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逍遥四合院,我有一座农场 > 第139章 新的开始

第139章 新的开始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的会餐活动没有生出一丝波澜,都不用人组织,所有人都自觉地去食堂排队,打完了饭就带回家和家人一起改善一下伙食。

    等吃完饭,再带上保暖的东西,拿着马扎带着家人赶往轧钢厂广场观看表演。有了之前的

    之前国庆晚会的后来各种慰问活动经历的文工队队员,对此已是轻车熟路,和之前的相比,这次无非是人数多了一些,天气更冷了一些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孟凡专门照着前世的电视剧编了一个翻译官是卧底的小剧情,翻译官的角色给了之前筹备国庆晚会时,那个形象不算突出准备当演员的那名同志。

    虽然组建文工队的时候,那名同志因为到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加入到文工队中,但是既然当初杨厂长当着大家的面儿说了,过年的时候让他演一个正面角色,那孟凡就得做到。

    不管杨厂长是否还记得这件事儿,孟凡都得做到,毕竟,不能寒了工人老大哥的心不是。

    不过这位大哥的形象确实有点差劲,为了给他一个正面角色,孟凡只好把他设定成一名在小鬼子那面做卧底的鬼子翻译官,既能符合他的形象,又能兑现当初杨厂长的承诺。

    不是说鬼子翻译官都是形象不好的,只是在现在老百姓的眼里,那些投靠小鬼子欺压人民群众的人都是面目可憎的,没什么形象可言,这种认知是刻在骨子里的。

    在这个时代,孟凡可不会拿出历史跟别人说,你们都错了,你们那是发自内心的歧视,当初的鬼子翻译官都能掌握熟练日语口语,是人才,他们也不都是长得难看的。

    当然,就算在别的时代,孟凡也不会这样干,除了那些身处黑暗、心向光明的自己人,剩下的都是可恶的、卑劣的混蛋,都是叛国者,是人才又怎么样?是人才就能掩盖他们犯下的罪恶了吗?

    汪兆铭如何,年轻时曾刺杀过清朝摄政王,事败被捕,清法庭判处他“大逆不道,立即处斩”。

    其人却在狱中写下: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汪兆铭没有被处死,被永久关押。再后来满清垮台,这才才被释放。

    说起汪兆铭,他有好多身份。

    既是刺杀摄政王的刺客,又是被某些人称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首(另三个是梅兰芳、张学良、周恩来) ,不仅如此,他还是革命党的元老级人物,孙逸仙政治遗嘱执笔人。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别人看来“孙逸仙指定的‘’接班人’,”,没想到了最后,却对中国抵抗侵略失去了希望,转身一变,成了天字第一号大汉奸。

    旧时期他考上了秀才,后来又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结识了孙逸仙。而后追随孙先生一起创建了同盟会,成为革命元老之一。

    你能说他才情不好吗?可那又怎样?投了鬼子做汉奸,历史不会饶恕他,人民也不会饶恕他。

    书归正传,当初孟凡找上这位大哥时大哥很激动,他自己都把这件事儿忘了,没有想到孟队长还给他记着呢。

    感恩戴德地感谢完孟凡的大哥立刻全身心的投入到排练中,生怕辜负孟凡对他的信任。

    面对着台下的一万多人,台上的人演的十分卖力,为了使后面的工人们也能听清台上的话语,孟凡特意转告李副厂长,让他借几个大喇叭,安置在广场边上。

    虽然这样会导致很多人听到类似回音的效果,不过既然能保障所有人都能听到声音,其他方面有些问题就可以忍受了。

    活动从下午一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半才结束。

    中途除了文工队表演的节目,还在现场临时对台下的工人兄弟们提出邀请,让他们上台表演节目。

    有害羞的,也有大胆的。

    不管上台后表演的情况如何,但气氛是活跃的,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笑声一片。

    ……

    晚会结束了,众人在保卫处的组织下,有序地退场,台上这边孟凡带着文工队的人收拾器材。

    待一切都结束的时候,58年也终究走到了尽头。

    ……

    孟凡有些感慨,一转眼,他已经在这个时代呆了半年了,马上就迎来在这个时代的第一次过年,不知怎的,孟凡心里竟然有些小紧张。

    时光匆匆流逝,一眨眼,就到了年底。

    ……

    虽然时间还早但是孟凡听着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心里有些痒痒,拿出前几天买的鞭炮,一手拉着赵雪,兴冲冲地往门外走去。

    放鞭炮嘛,人越多越热闹。孟凡和赵雪融进欢乐的人群,肆意地宣泄着自己无处安放的情感。

    ……

    第二天,孟凡被外面的鞭炮声吵醒。

    孟凡看着身边赵雪的侧脸,不由得起了捉弄她的心思。便用手捏住赵雪的小巧精致的鼻子。

    “哎呦,你干嘛?”

    睡得正香的赵雪被孟凡弄醒,不由得埋怨道。

    “起床了,估计待会儿该有小孩儿拜年过来了。”

    孟凡看着脸上微微发怒的小表情的赵雪,忍住不合时宜的想法,催促赵雪起床。

    其实在前世,孟凡小的时候,三十晚上,晚饭后,附近的几家孩子就会自发的出来,从村东头串到村西头,挨家挨户地拜年。

    进门道声“过年好”,喝口水,一人拿一块糖,然后再去下一家,中途还有可能碰到其他的小团体。

    然后就是初一,再跟着大人去拜年,这回就是去各种亲戚家拜年了,不像是头天晚上,谁家都去。

    不过后来,孟凡长大后,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年味却渐渐淡了,不仅晚上拜年的孩子们看不见了,就连拿着那种细铁丝烟花到处跑的孩子也都没了踪影。厨艺拜年的时候,也看不见孩子们的身影了。

    不过那是孟凡前世老家的习俗了。昨天晚上孟凡已经准备好了瓜子糖块,可惜没有等到孩子们来,可能是两地的风俗不一样吧。

    不过初一了,一个院子里的,怎么着也得来拜个年吧。