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路六号,包含十几家商铺和后面一个被当做仓库的院子。

    整个地块大概十亩地左右,靠近桂大,位置相当好。

    原本这里是省档案馆的一个资料库。

    档案局和档案馆合并后,就算是档案局的财产。

    在很多年前,这里曾经借给钟楼分局设立派出所。

    派出所后来另外选址,钟楼分局却没有把这块地还给档案局。

    档案局拿着土地证和当时的借据,找钟楼分局要了几回。

    但当时协调这件事的领导和经办人都已经退休。钟楼分局舍不得那些商铺的租金,死活不认账。

    闹过几次,还差一点对簿公堂,最后都被压下来。

    影响不好嘛,大局为重,有话好商量

    弄到最后,档案局的领导也就放弃了。

    得罪人是自己,拿回来也是单位的。何必呢。

    于是,这块地就成了烂账。

    档案局的人每每说起,都愤愤不平。

    十几间商铺,每年那么多租金,起码应该分档案局一点嘛。

    奈何公安局是强力部门,领导都不愿得罪死了,其他人最多是发发牢骚。

    周严一到档案局就听说这个事,原本也没放在心上。

    直到上次去省委借车子时,陈义华说起档案局的寒酸。

    再加上葛闻喜安排李岩等人宿舍的为难,才让周严起了把这块地要回来的心思。

    没等周严抽出时间上门要账,钟楼分局自己送上门来,纯属倒霉催的。

    上午韩尚宾几人来道歉,周严点了他们一下。

    随后轻轻带过,转头谈起档案局过春节连福利都发不出的窘境。

    没想到韩尚宾也是个妙人。

    装傻到底,直接送来了一车年货。

    地是不能还。你们没年货发福利,我们倒是可以支援。

    周严哭笑不得,准备好好给妙人韩尚宾上一课。

    李成泰问起这个,周严便知道,李成泰也是一直惦记着呢。

    “李局,不瞒你说,我就是想把这块地收回来。”

    “咱们穷的都要当裤子。却有一个金元宝借给别人,这叫什么事儿!”

    李成泰笑道:“应该是聚宝盆。那些店铺的租金,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听说每年都在涨。”

    周严露出神秘的表情:“别管是金元宝还是聚宝盆,都要拿回来。”

    “李局是知道什么内幕?”

    “内幕谈不上。其实我说的,大家都知道。”

    李成泰清清嗓子:“这块地之所以要不回来,是因为当时的经手人,原来的钟楼区区长,是杨远朝。”

    “杨市长?”

    “嗯,杨市长。而且韩局和杨市长关系很好”

    周严恍然大悟。

    难怪档案局拿着土地证和借据都要不回来自己的东西。

    公对公的事,谁也不愿意出头去得罪桂城市的市长。

    都是国有土地,在谁手里不是一样

    李成泰看看周严的脸色,试探着问:“周局,您已经和韩局说了这件事?”

    周严点点头:“稍微提了一下。结果人家装傻,直接送来一车年货。”

    “周局,我有一点私人消息,您看看有没有用。”

    李成泰道:“那边十几间商铺,最大的一间是个饭店。饭店老板是韩局的亲戚。”

    看着戴黑边眼镜,文质彬彬的李成泰,周严打趣道:“李局,没想到你这样浓眉大眼的,竟然也”

    “和光同尘,适者生存。”

    李成泰扶扶眼镜,一本正经。

    周严挺高兴。

    “五步之内必有芳草。没想到今天一下子就见识到两个有趣的人。”

    李成泰赶紧摆手:“周局,我这点丢人的小心思,可谈不上有趣。”

    “真正有趣的,是人家韩局。”

    周严也不再纠缠这个话题。

    对李成泰说道:“正好我今天有时间,下午就提前把节前动员会开了吧。”

    “免的总有个事情挂着,大家逃班都逃的不爽快。”

    李成泰无语。

    周严这话说的,像是在鼓励大家逃班一样。

    “行。那我去安排一下。”

    李成泰准备起身,却被周严拦住。

    “等等。李局,问你个问题。”

    李成泰又坐回来。

    “周局别和我客气。有什么您尽管吩咐。”

    “科技路那块地,如果能收回来,我准备建职工住宅,改善一下大家的居住条件。你觉得怎么样?”

    李成泰吓一跳:“建住宅?咱们”

    想到周严原来在临海集团工作过,又改了口。

    “咱们和临海集团合作?”

    周严也没否认:“只是个初步想法。具体情况,还要集体讨论。”

    “就是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其实那块地可以有很多种利用方式。”

    “比如建一个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咱们档案局最不缺的就是资料。”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成泰皱皱眉:“这个难度也很大吧?建设资金很难解决,而且”

    “建那个,只能搞些政绩,费力不讨好。”

    “还不如什么也不做,保持原状收房租呢。”

    这是李成泰的心里话,但不能说出来。

    周严像是知道李成泰想说什么。

    “李局是觉得建这个,还不如保持原状收房租是吧?”

    李成泰默认。

    “那是李局没想明白。”

    “你看,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名目立起来,省委省政府要拨款吧?”

    “宣传部要支持吧?”

    “教育部门要支持吧?”

    “爱国主义教育。不夸张的说,每个人都需要吧?”

    “对个人,对社会那是免费的。”

    “对单位,虽然也是免费,但捐赠一点,不过分吧?”

    “如果不愿意捐赠,可以搞一些成员单位。成员单位交一点会费不过分吧?”

    “再不行,每年搞两次针对各单位的主题教育,由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牵头”

    “只要建成,以后每年必然都会有一笔专项拨款吧?”

    “毕竟这么重要的地方,也需要运作,维护。”

    “还有,给几个事业编制不过分吧?”

    周严掰着手指头算账,李成泰眼睛越睁越大。

    还可以这样?!

    周严摇头:“唉,档案局明明有好多赚钱”

    “有好多可以做贡献的事情可以做,却把自己弄得穷困潦倒,真是”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很有必要,其他基地也很有必要嘛。”

    “还有那些可以公开的旧档案。”

    “整理一下,搞搞展览,然后编辑成册,摊派赠送给一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