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105章胡惟庸造反

第105章胡惟庸造反

    “这水没开喝不了茶,那不就是时机不成熟的意思吗”

    “咱这脑子里天天都装的是啥东西啊!”

    “这要是让这小兔崽子察觉到哪里不对劲儿,咱这老脸该往哪放”

    “唉。”

    就这么想着,朱亮祖不知不觉之间,便走到了金陵一处不起眼的巷子。

    朱亮祖抬起不由得愤愤道:“妈的,咱怎么又跑到这儿来了”

    “都怪那帮不正经的,天天净拉着咱干这事!”

    “罢了罢了,最后亿次!”

    说罢,朱亮祖便兀自朝着小院走去。

    推开院门,便听到院子里一个较弱的声音传来。

    “爷,您喝茶”

    “来点新茶吧。”

    “好嘞!”

    城内的流言跟一场大雨,一齐洗礼了整个金陵城。

    就在金陵大雨旁沱之时,戒备森严的乾清宫里,朱元璋眉头紧锁的盯着面前锦衣卫递送上来的秘奏,心中却是焦虑万分。

    胡惟庸的心思,朱元璋焉能不知道。

    此番诈病,朱元璋就是要让胡惟庸以为自己有机可乘。

    不仅仅是胡惟庸,京营所有千户以上的部将,全都在朱元璋的监视之中。

    但就硬是没有一人有丝毫的异动!

    如果说这满朝文武,大半都是忠心耿耿,朱元璋可以相信。

    但如果说这满朝文武,在胡惟庸这样的人主政下,还能所有人都忠心耿耿,就是打死朱元璋,老朱都不相信。

    望着面前的百官名册,朱元璋不由得将心一横,既然做戏,那便做全套!

    说罢,朱元璋缓缓的抬起头,看着远处的二虎低声道:“差不多是时候了,把咱的那几个老弟兄们都给咱诏进宫来吧,咱得见他们最后一面了。”

    马皇后在一旁闻言,不由得微微蹙眉瞪了朱元璋一眼道:“朱重八,你胡说八道什么呢”

    朱元璋只得讪讪一笑。

    宫中突然之间缇骑四出赶往了信国公府、魏国公府及曹国公府。

    汤和、徐达、李文忠三人上了马车之后,便径自赶往了宫中

    相府之中,胡惟庸静静的看着杯中的茶,嘴角终于露出了一抹笑意。

    淮西武勋,大半是自己的故旧,淮西文官,更是几乎全部唯自己马首是瞻。

    在朱元璋变法之前,胡惟庸从来没有想过要造大明的反,因为不敢。

    胡惟庸知道,在大明这片土地上,朱元璋就是绝对的权威!

    自己无论是再怎么绞尽脑汁,也不会是朱元璋的对手。

    结交这些勋臣,胡惟庸更多的也不过就是想自保。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一个时辰之前,中书省便接到了一纸诏令,魏国公徐达赴大都巡抚燕地百姓,曹国公李文忠赴长安巡抚秦地军民,信国公汤和赴太原巡抚三晋军民。

    不仅如此,刘伯温被准许回青田老家养老,李善长则是回乡祭祖。

    得到这个消息的胡惟庸,嘴角都快扬到后脑勺去了。

    一切都说通了!

    之前这些人闭门谢客,就是知道了朱元璋早已身患恶疾。

    生怕朱元璋忌惮自己,这才故意不跟朝中众人往来的!

    胡惟庸是个聪明人,但也仅仅是一个聪明人。

    聪明人最大的特征就是,会替别人脑补好,他们自认为是真相的借口。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之上。

    一旦信息出现不对称,所有的脑补,都会变成彻头彻尾的笑话。

    而这一切,显然胡惟庸没有意识到。

    因为常年坐镇中书省,胡惟庸接触到的信息,是大明的寻常百姓,几辈子都接触不到的。

    甚至胡惟庸还知道大量,连史官都不知道的宫闱秘辛。

    这一切,在胡惟庸的眼里,是那么的合理!

    用任以虚的话说,胡惟庸绝对算得上这场比赛里爬的最快的。

    只可惜,这场比赛不是比谁爬得快,只是单纯的竞速而已。

    你把爬行运用到极致,也不过就是爬而已。

    你或许可以爬的比别人走的,甚至是跑的还要快。

    但是当其他人,拖出自行车来的那一刻,胡惟庸就已然注定失败了。

    在胡惟庸的眼里,徐达也好,汤和也好,不过就是因为朱元璋病重,被朱元璋忌惮故而调出京城罢了。

    而自己之所以可以幸免,就是因为自己之前的蛰伏。

    让朱元璋对自己放松了警惕,认为自己对大明没有了丝毫威胁,故而自己才得以安然无恙。

    朱元璋的变法,已经把几乎朝上所有的力量,都逼到了自己的这一边。

    自己毫无疑问,已然拥有了,真正可以跟朱元璋叫板的实力了。

    满朝同僚,都在我这一边,你朱元璋怎么跟我斗

    就凭天下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贱民

    痴心妄想!

    胡惟庸的眼神之中,陡然间闪过一丝狠厉,嘴里喃喃道:“上位,这可都是你逼本相的!这天下,你朱重八坐的,本相也做得!”

    当天晚上,整个京城的童谣就全都变了味儿。

    仅仅一夜之间,金陵的所有孩童,便都学会了一句“邺台复邺台,曹操再出来!”的童谣。

    金陵百姓听到这句童谣之时,无不色便。

    自古以来每逢天下大乱之前,总有这种奇奇怪怪的童谣传世。

    从人“大楚兴,陈胜王。”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再到大明开国之前的那一句“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大明的百姓无不对这种,明显带有特殊意味的童谣,笃信至极。

    更何况,此时《三国演义》,已然传遍了天下大街小巷,绝对算的上是脍炙人口,何人不知曹丞相何许人也!

    魏高皇帝、东汉权阉大长秋曹腾之养孙。

    这句“邺台复邺台,曹操再出来!”不就是暗指大明宰相胡惟庸,不日行将把持朝政,号令天下吗

    而这一切,正是胡惟庸在背后操纵的!

    眼下胡惟庸唯一忌惮的就是,金陵的百姓。

    之前科举变法之时,事情就败在了百姓的身上,这一次胡惟庸当然是不会让那日的事情重演。

    你朱重八的变法是要让百姓受益又能如何

    一帮贱民而已!

    你就是给他们钱,他们敢拿吗

    你难道当真以为,儒家仅靠着卖弄权术,就可以独尊千年

    就在城内流言四起之时,胡惟庸已然换上了自己的官袍,大步流星的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走去,而朝中百官,也已经悄然跟在了胡惟庸的身后。

    从相府到紫禁城上朝,需要经过整个金陵最繁华的秦淮河岸。

    当浩浩荡荡的百官队伍出现在岸边时,看着面前爪牙舞爪的百官队伍。,周围的百姓无不低下了头。

    他们知道,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

    他们更知道,胡惟庸就是要夺走这一切,但是他们仍旧还是低下了头。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他们是那么的渺小。

    眼前的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啊!

    都是被大家伙称作文曲星的人物啊!

    那都是天神下凡。

    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敢跟这些人斗啊!

    一时之间,甚至有百姓想要对胡惟庸行跪拜之礼。

    哪怕胡惟庸并不会记住,究竟是谁跪了他。

    宫城之上,朱标兄弟五人,死死的盯着,正在缓缓朝着紫禁城走来的胡惟庸,眼神之中竟然闪过了些许的恐惧。

    而让他们恐惧的却并不是胡惟庸,而是着全城的百姓!

    百官多吗

    很多!

    非常多!

    足足有数百人!

    但是金陵百姓呢

    足足有百万人!

    仅仅凭这几百人,就将这百万人给呵止在了这里吗

    怀宝器而不自知!

    朱标兄弟几人焉能不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