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 第29章 战后安排、吴三桂

第29章 战后安排、吴三桂

    听到朱慈烺的问题。

    孙传庭信心十足地说道:“启禀陛下,建奴之所以强悍,无非是因为他们的将士勇于效命,骑兵数量众多,并且极为擅长野战。

    以前这些确实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但是自陛下登基以后,大力整顿军伍,按时足额发放军饷。再加上这一次京城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全胜。

    如今将士们士气空前高昂,人人敢打敢战,在这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建奴。况且,陛下精心训练出来的火枪兵,还有那床弩配上威力巨大的炸药,以及上万的精锐骑兵。

    臣以为就算是跟建奴在野外正面交锋交战,优势也依然在我方,建奴已然毫无优势可言。所以建奴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英国公张世泽紧接着附和道:“孙尚书所言极是,如今我们与建奴之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臣坚信,只要派出火枪兵出战,必能大破建奴,取得辉煌战果。”

    曹变蛟也按捺不住。

    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对辽东的形势更加熟悉,恳请陛下准许臣带兵出战,臣定然不辱使命,还望陛下允准。”

    刚刚投降过来的袁宗第。

    也赶紧出列请战:“陛下,承蒙陛下开恩,使得臣寸功未立,却能立于朝堂之上,微臣心中实在是惭愧之极。

    为报陛下的浩荡恩德,恳请陛下允许臣跟着曹将军一起,带兵去辽东对建奴迎头痛击,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朱慈烺淡淡地说道:“看到各位爱卿谈及建奴而毫无惧色,朕心甚慰。那就以曹将军为主帅,袁将军为副帅。

    率领五千骑兵、一万步兵,外加一千五百名火枪兵,择日率领大军北上。辽东三军将归你们统一号令,朕赐予你们尚方宝剑,如有抗旨不尊者,可先斩后奏。”

    曹变蛟和袁宗第听闻,赶紧单膝跪地。

    声音洪亮地回应道:“谢陛下的信任,臣万死不辞,定当凯旋而归!”

    ……

    听到朱慈烺所说的话。

    众人心中都明白,朱慈烺这是要对辽东下手了。

    不但要对建奴出手,还要对辽东的将门下狠手。

    因为如今的辽东,兵权几乎都被辽东将门所把持。

    那些家伙个个拥兵自重,骄横跋扈,根本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听从他人的号令。

    连对朝廷的旨意,他们都是阳奉阴违。

    怎么可能更新交出兵权呢?

    比如驻守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崇祯皇帝早就下旨让他带兵进军勤王了。

    可是到了现在,吴三桂的影子都没见着。

    很显然,那家伙肯定正在观望形势,权衡利弊。

    这种事情自然引起了天武皇帝的不满。

    所以天武皇帝朱慈烺,要对辽东将门动刀子了。

    只是想要对辽东将门出手的话。

    曹变蛟他们带去的这点兵力真的够用吗?

    新任的内阁首辅范景文。

    忧心忡忡地出列说道:“启禀陛下,辽东形势错综复杂,建奴也是兵多将广。陛下您看能否给曹将军他们,再多增加一些兵力?如此或许能更有把握。”

    英国公张世泽也一脸郑重地说道:“陛下,臣也认为应该再增加一些兵力,这样才更加稳妥,以防万一。”

    朱慈烺微微摇头,从容说道:“这个问题你们不用担心,朕自然会让人安排妥当的。如今京师的兵力确实还剩下不少,但是还有别的重要事情要做。

    孙传庭,黄得功两人数次出击草原,你们对那边的形势更加了解。你们带领五千骑兵,一千五百名火枪兵和一万步兵,再次率军出击草原。

    记住、这一次的目标是战马,尽量想办法多弄一些战马回来,有了战马我们才能够组建更多的骑兵,两位爱卿可有信心?”

    孙传庭和黄得功赶忙出列,恭敬地行礼道:“谨遵陛下之命,定不负陛下所托,臣等必将全力以赴!”

    大明京师并没有多少兵力,总共还不到十万将士,火枪兵更是只有六千人。

    朱慈烺这一下子就派出去了一万骑兵,两万步兵,还有三千名火枪兵。

    这都快接近一半的兵力了。

    问题是现在的大明京师,还有着七万多人的敌军俘虏。

    要是兵力太少了的话,能够压得住那些俘虏吗?

    范景文和李邦华等文臣都满脸忧虑。

    有些担心地看向英国公张世泽,还有兵部尚书孙传庭。

    可是那两个家伙却不为所动,像是完全没感受到其他人担忧的目光。

    这倒不是他们不知道对方在担心什么。

    而是他们深信,朱慈烺既然敢这么安排,那肯定已经考虑到了其他的情况。

    陛下自然不会让京城这边出事,更不会让那些俘虏趁机闹事。

    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支持朱慈烺的决定。

    接着朱慈烺又派出了一支部队,其中包括一千五百名火枪兵,前往天津港那边接管所有权力。

    并且下令对当地的驻军进行全面整顿,如有反抗者,无需犹豫,直接予以镇压。

    朱慈烺直言要组建商队开海。

    并告诉文武大臣,将在一个月之后召集大商人来进行竞标。

    海商的名额先放出六个。

    在不违法乱纪并按照规矩交税的情况下,这六个海商名额价高者得。

    这是朝廷所承认的海上贸易资格,以后将会受到朝廷的保护,其他不合规的海商则是会受到严厉打击。

    对于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

    作为穿越者的朱慈烺,市场是非常清楚的,并且他们早就已经组建了海上商队。

    现在不光是趁机提出来。

    将一切合法化而已……

    在军事上作出了一系列安排之后,接着又开始考虑其他的重要事务。

    由于京城之内的奸商,特别是跟八大晋商有关联的,还有与其他文官有牵扯的商人。

    基本上都被清理干净了。

    所以现在京师的商业领域,基本上是处于半空白的状态。

    朱慈烺干脆自掏腰包成立了一个皇家商会。

    以此来引领和掌控商业方面的形势变化。

    这下子可没有人敢跳出来喊与民争利,因为朱慈烺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接着又把财政,税收,编练新军,火器铸造,官员补缺,兴修水利等各项事务详细地讨论了一遍。

    当场讨论,当场拍板。

    接着就把事情给安排了下去,办事效率高得惊人。

    此时本来就人手不够用。

    这一下子又安排了一堆的任务。

    文武大臣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

    而在山海关那边。

    正在考虑要不要当汉奸的吴三桂。

    内心忐忑不安,一时间还拿不定主意。

    因为京城方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现在是一点点都不知道。

    原本他跟京城那边每天都会有信息往来,通过信鸽来传递信息。

    可以及时的让他了解到那边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就在前几天忽然断了消息来源。

    要知道跟吴三桂有联系的人,可不是只有他的父亲吴襄。

    朝堂上的不少文武大臣,也在暗地里跟吴三桂来往密切。

    可是这忽然之间就没有了任何消息。

    吴三桂让人放出了信鸽询问京城那边的情况,结果也是没有任何的回应。

    吴三桂悄悄派人去京城打探情况。

    却得知京城所有城门紧闭,李自成的大军正在准备攻打京城。

    京城距离山海关不过三四百公里而已。

    吴三桂派出去的人速度很快,几天就到了京城那边。

    用信鸽把消息传了回来。

    按理来说即使大军围城,京城那边也不会断了消息来源才对。

    所以吴三桂心里七上八下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总是有一种不太妙的感觉。

    仿佛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