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安县的县里经济变好。

    到了节假日,供销社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直接拉升了县里的人均消费水平线。

    在其中的国镁电器的生意,没有差过。

    祝长耀、祝长荣赚了个盆满钵满。

    生意越做越大。

    而这生意也蔓延到了上河村里。

    家家户户都开门做起了小生意。

    人们的衣食起居不再是因为供销社一个地方而齐全。

    而是率先有了就近原则。

    毕竟什么都要到县里的供销社买卖的话,道路太远。

    根本不方便。

    除非是去服装厂工作,能顺路天天去一次。

    上河村这边在罐头厂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在上河村里的小店购买物品。

    久而久之,上河村的村民腰包都鼓了起来。

    坐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到手。

    要是能在罐头厂工作的人家,那就等于是双倍收入。

    但这样的情况很少。

    村干部会出面干预。

    不能说让钱都给一个人挣了。

    挣不到钱的在家里着急。

    所以上河村村民的生活条件旗鼓相当。

    却是十里八乡里的佼佼者。

    他们在后面紧追慢赶。

    找寻自己的定位和优势。

    发展跟罐头厂不一样的集体经济。

    比如祝长门的水产品。

    有了两年发展,也成为了河下村的经济招牌。

    但凡是水产品经过他这边,都能换成钱。

    而这样大力发展的背后。

    是何东的布局。

    他有意改善县里经济,优化十里八乡的生活环境。

    不说比过大城市吧。

    至少不能一眼看过去,破旧不堪。

    何东想要通安县有个新面貌。

    也是有个更好的投资环境。

    所以万可在通安县搞开发有两年了。

    县里看有人愿意投资改造,政府也有面子,求之不得。

    给万可开了不少绿灯。

    通安县四处可见动静不小的工地,做工的工人们。

    这又大大提升了县城居民收入。

    对于政府而言,面子里子都有。

    通安县发展的越来越好。

    政府知道,居民知道,祝晴雅更是知道。

    她回来上河村一个多月了。

    这一个多月里,何东说是没有在身边。

    但她走到哪儿,都能听说有关何东的事迹。

    处处都是何东的影子。

    要说亲切,还是上河村的一草一木更加亲切。

    毕竟有着太多他们的足迹和印记。

    而回来的这一个多月,她都在感受家人相聚的欢喜。

    是在香港、盛市,都没法感受到的。

    唐梅、祝建军、田美美、祝长耀、祝长门、唐小芳、祝长楣、郭思涵…

    这些熟悉的家人。

    之前半年只能在照片和梦中见到。

    现在是真切的日日在自己面前。

    说话聊天。

    不可谓热闹。

    而祝家人丁兴旺。

    她有六七个侄子侄女。

    嗯,还有一个才在郭思涵肚子里两个月的。

    二胎。

    祝长楣有祝希的时候是说过,再也不生了。

    但这两年到底耐不住郭思涵的耳鬓厮磨。

    她想要有个儿子。

    要给祝长楣生个小子长脸。

    祝长楣嘴上说着不要,郭思涵有了的时候,他还是挺开心的。

    在上河村把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都是做老板的人了。

    加上祝长楣不贪心。

    总是陪着郭思涵到处走动。

    见识。

    着实叫祝晴雅羡慕了一番。

    她家那个,看着是个贪心的。

    明明挣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了。

    现在还在外面忙进忙出。

    说什么上次回来就能等到她生产。

    结果,就是哄她回来的。

    一个月过去,没回家不说,离开香港又去了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