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敲门声响起。

    郝仁的身子一顿,眉头下压,想假装没听到敲门声。

    咚咚咚!

    敲门的人却没有放弃,还在激动地敲。

    伍瑛娘:“我去开门吧,说不定是两个孩子回来拿东西。”

    郝仁按住伍瑛娘:“我去开。”

    郝仁披上外衣沉着脸去开门了。

    门一开,是贺三郎欣喜又灿烂的笑容:

    “子……表兄,我刚听说你回来了,这是我制好的第一批茶叶,我特意拿过来给你尝尝。”

    贺三郎大半年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在了茶叶里。

    茶叶记录册都写完了三本,多次试验后,终于有一批茶叶让他觉得味道能入口。

    “好,有劳你了。”

    郝仁收下了茶叶,脸上挤出一个笑,然后就要关门。

    贺三郎:“哎,我还没说这茶怎么泡呢……”

    郝仁:“贺三,我有些累,要稍作休息,改日再泡茶。”

    郝仁无情地关上了门。

    从县里回村过年的老徐从这路过,招呼着贺三郎一起走:

    “阿三,你杵这作甚?”

    “你说你,人家郝村长和瑛娘久别胜新婚,你怎么没点眼力劲?”

    老徐真是看得直摇头。

    贺三郎听明白了后面那句的意思,联想到刚才子信阿兄急急关门的样子,有点脸红,讪讪地走了。

    老徐拉着贺三郎:  “也不怪你,谁让你孤家寡人一个呢?你还没娶亲吧,要不我给你做个媒……”

    屋内。

    郝仁再次把门锁好,拥着伍瑛娘说话。

    两人还没说几句,院外又传来哐哐哐的敲门声。

    向来面上温和的郝仁脸色都阴成黑锅了,他抱着瑛娘:

    “瑛娘,我们不开门。”

    声音执拗,有些像过年时没得到糖吃的苏知知。

    可门外敲得越来越大声,比刚才贺三郎敲得还激动。

    伍瑛娘看着郝仁生气的样子,觉得好笑:

    “我去看看,要还是贺三的话,我就揍他一顿。”

    这回伍瑛娘去开门了。

    小院的门再次打开。

    县令宋平的脸在门口露出来,他一点不把自己当外人,抬脚就想进去:

    “伍娘子,郝村长回来了吧?刚好,我们一起商量一下设乡的事,今日就把这事定了。”

    涉及到村里的大事,伍瑛娘还是让宋平进来了。

    郝仁坐在屋里长叹一口气,拿着贺三郎刚送来的茶叶去泡茶了。

    清冽的茶香四溢。

    宋平接过郝仁递过来的茶碗,一口没喝,先把事情给说了:

    “这两年良民村附近的人越来越多,旁边多了好几个杂姓村,商铺也都开起来了。年底的时候我核算了一下各处的人口,这一带的人口已经可以设乡了。”

    “设乡之后,黑匪山这一片的户籍就可以统一管辖,之后可能还会在这里设更大的赶集点,有更多人搬过来。”

    伍瑛娘和郝仁对于设立乡的想法都很赞同。

    大家都看见这一片逐渐兴旺起来,以后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搬过来,已经落脚的人也会成家生子,人口会进一步扩大,村子也越来越多。

    人多的地方,为了维持秩序,就需要管辖。

    宋平喝了一口茶,赞了句:“这茶不错。”

    赞完后,宋平又问:

    “叫什么乡呢?”

    这个问题,郝仁和伍瑛娘没有直接回答。

    晚上全村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村民们。

    村民们第二日四散开来又告诉了长工们和开店的店家。

    大家听说要设乡也都很高兴,这意味他们来这里来对了,这是越来越好的势头。

    而且他们就希望良民村的人当乡长,他们才信得过。

    至于叫什么名字,一度出现了几种声音。

    有的说叫良民乡,有的说叫黑山乡,有的说黑匪乡,有的说布墨乡……

    最后,黑山乡以压倒性的优势被定下来。

    很多人刚开始来的时候就是对黑山墨和黑山布慕名而来,现在日日在作坊劳作,领着不菲的工钱,他们对“黑山”二字甚至信赖。

    黑山墨、黑山布、黑山酒楼都是他们的骄傲,以后他们走出去,就说自己是白云县黑山乡的人。

    正月过完后,山脚下小路的路口多了一块大石碑。

    石碑和成人一般高,刻上了“黑山乡”三个大字。

    字体被红漆描过一遍,红亮亮的,很显眼。

    苏知知在石碑旁边埋了花种子,等明年石碑边就会开出一片花来。

    郝仁从郝村长变成了郝乡长。

    还是很忙。

    他从西北回来之后,常常去村里的打铁坊坐一坐。

    村里有更多的人去开采铁矿了,打铁坊几乎每日都会产出新的物件。

    之前村中决定过要给每位村民打造武器,现在终于陆陆续续打好了。

    大小样式都是根据每位村民的情况定制的,每个人拿到自己的武器都觉得很趁手。

    至于那些不会使刀枪剑镖的人,比如郝仁,则分得了一个弹弓,好歹也能顶点用。

    秦啸和魏大栓回来之后,琢磨起操练队伍的事情。

    他们和白洵商量着:

    “以前村里的护卫队只要巡逻村子,维护村里治安,现在黑山乡人多了,只靠原来一支护卫队肯定不够。”

    “现在我们村有了兵器、也有了武功底子,不如把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训练中,把众人分成数支小队,轮流训练?”

    白洵也道:

    “不仅我们良民村,其他杂姓村的人手也可以利用起来,最好每个村都训练一批人,这样的话,就算出了什么急事,支援人手没到时,他们自己也能应付一阵。”

    秦啸、魏大栓和白洵商量出了一个大致的计划,然后告诉了郝仁。

    半个月后,黑山乡就编成了一支黑山护卫团。

    护卫团有近千人之多,内部划分为不同支队。

    每日半天训练,半天干活。

    宋县令隔个十天半个月的就来黑山乡看看。

    他每次因公务而头疼的时候,看见黑山乡的大家安居乐业,集市热闹,就会觉得心中激昂,又有了为民效力的动力。

    看过之后,就会来良民村讨一杯茶喝。

    他觉得上次在郝仁家喝到的茶提神醒脑,清冽有回甘。

    苏知知干脆带着宋县令去茶园找贺晏青。

    “等顾刺史回来看见黑山乡成立了,定然也会感到欣慰。”宋县令站在黑匪山的山腰,俯瞰络绎不绝的人流。

    在旁边带路的苏知知问:

    “顾刺史去哪里了?”

    宋县令向北眺望:“顾刺史今年过年回京述职去了,还没有回来。”

    苏知知也跟着往北看,只看见绵延的青山。

    “京城里过年好玩吗?”

    宋县令:“京城过年也很热闹,比黑山乡更热闹。有些官员甚至能去宫中赴宴。”

    苏知知:“宫宴是什么样的?”

    宋县令苦笑摇头:“我官职地位,从没去过。”

    苏知知:“那等顾刺史回来,我们问问他有没有去。”

    ……

    长安,顾家。

    顾景躺在榻上,嫌弃地捏着一封帖子:

    “什么赏春宴?在那巴巴地吹冷风,有什么好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