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嬷嬷奇道:“怎么要趁着这个时候看人家?夫人,城里这些人家趁着现在嫁娶,那是因为怕女儿家选秀,廖大姑娘身有残疾,没法选秀,咱们可就不用怕了,何必趁着这个时候赶热闹呢。”
山桃抿嘴笑道:“嬷嬷,我是寻思着,咱们在瑶溪城也不知道哪户人家好,就等着那些大户人家选女婿,选他们挑剩下的,在他们挑剩下的里头,找个跟照庆门当户对的,把照庆嫁过去。”
大户人家选女婿,那必得是各方面都不错,才能入了他们的眼。
就算是他们挑剩下的,也是往万里挑一的好。
从这些人当中给照庆选女婿,也不算是辱没了照庆。
至于人家要不要照庆,那就得看照庆有没有这个命了。
“嬷嬷也叫人留意着,回头我再给陈太太、谭太太、袁太太她们捎个信儿,叫她们帮我瞧着,若是有那人口简单,家里富足,又不嫌弃照庆的,就跟咱们说一声。”
隔了半个月,到四月下旬,孙家又陆续请了十几个大夫来,这回是真的作准了,山桃就是有了身孕,已经两个月了。
孙家上下自然欢天喜地。
这能不高兴么?
去岁大夫还来看诊过,说山桃怕是不好生养,当时府里上下都不敢大声说话,尤其是出了洪妈妈那件事,大家生怕触怒了孙时安,或者说错了话,惹得山桃不高兴。
如今山桃有了身孕,孙时安开口就给府里上下多发了一个月的月例,大家伙就更高兴了。
可巧贾老四和王素芬叫人捎了信儿来,说他们已经到了京城,见识了京城的繁华,要在京城盘桓半年,再往南边去,孙时安就忙叫人往京城捎信,把山桃有了身孕的事情告诉二老,好叫二老高兴高兴。
到了五月份,朝廷的赏赐就下来了。
果然如同琇莹之前说的那样,孙时安救灾有功,被封为了从四品的忠勇郡伯,山桃跟着水涨船高,成了恭人。
贾老四则被封为忠义县男,贾老太和王素芬的身份自然也跟着往上涨,一个是淑人,一个是宜人。
至于琇莹,那就更了不得了,从乡君变成了福宝县主,这回有了自己的封地,封地便是桃花、瑶溪、云霄三城。
这三城本来是英王的封地,却被圣上划拨给了琇莹,此外,还从荆州王的封地里划了两个县城过来,都成了琇莹的封地。
孙家一下子就成了瑶溪城数一数二的豪门贵族。
从圣旨下来那一刻开始,孙家连着热闹了一个月,一直闹腾到六月份。
山桃可不敢太劳累,都是琇莹和贾老太、方嬷嬷等人在操持着。
众人也都知道她这一胎来得不容易,都不来烦她。
六月初四是琇莹的生辰,十三岁便是个大姑娘了,圣上叫人送了好大一份生辰礼,英王、荆州王、金爷并裴度春、南风,京城的敏王、贾老四夫妻二人等,也都送了好些礼来。
更不要提南宫羽、李大人夫妻等了。
总之,琇莹这个生辰过得风风光光。
这还只是十三岁的生辰,这要是到了十五岁及笄礼,山桃都不敢想,家里得忙乱成什么样。
这份热闹一直持续到六月底,山桃这一胎满了四个月,上头关于选秀的旨意也下来了,孙家才算是消停。
可外头没消停。
不想送女儿去选秀女的人家,都在疯狂地找女婿。
甚至还出现了拉郎配的情况。
人品周正的大小伙子走在大街上,好端端的呢,就被人拉走了,直接回家成亲,才不管你有没有婆娘。
为了这个,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这跟山桃都没关系,她就等着别人挑完女婿了,她好选剩下的,给照庆。
谁知道这一日,廖家夫妇和士敦却上门来了。
今年的童生试改到七月份,七月份考完,出了结果,紧接着便考秀才,等秀才考完了,八月底就在州府考举子。
这时间安排紧凑得不得了。
廖家夫妇带着士敦来城里,一是为了叫士敦住在孙家,好方便士敦过几日去考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照庆的事情来的。
廖娘子还是跟从前一样,话并不多,说两句话,便总羞答答地红着脸。
“老太太,夫人,是这么个事,县衙里的李捕头,前日来了庄子上,说要求娶照庆,我和她爹都不大乐意,那李捕头比孩子她爹还大两岁,家里的孩子都要娶亲了,怎么能娶照庆呢?”
“可我们又怕把话说死了,得罪了他,就跟他说,想来问问照庆的意思,他说照庆这丫头都同意了,我们自然是不信的,便来跟老太太和夫人讨个主意,这个事要怎么办才好呢?”
山桃笑了。
她就知道,廖家夫妇又不傻,照庆对外已经明着是养在孙家的了。
孙家如今是什么人家?
孙时安领着虎翼将军的差事,顶着忠勇郡伯的名头,山桃还是个四品恭人。
孙时安的大哥金爷在庆州府是将军,舅舅王登云也是大将军,老丈人是县男,丈母娘是宜人,媳妇儿的娘家祖母是淑人。
更不得了的是,自己的亲妹妹是有封号的福宝县主。
且这县主还是头一份,有封号,有五座城池的封地,身边又是宫女又是侍卫又是嬷嬷又是太监的,这架势跟郡主也没差多少了。
孙家这样显赫,养在孙家的照庆,就算是哑巴,又能如何呢?
照庆的样子不差,且还算是孙家的养女,外头想要求娶照庆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轮得到李捕头么?
廖家夫妇想得很明白,他们要是敢答应这门亲事,那就是得罪了孙家,所以才来问问山桃的主意。
“廖娘子,你们就不用发愁了,实话告诉你们吧,我已经替照庆看好了几户人家,你来得正好,这几天我就带你去见见这几户人家的太太和公子,咱们商量商量,给照庆选哪一户人家好。”
“照庆也到了年龄了,是该相看起来了,趁着这个时候把亲事定下来,过上两年,等她十七八了,再嫁出去。”
“廖娘子,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