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将士持续不断地发起攻击。
建奴的骑兵大部队却依旧在继续决死冲锋。
在长春城南门之外的左右两边。
都在同一时刻上演着极度惨烈的场景。
反倒是明军对南门那边的攻击,暂时停顿了下来。
袁宗第让炮兵和火炮都休息一下。
反而把注意力放在左右两边的战场上,随时准备支援左右两边。
虽然他对手下的将士们很有信心,但是为了以防万一。
还是得留点后手才行……
而在左右两边的战场上。
瓦克达和阿巴泰,各自在一边眼睁睁地看着不顾一切冲杀上去的建奴骑兵。
纷纷倒在了明军猛烈的攻击之下。
他们胸中的杀意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沸腾不休,双目变得血红一片,额头上的青筋暴突而起。
但是这一切都毫无意义。
他们惊觉面对明军那恐怖的多重式攻击,他们竟然是如尔的无能为力。
就如同他们曾经入关肆意劫掠之时。
那些曾经软弱的明军和普通百姓,面对着他们的屠刀时所产生的那种无力感一样。
以前他们从来不曾理解这种感受。
如今形势彻底逆转了过来。
轮到他们体会什么叫无力感,什么叫绝望?
这让建奴的将领憋屈得几乎要当场吐血。
可是在这种状况下,他们却束手无策。
瓦克达在心里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寻觅到更多的工匠,研究出威力更加强大的火药。
并且打造出更加精良的火药枪。
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在战场上挽回劣势。
否则他们就只能排着队上去被击毙。
瓦克达亲眼目睹着又一批骑兵冲过去,与之前的骑兵一样纷纷倒在了血泊之中。
而在距离明军一百多米的地方。
建奴的战马和骑兵的尸体,已经堆积满了一片数十米宽的区域。
他这一边发起进攻的上万骑兵,已经损失了多达两三千人。
瓦克达痛苦至极地闭上了眼睛。
咬牙切齿地说道:“传令撤退,所有人立刻退向阿勒锦……”
紧接着,战场上响起了沉闷的撤退鼓声。
正在冲锋的建奴骑兵听到命令之后,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调转马头。
返身回去,立刻仓惶逃离战场……
……
另一边还想让人再冲上一波的阿巴泰。
听到瓦克达那边传来的鼓声。
阿巴泰知晓瓦克达开始撤退了,那么他这边继续冲锋也失去了意义。
下一秒,阿巴泰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明军看着敌人终于承受不住巨大的伤亡,开始转身仓惶逃命。
明军等待已久的骑兵立刻策马冲了出去。
先是小心翼翼地越过满地的尸体。
接着就策马狂奔起来,风驰电掣般地向着敌人的骑兵追杀过去。
“大明威武、战无不胜,杀杀杀……”
明军的骑兵士气高昂,高声呼喊着口号去追杀敌军。
这更是对敌军形成了进一步的强大威慑,使得建奴溃败得愈发彻底了。
而在城墙上的建奴将士。
亲眼目睹了建奴骑兵的凄惨状况。
建奴的骑兵不断死伤在战场上,而明军的将士们却毫发无损。
这让那些建奴将士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同时他们也清楚这一次又战败了。
因此、当城外的建奴骑兵转身逃命的时候,城墙上的建奴将士们也是立刻转身就跑。
无数的建奴涌向了长春城的北门。
想要出城之后逃往阿勒锦。
但是也有一些建奴头脑比较清晰,知晓他们凭两条腿根本跑不过明军的骑兵。
那些家伙干脆脆做好了投降的准备。
准备等着明军进城之后,他们第一时间就向明军投降。
而有一些更为聪明的建奴,或者说是投降得更彻底的建奴。
则是集结了一批人手。
去把长春城的南城门打开,并把吊桥给放下。
接着在城头上挂上了白旗……
……
袁宗第望着城墙上的白旗。
他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敌人的投降。
而是派遣部队前往了其他几道城门,等到把所有城门外面都包围起来之后。
他们才会接受敌人的投降,然后再进城。
反正已经胜券在握了。
此时的袁宗第一点都不着急。
因为他深知敌军已经开始彻底溃败了。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场惨烈的大战之后,建奴的斗志彻底崩溃了。
事实已经证明了所谓的“建奴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那不过是一个荒诞的笑话而已。
在发放了满饷,且装备精良的民军面前。
所谓的建奴精锐不过如此。
而斗志彻底崩溃之后的建奴。
那就更加的不值一提了……
正所谓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袁宗第试着把自己代入敌人的角色。
如果是自己处在建奴的立场上,还有没有什么对付明军的办法,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这对于袁宗第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其他的都可以暂且搁置一旁。
袁宗第在脑海中不断地做出各种假设与设想。
思考了好一会儿之后都没有任何头绪。
反倒是等来了其他的消息。
“报告兵团长,其他的几座城门全部被我方包围了,那几处城门上的敌人也都挂上了白旗,并打开了城门。
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动?请兵团长下令……”
袁宗第果断说道:“很好,每一道城门先派两个百户的兵力进去,等到我们的人控制了城门之后,后续的部队才能进城。”
“遵命……”
传令兵立刻匆匆离去。
袁宗第继续坐镇南门这边,并派出队伍去控制城门。
城内的敌人是真心实意地投降了,根本不敢搞任何的花样。
因而明军很快控制住了城门,然后大部队开始有序进城。
耗时半个多月的长春城大战。
在这一刻终于落下了帷幕……
至此、辽东的战事暂时解决了。
朱慈出烺那边却又遇到了新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