就把“子母炮”给造出来了。

    被公开处刑的南怀仁,没过多久就联合了几名传教士,通过栽赃、诬陷的方式,忽悠着康麻子,把戴梓发配辽东。

    一代国士就此含恨而终。

    原本已经热血沸腾的朱元璋,听到任以虚的话后,登时便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一般。

    “任先生,那咱这个啥弹药、弹簧跟钢材是学啥”

    任以虚笑道:“其实也不难,材料学最难的地方,就是因为他是化学,跟物理学的交叉学科。”

    “需要把化学,跟物理两门全都学好才可以。”

    “化学”

    朱元璋整个人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而后细细打量起了自己的这五个儿子。

    根据朱元璋的计划,朱标将来是要接自己班的,自然是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至于朱棣,领兵打仗倒是不错,但是显然朱棣对于这些东西兴趣不佳。

    朱棡经过任以虚的调理,现在对医术跟生物也有一点兴趣。

    最终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在一旁摆烂吃瓜的秦王朱樉的身上。

    被朱元璋这么一瞪,朱樉登时便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不过朱元璋倒也没怎么搭理朱樉,毕竟现在的朱元璋还有最后一个疑问。

    “任先生,那照您这么说的话,不用世兵,改成募兵的话,战斗力真的会比世兵强吗”

    这是朱元璋心里最没底的一点,当然这主要是有大宋的前车之鉴。

    原本募兵制起源于吴起变法,而募兵制的巅峰,就是名震天下的魏武卒!

    而最亮眼的战绩,无过于五万魏武卒,把五十万秦军,给暴揍了一顿。

    但是当时荀子就发现了,魏武卒最为致命的弱点,就是魏武卒选拔的条件,过于严苛。

    你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从一群“人”里,选出来一群,不老不死的神仙的。

    既然是人,那么人的体力,就是有极限的。

    过了最巅峰的那几年之后,武卒就不得不离开军阵,但是朝廷给武卒的优待,又不能随意取消。

    毕竟之所以有这么多人玩命的训练为国效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魏国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受优待的武卒越来越多,供养武卒的人越来越少,明末士大夫,上一世轮回了属于是。

    这样一来,武卒更像是在饮鸠止渴。

    荀子也称其为“此危国之兵也。”

    至于大宋的这帮“天才”们就玩的比较花了。

    开国之初,募兵勉强还算是有点门槛。

    但是后来,大宋的这帮大聪明“文官”就忽然像是坐上了敞篷车一样,脑洞大开的发现一条真理。

    朝廷募兵是为了镇压起义的,而百姓起义是因为没有工作。

    那我直接就把受灾的灾民,招募成官军,那岂不是两难自解

    都是官军了,那还造毛的反。

    如此一来,大宋的文臣武将们,就像是发现了新世纪一般,将灾年募兵这一方法,直接给定成了国策。

    有宋一朝,无论是禁军、湘军、还是到了南宋的驻屯军,都严格落实了这一国策。

    每逢大灾发生之时,宋廷的兵力就会暴涨。

    但是这样一来,无疑是完美的跳过了,募兵制所有的优点。

    动不动就是八十万禁军总教头,那个含金量,其实就相当于包工头。

    有的官军,看起来是官军,实际上战斗力,还不如李自成的农民军。

    本来这样也能勉强维持,只可惜宋朝的环境,并不像唐、汉、明那般平安无事,中原一家独大。

    北方那些浑身羊膻味的大胡子,可不管你,到底是募兵,还是士兵

    听到朱元璋的疑问,任以虚笑道:“老爷子,还是那句话,小孩子才做选择题。”

    “正确的选择从来都是全都要。”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您的意思是,从世兵里面募兵那不还是卫所制”

    朱元璋的卫所制构想,可就是在卫所的世兵里招募,只不过朱元璋想的是,给些土地之后白嫖募兵罢了。

    任以虚笑道:“老爷子,小了,格局小了。”

    “兵者,公器也!”

    “既是人人为我,亦是我为人人。”

    “天下人,每个人都是世兵,再去募兵,募到的不就都是世兵了吗”

    朱元璋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人人都是世兵”

    “对啊,只要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都要去大营里接受几年训练,就可以了。”

    “这样以来,即便是兵源不足,临时招募,那样招募到的兵,也比直接去地里招募农夫,要强得多啊!”

    而任以虚也在一旁道:“同样,这样一来,也可以做一个详细的划分,例如在新兵时,训练有素,表现优异的,就可以进入募兵体制,将其变为职业军人。”

    “而后以募兵为骨,世兵为辅不就可以了”

    朱元璋眼前登时便是一亮。

    大明在洪武年间有多少人口,朱元璋的心里是有数的。

    现在的大明,至少有五千万人,根据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一次清算数据,洪武二十六年,大明共有人口,六千零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口人,就是这么精确,一直

    精确倒到了个位数《明实录太祖续录》。

    如果只算男丁,也有两千余万!

    当真按照任以虚的这个说法,以年龄划定一道坎,那么过上一代人的时间之后,大明起码有一千万可战之兵!

    一千万兵马!

    就是吓也把人吓死了!

    而任以虚还在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其实新兵里面,表现优越的兵丁,可以让其自由选择是留在军中,还是回到乡里。”

    “同时在乡里,也可以组织起一批民兵,训练时发些补贴,每三年一训,或一年一训,皆可。”

    “如有战事,这些都是召之既能用的老兵!”

    朱元璋彻底服了,任以虚那一套军衔制,可以完美的嵌入这一整套制度内。

    朱元璋都不敢想,大明一旦如此变法之后,将会发生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