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 > 第670章 血管瘦身!分阶段神经延长术!

第670章 血管瘦身!分阶段神经延长术!

    而此时他们也明白为何许秋能当驯授师了。

    信手捏来、闲庭信步……一个小时的手术做下来,宛如精密的程序一般完美。

    这谁看了不迷糊。

    要不是不够格当教授,在场的医生恨不得也让许秋驯一驯!

    太吊了!

    而随后的术后总结会,也兼答疑会,众多外院医生就更懵了。

    这场术后总结本就是给赖光圳他们准备的。

    也算是考核之前的最后一次辅导了。

    不只是学生会抱大腿。

    此时赖光圳等人也是铆足了劲。

    恨不能独占许秋。

    所以绝对不会错过今天的机会。

    因而,随着术后总结完毕,正式开始答疑后,外院医生已经彻底听不懂了!

    赖光圳等人的技术本就远远强于他们。

    能提出来的问题,自然和他们不是一个级别。

    简单来说。

    外院医生还在思考如果一加一等于二,那么一乘一应该等于几的时候……

    赖光圳等人已经在计算多级火箭方程了。

    会议室内。

    赖光圳当先站起来,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许医生,术中有大量受区血管解剖变异无法预估,应该如何预防应对以及处理?”

    许秋短暂地思索,在脑海中预演了一遍手术流程,随后给出了解答:“第一点,规划安全窗。通过cta、ra三维重建锁定血管变异类型,根据解剖变异常见的形态和位置划定安全窗,从安全窗入路。

    “术中必须要脱离安全窗,要应该进行分层显微分离,使用钝头显微剥离子在神经外膜与血管鞘之间分离……

    “如果不可避免地发生出血,优先用浸有凝血酶的明胶海绵轻压,同时用双极电凝精准封闭破口,避免热扩散损伤神经……”

    这些步骤严谨而细致。

    听上去并没有什么玄妙的地方。

    然而,如果不是许秋提点,当医生在临床上碰到这种情况下,头脑可能会完全空白,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而许秋这番话,无异于是一则临床指南。

    不过许秋显然还没说完。

    顿了顿后,他继续开口:“另外,还有一个成本比较高,但卓有成效的方案。一般医生不建议模仿,但在座各位手术功底都相当扎实,或许可以一试。

    “——节段性血管骨架化游离!

    “它的适应症,就是变异血管挡住了神经。这种情况下绕不开、也无法剥离,那么就直接将血管削减到仅剩主干,来个大瘦身!”

    此时,会议室静悄悄的。

    外院医生是懵逼。

    压根听不懂!

    他们连颈七互换术到底是怎么回事都没有完全搞清楚,这种涉及到术中细节的问题听不明白,也无法想象。

    而赖光圳等人,同样目光呆滞,但却是听得如痴如醉!

    阻挡神经……

    这种情况其实挺多见。

    如果锁骨下动脉或静脉存在变异,譬如迷走锁骨下动脉……这种情况下,变异血管就会阻碍颈七神经的转位。

    而想要挪动神经,首先就要处理血管。

    传统方法就是“咔阻断”“唰切断”“哧缝合”。

    但许秋给出了另一个解法。

    在特定血管节段,比如锁骨下动脉的其中一段——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剥离周围结缔组织、脂肪以及非必需分支,仅保留血管主干及关键滋养血管,形成“骨架化”结构!

    随后进行游离,从而重新定位,甚至直接绕过障碍区域。

    说的直白点,一个胖子,通不过狭窄的缝隙怎么办?

    把全身的肉都削了,变成只有一个骷髅骨架,自然就能穿过去。

    如今许秋在血管上运用的,就是同样的法子。

    紧接着,许秋详细讲了讲节段性血管骨架化游离的操作细节。

    “不算难。

    “影像引导,规划出需要游离的血管节段和滋养血管的位置;然后用显微剪、钝头剥离子分层剥离血管外膜与周围组织……非必需分支用6-0prolene线结扎。当然这里不推荐双极电凝,虽然轻松,但血管本就因为大瘦身后变得异常脆弱,此时再做电凝,后续血管分支难以复通……”

    “……”

    不算难?

    就那一个“分支用6-0prolene线结扎”,难度就足以卡死一大群医生了,你管这叫做不算难?

    众人无比沉默。

    赖光圳等人神情多少有些苦涩。

    怪说不得许秋做起手术来如鱼得水,异常丝滑。

    各种基础操作都拉满了,出现各种情况对许秋来说都在能力范围之内,全都“不算难”,这种情况下,能不轻松吗?

    “还得练。”

    “咱和许医生的差距大得令人发指……”

    “感觉戴教授来了都得怀疑人生!”

    此刻,赖光圳等人苦笑着摇头,彻底放弃了再和许秋比较的心思。

    ……

    赖光圳这个问题过后,其余人也纷纷打开了思路。

    基本上,每个人的问题,都能针对一个颈七互换术的疑难点。

    而不少问题也让许秋眼前一亮。

    譬如,“超长距离神经移植后,如何维持吻合口张力在安全阈值内?”。

    这种情况其实相当少见。

    但也并非没有。

    神经天然有缺陷的、抑或是部分身高超过正常人太多的“两米以上巨人”,如果要做颈七互换术,就很有可能要面对类似的困境。

    对于赖光圳等人来说,可能就只能两手一摊“我们尽力了”。

    但许秋在长久的思索后,仍然给出了可行的方案。

    “分阶段神经延长!”

    这利用的是神经本身的牵张适应性。

    即缓慢牵拉可激活神经内胶原重塑,避免急性拉伸导致的轴突断裂。

    一天就拉长个三四厘米,甭管什么神经,都当场崩断。

    但,如果按照每天一毫米的速度机械延长神经,在每日监测神经电生理信号的情况下,让机体和神经缓慢适应,通过数周到数月的时间,就能破解超长距离神经移植的难题。

    “巧妙!”

    “嘶,许医生对颈七互换术的研究真的已经登峰造极了……”

    众人没想到,这种近乎无解的局面,许秋通过分阶段法延长战线,还真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还有问题吗?”

    当最后一个人问完,会议室内鸦雀无声时,许秋再度抬起头来,目光扫过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