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唯利是图 > 第217章 给河床提提速!

第217章 给河床提提速!

    苏阳弯腰看了看方倩的脚踝,确实鼓成了一个小包。“晚上用盐水泡泡,活血化瘀,这老法子还挺管用。”

    苏阳拍了拍后座,“快上来吧。”

    方倩高兴的上了摩托车,小心翼翼的拽着苏阳的衣角,“没事阳哥,现在就是有点肿,过两天应该就好了。”

    随后,苏阳骑着摩托车一溜烟的超了过去,走在了最前头,路上坑坑洼洼不平,方倩被颠的脑壳都晕了,只好搂紧苏阳的腰部。

    “往河床的路不好,你忍着点,一会就到了。”

    开了四五十分钟的路程,临近玛丽艳古河道,就听到机器的轰鸣声,黄沙漫天飞,空气中夹杂着苦涩涩的土腥。

    苏阳也已经很长时间没来河床了,乍一看没什么变化,但是开挖的河段比以前长了很多。之前那些流派的三级河床,现在也有人花钱承包,进行小范围的筛选。

    主要是将零碎料子打包卖到内地,跟苏阳的想法倒是有些不谋而合。

    商人永远是最聪明的。

    但是聪明也是有度的,不像后世有些主播在河床上直播卖货,先把料子埋进去,再徒手挖出来,现场标价上架,有一堆人在抢。

    那些料子都是不值钱的料子,大部分都是青海料或者其他地方的料子。

    苏阳在沿路上看到整条河道被挖的七零八落,跟月球表面的环形坑一样。其他河段的工人这会就已经上工了,他们没有休息的日子,一个月30天,从早干到晚,累也没办法,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方倩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河床,激动的扭着脖子看去。

    触目所及,皆是一片空旷地带,遍地的碎石黄土,跟末世一样。

    只有河床两侧的胡杨木,泛着青叶,才让人感觉有些安全感。

    “阳哥,这就是玛丽艳河床啊,我还以为是有水的地方呢,没想到跟碎石场一样。”

    方倩好奇的看着这里,虽然荒芜,但还是打心里的敬仰。

    “没想到那些和田玉都是从这里挖出来的,真是太了不起了!”

    在黄沙飞舞间,方倩举起脖子上的照相机对准了河床繁忙的场景。

    下一秒,车子忽然压过一个石头。

    方倩整个人被颠了起来,随后重重的砸在苏阳后背上,苏阳只觉得后背一软,跟碰到棉花垫一样。

    “唔唔”

    方倩只好双手环抱着腰,不敢再松手了。

    这幅场景似乎总出现在她的梦里,坐在对象的后车座上,沿路趟过古河床,看着太阳初升的旧河道,这多浪漫啊。

    不过童话都是短暂的,苏阳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左脚踢下撑子,从摩托车上下来:“好了方倩,我们到地方了,这里就是我们的河段。”

    方倩从车上下来,看着苏阳的这段河床,这里不像其他河段那样坑坑洼洼,而是格外平整。

    被挖过的地方用小棍插上当做标记。

    “阳哥,这里的河床怎么这么平整啊?”

    “回填了嘛!”苏阳来到河床上走走,“坑土要是不回填,过不了两年这里就成戈壁滩了,风沙大的把眼睛都吹不来。”

    这一点书本上倒是没有提及过,他们学的是环境与玉石的关系,却忽略了环境与人的关系。很多时候人才是这个生态链的主导。

    没多久,留守看河床的老田从帐篷里出来,看到苏阳热情的打着招呼。

    “阳子你来了嘛,这几天天气不错,风也小了不少,最适合干活了。”

    “是的嘛,我看咱们进度已经很快了,对了,这两天河床上有啥事没有?”

    老田摇摇头:“没啥大事,就是昨夜有几个附近村的村民到这里捡料子,被俺赶跑了。”

    苏阳点点头,想想也不容易,原先大家共同依靠这条河,现在承包后,这些人就等于失业了。

    过了一会,后面的三轮车和面包子陆续赶到。

    大家从三轮车上蹦下来,开始来到苏阳这里,几个大学生兴奋的在和床上溜达,开始低头扫视脚下的碎石堆,生怕错漏了什么好东西。

    这也是第一次来河床上的通病,这么多的石头,总感觉哪一块就很值钱。

    六子和娜扎嫂子也走了过来,六子在家跟娜扎嫂子过了几天没羞没躁的日子后,现在没啥念想了,精神头也就足了。

    “阳子,你看那边的河床,现在咱们已经挖到河床中线了,差不多已经挖小半了,就是这样平铺着挖进展很慢,耽误了不少功夫,但是嘛,我们也不敢遗漏哪一块,只能用这种笨方法了。”

    说是笨办法,其实也是最好的办法。

    料子又不是金属,藏在土里用仪器也检测不出来,苏阳又不可能一直待在河床上,只能用这种平铺掘进的方式开掘。

    不过既然来了,那就得给工程提提速了。

    苏阳顺手拎起一个铁锨,扛在肩膀上,朝着河床中间走去,回头冲六子喊道:“六子,把那些削好的橛子给我拿着,跟着我来。”

    “哎,来了!”六子看这情形就知道要干嘛了,赶紧抱起一捆木橛子跟上。

    其他几个大学生在身后看着,眼里流露出疑惑。

    “老刘叔,阳哥他们这是在干什么?是要祭奠河神吗?”

    方倩一脸问号的看着,还以为是要在挖玉前进行什么奇怪的祭祀仪式,就跟赶山要拜山神一样。

    老刘一脸得意的抽出莫合烟卷上,笑津津的说道:“丫头,这你就不懂了吧,你知道俺们这段没人要的三级河床,为啥出货量比一级河床还高吗?”

    几个大学生听着感兴趣的话题,立刻围了过来。

    黄小蛾皱着眉头:“为啥啊?”

    老贵叔从挖机上跳下来,抢先说道:“当然是因为阳子会看风水嘛。”

    “对头,阳子会看什么青龙位,插上眼撒泡尿,这地方就能出料子,你说神奇不神奇?”

    “以前阳子跟着大伙一块挖玉的时候,就是这样干的,也不占坑,就在河床上瞎溜达,回回结账都是一两千。”

    大家说的神乎其神,这让几个大学生听得有些云里雾里了。

    “这书上也没教这些东西啊。”黄小蛾把这几年的知识都回忆了一遍,也没想起哪里有记载过这种情况。

    “丫头,这书上肯定没有教嘛,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我跟你说,咱们整个和田就阳子一个人会,别人还真不好使。”

    “是的嘛,去年旁边那个二级河床上,不是还请了一个看风水的大师嘛,最后怎么着?连个毛都没看出来,最后还不是让人给打跑了。”

    大家想起去年吴亮闹的那出,就笑的很开心。

    大学生们眉头皱成了麻花,他们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都是城里的娃娃,从小接受的都是唯物主义。

    对于他们所说的这些话,他们还真就不信。

    “叔啊,这不可能!”方倩他们缓过神来,笑了笑:“这风水就是封建迷信,咋可能看出玉石的位置嘛。”

    “就是啊,人家大科学家现在都发明不出探玉的仪器呢。”

    老刘和老贵叔抽着莫合烟,丝毫没有辩解的意思,因为他们见识过这种神奇。

    老刘指着苏阳插木橛子的地方,“娃娃们,你们不信啊,那就等着瞧嘛,就那些木橛子下面,一挖一个准。”

    大家顺着视线看去。

    苏阳此时站在河道中间,脑海中的扫描系统正在开启,方圆一公里的扫描距离,几乎囊括了自己这片河段。

    所有的玉料情况在自己脑海中一目了然,甚至可以通过面板上的玉石光点,大概能判断出这段河床的价值。

    只是可惜,要是在拍卖河床的时候有这么大的覆盖范围就好了。

    东南角的光点聚成团状,那是沉积层的零星碎料。

    西北侧光点稀疏却明亮,多半是籽料中的精品。

    出现红皮白肉的几率比较大。

    “六子!这儿插个橛子!“他跺了跺脚下龟裂的河床:“另外,以这个橛子为中心用石灰粉撒一个三米的范围。”

    六子跟在后面,将一根橛子插在地上,随后捡起一块石头使劲的砸了下去。

    插好橛子,六子好奇的盯着苏阳的裤裆。

    “六子,你他娘的看我裤裆干啥?咋?娜扎嫂子满足不了你,想玩花招了,老子可不好那口哈。”

    六子一脸嫌弃的抬起头,“滚犊子,你不是说青龙位得尿一泡才能镇住吗,这回不用尿了?”

    “这回不是青龙,是白虎,白虎就得在中间插棍,明白不?”

    六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那行,那你看我这个插的够深吗?”

    苏阳撇了一眼,开了句玩笑话:“深不深的,你不知道吗?”

    “我知道啥”

    六子眼神流露一抹疑惑,随后又捡起石头往下砸了两下。

    “六子,这里再插一个”

    “还有这边,插一个”

    “还有这里”

    苏阳从中间河道一直走到了对边岸上,一路上插了十几个木橛子,并且根据木橛子周围划了一个挖掘范围。

    六子抱着一捆红柳木,累的气喘吁吁,已经满头大汗了,风沙卷带着黄土粘在额头上,已经挤出了好几道灰褶子。

    “阳子,这都第十三个标记了,河神爷的裤腰带都让你扯松了!”

    “差不多了,再回去一趟基本上就行了。”

    苏阳他们在另一头坐着歇了一会,抬头看了看天气,觉得不太妙。

    “六子,这头几天天气晴的不错,估计这两天要起大风,咱的帐篷今晚得加固下,万一夜里起了风,帐篷受不住。”

    六子抬头擦着汗珠子,皱眉看了看太阳,风沙前的征兆就是这样,晴的越好,风势越大。

    “行嘛,那些大学生们带了新帐篷,男的嘛就跟你们挤挤,女的嘛就单独住,娜扎嫂子也过去陪陪吧,晚上狼崽子一嚎,那些女娃娃们遭不住。”

    六子点点头:“那行,让俺媳妇过去。”

    歇了一会。

    二人便起身准备折返回来。

    六子手里的木橛子也基本用完了,剩下一轱辘就用白石灰撒撒个记号。

    等他们回到了河沿儿上,大家看着那些散落的木橛子,心中就已经了然。

    老贵叔问都没问,直接掀开挖机的塑料棚,爬上了驾驶室,柴油黑烟混着沙尘腾起蘑菇云,这辆服役十年的老家伙浑身补丁,操作杆上还缠着防滑的骆驼皮。

    “阳子,那我就照着挖了?”

    苏阳摆摆手:“行啊老贵叔,注意安全,照着平时四米半挖吧。”

    “行嘞。”

    其他的人也开始来到各自的岗位,铲车和过筛机也轰鸣的响了起来。

    大家开始拎着铁锨跟着挖机走了过去。

    几名大学生收起手里的测绘本,一脸茫然的看着他们,随即也跟着挖机来到第一个插木橛子的地方。

    伴随着老贵叔抬勺下探,再啃齿抬勺,一道二十公分的沟壑被挖了出来。

    因为地面上都是大块鹅卵石,挖起来的时候需要小浮动摇晃啃齿,才能将地表的浮石给剐起来。

    在经过几十勺子的挖掘后,才勉强挖出一道一人深的坑。

    大家都很有耐心的等着,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挖掘,大家对这段河床已经十分的了解。

    在不到四米的深度时,出货率几乎为零。

    方倩他们看着挖机继续下挖,过了一个小时,机械臂才完全下探伸展完。

    大约是四米的深度了。

    铲车这才开始将挖出来的杂石和砂土运到过筛机上。

    方倩他们又跟着铲车来到了过筛机处,好奇的看着。

    过筛机的筛网晃动间,尘土飞扬,眯着眼睛都忍不住往眼皮里钻。

    老刘打开水龙头喷洒,这才好一些。

    没多久,坐在过筛机上的老刘得意的喊了一声:“娃娃们,你们看,这不就出货了嘛,头一坑咱们就挖到了红皮白肉!”

    他们几个看着像馍馍一样大小的白料子,心里也是十分激动,拿在手里左右摩挲,日头一照竟泛着层蜜蜡光。

    “你们看,这就是白底的玉质,上面飘着棕红的色带,这就是红皮白肉啊。”

    “这么大块的料子,平时也很少见到啊。”

    黄小蛾拿出手电筒在上面打了几眼灯,光斑穿透雾白的玉肉,映出片羽毛状的水草花。

    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河床上看到挖出料子,这种感觉很奇妙。

    更让他们感觉震惊的是,那个木橛子下面真的有料子。

    他们学了四年的玉石知识,从水文地理到玉石鉴定,不可谓不深,但是风水看玉,还真是第一次接触。

    他们来河床上要做的课题研究有很多,比如河床土质层、玉石层、河床发育等课题。但这次,确实超出他们接受范围了。

    苏阳走过来,接过来看了看,像这么大的料子确实还挺难得。

    “方倩,河床里风沙大,你们几个就跟着老刘在过筛机上帮忙捡料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