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地里的秧苗都在成长期。

    像上河村这样有存粮的人日子还好过点。

    大河村那样没有的,就只能指着蘑菇和野味熬着过去。

    等到夏天收了稻谷,种的菜也出来了也就好过了。

    而从今天开始,他们的蘑菇和野味不会只供应到饭店了。

    昨天邮递员送去的电报,他看到了。

    简简单单两个字,已妥。

    也不知道是原永明缺钱,还是真的惜字如金。

    也就是他何东。

    还记得他说过的每个字。

    所以这就准备去供销社了。

    饭店那边上次用大东风运走一车,现在的需求量不高了。

    但是后面村庄上来的蘑菇和野味只多不会少。

    原永明在促经济的基础上,让县城这边设立专属的收购点。

    他们只管送,不管销售。

    其实特别省事。

    做起来也是简单。

    当然,跟饭店一样,只认他的脸。

    原永明怕其他人乱搅合了。

    所以,那天他带着原永明在上河村走了一圈,是真走对了。

    哥的人品在那儿。

    不信他信谁?

    这年头,有什么,也没有有关系有用。

    而未来,这一点占比只会更重。

    跟收购点的人员进行了对接之后。

    何东拿出了那份原永明留下来的亲笔信。

    他们认字。

    内容是什么,不在乎的。

    毕竟原永明不说,他们也不认识何东。

    这字却是死的。

    原永明让人送到手里来的。

    “东子,这是真的吗?以后我们收来的蘑菇和野味,都可以往这里送?这收购价格还给我们多了一毛三分钱?”

    何贵这边听说了事情,不敢相信的拉了一把何东到角落,低声问。

    就没想到这边的收购价格还能比饭店高。

    何东自然不瞒他,点点头。

    想着百姓衣食住行的人,是好人。

    官,也是好官。

    何贵只觉得这买卖更加能做了。

    说是季节性的产物,但是能收上来多的,也是赚的。

    他去卖蘑菇了。

    早点卖了早点回去接着收噻。

    祝长荣那个大老实人,自然想的跟何贵一个样。

    着急的在忙着过称了。

    这边出来,几个人就去了供销社。

    说是收蘑菇,一边还代买东西,所以两趟下来,也不算走空车。

    两头赚。

    何东明白这个道理,现在的何贵和祝长荣就尤其的懂。

    只有雷强这个第一次来的愣头青。

    不知道要做什么。

    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急的直抓头。

    何东看他眼,这货以后学的地方挺多的。

    让雷强供销社门口看着三辆牛车,何东去了录像厅。

    “何哥,我可是好久不见你了。”

    朱狗蛋大老远看到何东,就笑了。

    “怎么样,人逢喜事精神爽,是把我给忘了吧?”

    何东笑,递过去一根烟。

    “真要把你忘了,就不来找你了。”

    朱狗蛋笑着接过来,“看来,你还真找我有事。”

    何东也不瞒他。

    “你认识的人多,路子广。给我搞本英语词典来,咋样?”

    “钱不是问题,主要得有。最好是北京上海那一带的。”

    “哥,亲哥,我可不是做这个的啊。你知道我是……”

    瞅瞅自己西装口袋里露出半截的缝纫机票。

    朱狗蛋觉得他应该清楚的啊。

    何东当然清楚。

    但是要积累人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手里能有各种票和工业券出售的人,背后的家境,必然不会太差。

    这年头,城里人,都是扎堆的读书,出人头地呢。

    他们小地方能够得到一星半点,都是了不得的事情。

    “哥不亏你,跟票和券一个样。书籍十块钱一本,要是能够搞到试题卷之类的,两毛钱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